本篇中醫論文通過科學的對照研究方法,驗證了消瘀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再加之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表明這種治療與護理聯合的方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療法,能顯著的提高治愈率,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的預后,還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中國針灸》雜志為國家級大型綜合性針灸學術期刊,創刊于1981年8月,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藥科技期刊二等獎、一等獎;被“國立醫學圖書館生物醫學檢索系統”;文摘與引文數據庫收錄。《中國針灸》其辦刊宗旨是:提高為主,兼顧普及,豐富多彩,實事求是。以各級醫務工作者,尤其是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以及針灸愛好者為讀者對象。
[摘要] 目的 探討消瘀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方法聯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方法 選擇該院腰椎間盤突出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50例,干預組采取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方法聯合護理干預,普通組采取普通護理措施,治療方法同樣為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患者治愈43例,顯性5例,隱形2例,無效0例;普通組患者治愈26例,顯性12例,隱形7例,無效5例。干預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好于普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加之護理干預措施,能夠迅速緩解患者的疼痛,是理想的臨床治療和護理聯合的方法,此外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
[中圖分類號] R24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171-02
腰椎間盤突出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等部分,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脫出在后方或椎管內,進而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者壓迫,從而發生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一側或雙側)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由于生活方式等原因的影響,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極高,中醫敷貼和針灸治療效果較好[2]。為探討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對實施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患者是影響,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是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現分析2013年1―10月間該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該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入選標準
體征:脊柱屈伸呈現受限和冊凸癥狀,患者痛側棘突旁有壓痛點,患者伴有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疼痛,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陰性,有少數呈現陽性。100例患者治療前經MRI及CT檢查,檢查結果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診斷標準。排除以下患者:1合并發生造血、肝腎、腦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人;2精神病發病期及精神病史病人;3腰椎結核病患者;4骨折患者;5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5脊髓腫瘤患者。
1.3 一般方法
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齡分布為23~75歲,平均年齡為(48.2±1.6)歲,病程年限為21 d~13年,平均4.1年。其中L4~5 53例,L5~S1 47例。研究得到研究對象的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干預組采取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方法及護理干預,普通組采取普通護理措施,治療方法同樣為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病程年限、病情嚴重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消淤膏穴位敷貼配合針灸治療的方法。具體治療方法如下:在患者腰夾脊穴、腎盂、大腸俞及椎旁壓痛點進行針刺后,使用艾條將各針刺穴位熏熱,針灸去針5 min后將消瘀膏均勻涂抹在棉墊后,敷貼于腰陽關、命門、腎俞、阿是穴等穴位上,敷貼每次取2~3個穴位,每次4~6 h,最好每周6次,半個月為1個治療療程,本研究取兩個療程后的效果進行比較。
1.5 效果評價
治愈:腰腿疼基本消失,能恢復正常工作,腿抬高試驗為陰性。顯性效果:患者腰部疼痛部分消失,壓痛點疼痛不明顯,基本恢復正常工作;隱形效果:患者伴有輕度腰腿疼,部分能恢復正常工作,腿抬高試驗為可疑陽性;無效效果:腰腿疼癥狀有好轉,但恢復不明顯,腿抬高試驗為陽性。
1.6 護理滿意度評價
研究對治療后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評價,調查問卷為課題組自行設計,經測評,問卷信度效度均符合標準,內容可靠,一致性好。兩組對治療后的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對兩組治療及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比較。
1.7 統計方法
使用Excel2007軟件進行整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研究主要使用描述性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分析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有差異,干預組患者治愈43例,顯性5例,隱形2例,無效0例,普通組患者治愈26例,顯性12例,隱形7例,無效5例。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價
數據顯示,干預組的護理人員滿意度高于普通組的護理人員,干預組的護理人員患者滿意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n(%)]
3 討論
3.1 效果評價
該研究的結果表明,消瘀膏配合針灸加之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顯著的作用,干預組患者治愈43例,顯性5例,隱形2例,無效0例,普通組患者治愈26例,顯性12例,隱形7例,無效5例,干預組患者治愈率高于普通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顯示,干預組的護理人員滿意度高于普通組的護理人員,干預組的護理人員患者滿意度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同樣的治療方法下,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組別治愈率遠遠高于普通組,這說明,這種臨床治療方法配合優質護理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3.2 護理干預措施 3.2.1 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受腰疼折磨,心理較脆弱,不配合治療,中醫認為,患者的心理焦慮導致氣亂,使氣滯血瘀,這對患者的康復非常不利[3],所以,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心理的護理,對入院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促進患者的預后。首先,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法和康復案例,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其次,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治療氛圍,解除其心理壓力[4]。
3.2.2 皮膚護理 研究采用的治療方法為消瘀膏敷貼聯合針灸治療,這種治療方法要注意皮膚護理。敷貼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局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并對敷貼的患者進行監測,出現癢、紅腫等過敏現象后要及時解除敷貼,并進行相應治療[5]。
3.2.3 健康教育 入院時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的宣教,治療中要叮囑患者睡臥硬板床,避免腰部脊柱旋轉、屈曲等扭曲狀態,還要避免長時間的站立,盡量避免搬運重物,進行重體力勞作時,要緩緩行動,蹲姿慢慢抬起,避免傷及腰部。出院后叮囑患者定期復查,盡量避免腰部重體力勞動[6]。
3.2.4 康復鍛煉 指導患者進行腰背部的康復鍛煉,鍛煉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運動,先進行簡單的鍛煉,如頭部、腰部的簡單扭動,適應后再進行幅度大的運動。治療中的患者在進行鍛煉時要有家屬的陪同和幫助,治愈后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①彎腰運動。要點是患者雙腿保持直立,緩緩向前彎腰,雙手做探地姿勢,循序向下,鍛煉腰部。②俯臥撐運動。俯臥撐運動是較為普遍的運動方式,患者在進行此運動時,要點是上肢盡量伸直,注意腿部不要彎曲。③飛燕運動。患者取俯臥位,雙腿盡量后舉,向上抬起上身,拉伸腰部[7-8]。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