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以雙色球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為(42.33±3.96)分、抑郁評分為(41.05±2.77)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7.32±4.89)、(46.39±3.4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16、7.687,P=0.000、0.000<0.05)。
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8.21±0.20)kPa高于對照組的(7.44±0.29)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6.65±0.41)kPa低于對照組的(7.65±0.38)kP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824、11.314,P=0.00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肺活量及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分別為(2.76±0.61)L、(68.01±4.28)%,均高于對照組的(1.90±0.46)L、(48.99±3.7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119、21.161,P=0.001、0.001<0.05)。結論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采用康復護理措施開展護理工作,可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氣血指標以及肺通氣情況,加速身體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被稱為阻塞性肺氣腫,其早期癥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僅僅在一定強度運動后存在氣短情況,后期隨病情加重,出現呼吸困難、乏力、上腹脹滿等癥狀,甚至會導致死亡。現目前慢阻肺患者主要通過呼吸訓練、呼吸肌鍛煉以及家庭氧療等方式進行治療,而患者的心理狀態等對康復效果存在著較大的影響[1]。而大多數慢阻肺患者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所導致,病程較長,同時患者年齡大多偏高,所以較為容易出現不良心理,影響治療效果。基于此,本院對康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本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間接收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中選擇80例,以雙色球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女17例,男23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7.31±2.93)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1±1.59)年。觀察組患者中,女16例,男24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7.45±2.9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09±1.5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院倫理委員會知曉并批準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阻肺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了存在心臟、肝臟等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同時排除了精神方面存在異常的配合度非常低的患者。1.2方法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醫護人員做好病房清潔工作,并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2.1環境管理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做好環境管理工作,盡量安排患者在不嘈雜的病房養病,盡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如將溫度控制在22℃左右,則將濕度控制在55%左右,最大程度保證患者身體舒適良好;同時應安排醫護人員定期進行病房清潔、消毒,以降低感染風險。1.2.2飲食護理住院期間,應安排專門營養師了解患者病情與身體實際情況,而后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告知患者盡量使用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盡量使用纖維素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同時,應保證單次飲食適度,以避免由于攝入食物過多而影響膈肌運動,進而影響正常呼吸。除此之外,患者應注意適當攝取水分,如存在發熱情況應增加水分攝入,如病情未恢復則應減少應用乳制品。1.2.3藥物指導醫護人員應根據醫囑要求做好藥物指導工作,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后的身體情況,如存在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1.2.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對象包括患者、患者親屬兩類,使其均能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護理方法以及上述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重視良好生活、飲食及作息習慣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及親屬的護理水平,提高醫患治療與護理的配合度,一定程度上減少醫務人員工作壓力。1.2.5心理護理在上述環境管理、飲食護理、藥物指導以及健康教育過程中均要穿插心理護理內容,如在環境管理中,可適當在病房中添加綠色植物或者是其他掛飾,以提高患者視覺享受,避免全白墻面等對患者產生視覺壓力而引起不良情緒;在飲食護理時,應告知患者飲食管理的重要性,避免其產生抵觸心理;在藥物指導時應告知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以避免患者由于處于正常范圍的不良反應而產生恐慌、緊張等情緒,影響醫患信任,同時也能使患者更為準確反饋自身服藥后情況,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并對癥處理;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患者年齡偏高,其認知水平、耐心等方面可能較低,所以醫護人員應有耐心,細致講解內容。除此之外,心理護理還包括以下內容: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了解患者需求及心理狀態,以及時解決問題,疏導其不良情緒;如果觀察、了解到患者存在不良情緒,可以通過輕松的音樂、積極的視頻或者是引導患者傾訴等方式緩解。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進行評估,分數越高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的氣血指標,主要包括動脈血氧分壓以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比較兩組患者的肺通氣改善情況,主要包括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對比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為(47.32±4.89)分,抑郁評分為(46.39±3.41)分;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為(42.33±3.96)分、抑郁評分為(41.05±2.77)分。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16、7.687,P=0.000、0.000<0.05)。2.2兩組患者的氣血指標對比對照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為(7.44±0.29)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為(7.65±0.38)kPa;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為(8.21±0.20)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為(6.65±0.41)kPa。觀察組的動脈血氧分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824、11.314,P=0.000、0.000<0.05)。2.3兩組患者的肺通氣情況對比對照組患者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分別為(1.90±0.46)L、(48.99±3.74)%;觀察組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分別為(2.76±0.61)L、(68.01±4.28)%。觀察組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氣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119、21.161,P=0.001、0.001<0.05)。
3討論
慢阻肺主要指的是肺泡管、肺泡以及呼吸性細支氣管等組織發生一定程度膨脹,同時伴隨有氣腔壁損傷的疾病。典型癥狀為呼吸運動減弱、叩診過清音、心率增快以及胸廓前后徑增大等,而相關資料顯示現目前誘發慢阻肺最為主要的原因為慢性支氣管炎,所以大多數患者還存在咳嗽、咯痰等癥狀[2]。慢阻肺早期癥狀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多需要檢測患者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等內容,且部分患者還需要采用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觀察是否存在作用。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程度較重時,患者可能出現呼吸或者心力衰竭情況,影響其生命安全,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與護理非常重要。醫護人員應積極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努力提高護理質量,緩解慢阻肺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3]。慢阻肺患者大多年齡偏高,病程偏長,同時受年齡影響,其本身記憶力、認知能力有所降低,部分年齡高的患者行動也存在一定的障礙,除此之外,由于治療時親屬陪伴過少,較為容易產生恐懼、孤獨、自我厭棄等不良情緒,進而導致治療與護理時配合度非常低,治療效果不理想[4]。所以在對慢阻肺患者護理時,應尤其注意其情緒變化。傳統基礎護理較為簡單,患者多被動接受護理,護理中醫護人員的意志占據較大的部分,未考慮到患者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而康復護理包括了更為細致、更高質量的環境、飲食、藥物、健康宣講以及心理護理等內容,更加全面。其中,心理護理不是單一針對某一階段而言,需要醫護人員將其融入到整個治療與護理期間,通過各種細節部位的調整來改善患者情緒,促使患者以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與護理,增加了護理的依從性。所以采取康復護理措施細節護理工作更加到位,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治療與護理質量也大大提高[5],與本文內容相符。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動脈血氧分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采用康復護理措施開展護理工作,可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氣血指標以及肺通氣情況,加速身體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瑋,何歐琴.綜合康復在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中的應用研究.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5):14-15.
[2]吳秀玲.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作用.吉林醫學,2018,39(12):2380-2382.
[3]劉瑩瑩,張倩.康復護理模式對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9):140,189.
[4]姜海燕.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護理中的應用.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50-251.
[5]馬鳳霞.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探究.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5):98.
作者:李岑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