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婚姻關系的影響和重要性極為顯著,應該說是為更好促進和保護每一個家庭朝著幸福的健康發展道路上穩步前進的有力幫手。我國已經有近幾十年的法治社會經濟變化極為大,正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漸漸向現代社會主義市場化和商品經濟的轉變和完成過渡,我國的法治國民經濟國際形勢、思想形態以及民間文化,社會的管理亦都因此出現了深刻的重大變化,由此,對人民的司法理念產生了較大的改變。本文將具體探討婚姻契約所受時代影響而產生的變化。本文旨在研究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為婚姻契約的歷史沿革和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婚姻嬗變;關系契約;限度
中國歷來對待婚姻相關的觀念和制度是尤其重視的,這是因為自古我們就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在家庭觀念的影響下,不斷的形成良好的發展局勢,為婚姻觀念的形成和進步建立了強有力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革,也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這是中國人在對待婚姻的問題上一向重視的結果,也是我們需要不斷深入探討的話題。中國有關婚姻觀念和制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它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誕生于母體的一個時代產物,并隨著儒家文化逐漸在中國傳統里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隨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展,在發展中,呈現著良好的態勢,在成功中施行著良好的發展態度。婚姻家庭制度從確立時起就目標明確,它的宗旨是以一種近乎道德標準的方式來進行實行,并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共同構成婚姻家庭制度的完善。婚姻家庭制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受法律嚴格管控的東西,而是經由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不斷的演練,再經受錘煉而誕生出來而為人們所接受的道德準則,這也導致婚姻家庭制度在中國長久的發展當中自身所具備的獨特性。它在社會中成長需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并通過這種影響一步步的進行更深入的完善。它歷史演變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義務,解決著家庭關系產生的婚姻矛盾,這種責任感也賦予家庭婚姻制度在不斷的歷史發展當中愈發的在人們的心目中產生著作用,并持續到了今天。也可以說,家庭婚姻制度從產生時起,就成為了文化當中的一部分,與其他在歷史長河當中保留下來的事物分離不的關系,這既是它的發展特點,也是自身獨特的責任感,并不斷的作用于今后的發展之路。千百年來,家庭婚姻制度就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存續與消亡,它的作用也無時無刻不彰顯著它的重要性,我們也因為其重要性,逐漸的在研究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為發展展示著良好的態勢。
一、婚姻契約觀念的起源與概念的解析
家庭在人類的歷史文化發展中自始至終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婚姻也是由人類賦予其意義,由兩個家庭的不同成員進行結合,最終兩個名詞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人類進程當中最偉大的創造,并且也因為家庭的存在,才讓人們漸漸的產生了歸屬感,并且在相應的歸屬范圍內進行強有力的改革。但如果進行深入的研究會發現,婚姻家庭在人類的歷史進程當中屬于后續才發展起來的,是在人類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改變最終穩定之后才產生的這種名詞,在人類剛開始的時候,家庭婚姻并不存在于人類的思維里,因為家庭婚姻以現代的角度來看的話,是具有更加完善的內容為依托的,并且有著一套可以監督管理的機制作為一定的限度準繩。人類在創造這一名詞之前,對待家庭并沒有很強的觀念,只是一種存在于人類生命中很模糊的一種想法。可以說這種想法在當時還極為幼稚,并未如成熟,但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以后,終于將這一名詞充分地賦予其意義,并且將它在人類的生命當中進行徹底的貫徹,這才最終形成現代社會婚姻制度的形態。如果將家庭與婚姻的概念進行拆解的話,可以得出更具體的結論。“家庭”通常來說承擔著的是生育、教育、延續下一代的作用,它具有非常針對性而又具體的特點,同時,由于它的功能更是增強了它的生命力。在人類不斷的發展階段里,“家庭”這兩個字更是得到不斷的完善,并形成一股很強的觀念。“婚姻”同樣也是在人類發展穩定以后才形成的名詞,它的作用是凝結起兩個不相干的人成為一家人,并共同承擔起生育、教育的責任,具有非常明顯的目的,就這樣,家庭婚姻共同組成了一個新的名詞,并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發揮著非常大的功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家庭婚姻雖然是共同承擔著一些目的性很強的責任,但它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對它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在最根本上維持住婚姻長久的發展。而所謂的契約,更多的則是指因婚姻關系的建立,雙方所產生的關于建構家庭,生育養老等問題所達成的一致觀念,或協議產生的想法,在婚姻中相互負責的態度和相互承諾的內容。這種契約觀念的限度人的產生,符合時代發展的邊界使得現代婚姻的觀念更加的健康和平等;同時,婚姻契約觀念的不斷轉變,也體現出了人權平等以及婚戀自由等思想理念,為人權的發展也建立了良好的局面。
二、現代婚姻契約觀念的發展
(一)無過錯離婚的轉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參戰國均是百廢待興,各個國家的重心都放在發展經濟上,就這樣在十幾年間全世界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復蘇。伴隨著經濟形勢向好局面的,還有人們的思想觀念,人們關于婚姻問題思考也一刻沒有停止,并且跟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套傳統的婚姻思想模式轟然倒塌,新的婚姻關系也隨之登上臺面。例如按照以前的過錯再婚監督機制,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就已然不能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這時候另一套新的機制就成為人們最急需的選擇,無過錯婚姻監督機制就在這時候成為了人們心中最佳的選擇。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以工商業發展為基礎的經濟社會,更強調個人的自由性以及選擇上的個性化,這和以前的傳統觀念截然不同,以前講究的是束縛住個人的發展,強調集體的作用,這有時候對于婚姻這走向更需要考慮更多的東西。例如,當一對夫妻的關系發生不可挽回的局面時,經常會受到社會的壓力,并勸誡夫妻繼續維持家庭的生活,這往往是出于集體利益和面子的考量,其中,也包含著相當一部分道德的因素。因此,當上個世紀人們的觀念發生徹底的轉變時,首當其沖,傳統的婚姻監督機制受到了人們的唾棄,遠離了時代的大舞臺,悄然下場。可以說,無過錯離婚走向正是在上世紀的思想革命中誕生出來的成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起到了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今天的婚姻關系進一步完善了作用。往往一段婚姻的結束,都會被描述為一場失敗的婚姻,這有幾分道理,但實際上一段婚姻的結束里面往往包含著非常復雜的動因,很難說是誰對誰錯,但這也注定了無過錯婚姻在人類的發展當中占據的比例非常的高。尤其是在21世紀,商品經濟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更加開啟了人們個性化的大門,讓人們對于婚姻的態度不再像傳統那樣受到束縛,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考量。無過錯離婚走向從上世紀發展以來,在今天人們的生活當中,更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讓人們時常對于離婚抱著一種非常淡然的態度,這是時代的因素,也是人們的結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影響下,也逐漸的為人們的發展態勢造就出良好的成果。
(二)婚姻協議的產生
每個國家的法律規定都存在著一些差異性,這也導致在處理婚姻關系時每個國家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況,但無一例外,在對夫妻雙方離婚的方面,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持著同一種態度,那就是充分尊重夫妻間的想法,讓夫妻自身的想法能得到國家的尊重。面對離婚是每一對夫妻都不愿意看到,但是有是婚姻走到盡頭不得不看到的一種結果,只有通過離婚的形式,才能將婚姻的契約解除,才能更好的為婚姻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價值條件,在婚姻中不是必然經歷,但是也會存在的內容。這時候婚姻協議的誕生就顯得非常的關鍵,可以起到為婚姻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的作用,能為婚姻的最終解除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受到了非常大沖擊,對于一段婚姻的開始與結束都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一旦夫妻雙方真正進入婚姻以后,遇到一些矛盾時,很容易就成為雙方訴諸離婚的借口。這也是當前離婚率上升很快的原因,人們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把一段婚姻當成一輩子都要堅守的諾言,而只是生活當中可有可無的一種狀態,這是一種病態的婚姻關系,沖動占了上風,尤其是在當今年輕人的面前,更是發生率較高。離婚協議的出現無疑為失敗的婚姻關系找到最佳的解決途徑,可以讓人們更好的結束一段關系,并幫助當事人快速的走出目前的困境,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的大的。在目前明文規定的法律中,當夫妻雙方想要通過離婚來結束一段關系的時候,法律往往會希望雙方先通過冷靜的溝通之后再做出決定。離婚協議也可以算是一種非常民主的做法,是夫妻雙方通過協商以后產生的結果,也是一份受到法律承認,具有法律效應的協議。離婚協議要求雙方先進行具體的溝通,協商后再通過具體的內容,來構成離婚后的雙方的新局面。當離婚協議被賦予法律的效應,就說明它不再是一張單純的紙,而是一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協議。當雙方都通過離婚協議來結束一段關系的時候,也同樣是認準的離婚協議的法律效應,以及認同它能為夫妻雙方的問題進行一個很好的解決。在當前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當一對夫妻想要通過離婚來結束一段關系的時候,法院都會讓夫妻雙方按照離婚協議來進行,這樣可以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可以讓夫妻雙方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解決它們的問題,二是可以建構起一套更民主的離婚機制,這在當前的許多國家都受到了熱捧,在我國也同樣是如此。離婚協議不單單是為了結束夫妻雙方的關系,更是為了完善婚姻的制度,尤其是為了起到對婚姻進行監督的一面。離婚協議也可以看作是人類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完善起來的一套離婚機制,對人類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待離婚這件事情上,以一種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民主方式來進行執行,同樣也非常貼近時代發展下人類的需求。
三、結語
本文通過以婚姻觀念的限度和嬗變為主題,從中進行深入的闡述與分析,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了婚姻觀念在歷史長河的發展當中不斷受到變化的具體內涵。因為時代發展的變化,契約關系成為了人們最依賴的一種方式,并以此為依據,解決一些婚姻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依據家庭契約個體身份調整家庭私法婚姻關系,在本質上應當比依據婚姻個體身份調整家庭私法婚姻關系,在其本質上更好地符合我國現代的自由婚姻道德理念,以契約為根底的調整家庭婚姻關系,亦更好地符合現代的婚姻觀念。
參考文獻:
[1]陳丹.婚姻關系性質的歷史取向與現實選擇[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25(3):109-110.
[2]杜瀟灑.關于“婚姻即契約”的法律思考[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0):41-42.
[3]劉增.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D].吉林大學,2012.
[4]吳月紅.刑事訴訟契約論[D].華南理工大學,2016.
作者:申霞英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