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在突發性耳聾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高壓氧治療期間,護士對患者有目的、有計劃地施行精心、細致的心理護理,讓他們心情樂觀、情緒穩定、積極地配合治療,消除不良情緒和疾病之間的惡性循環,使患者身心同治,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介紹本學科的醫療、科研、教學動態,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堅持以臨床研究為主,基礎研究為輔的報道方向,為提高和發展本學科在診斷、治療、教學及科研水平服務及學術交流提供了園地,受到廣大臨床和科研工作者普遍歡迎。本雜志編委會成員和審稿專家與《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是同一批專家,也實行三級審稿制度,對文章質量進行嚴密把關,以不斷提高雜志的質量水平。
[論文摘要] 目的:探討突發性耳聾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對32例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患者進行的心理護理、高壓氧基礎護理及出院指導。結果:本組32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經高壓氧治療后,痊愈1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8%。結論:在突發性耳聾的高壓氧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是保證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
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多伴有耳鳴,部分伴有眩暈,是耳科嚴重的急癥之一[1]。常為單側,是一種四季均可發生的常見、多發病,但在春秋季多發。其還是五官科常見的突然發生的感音性耳聾,多在3 d內聽力急劇下降,確切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迷路水腫、血管病變和迷路窗膜破裂有關[2-3]。2007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突發性耳聾患者32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突發性耳聾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43歲;輕度耳聾16例,中度耳聾13例,重度耳聾2例,極度耳聾1例;伴眩暈、耳鳴者15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采用大型空氣加壓艙,緩慢加壓20 min,使治療壓力達到0.20~0.25 MPa,穩壓后給患者戴面罩吸純氧,吸氧40 min,休息10 min,再次吸氧40 min;總吸氧時間為80 min,然后在20 min內緩慢減壓出艙。1次/d,10次為1個療程。本組患者治療2~3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效果不明顯時,可休息7~14 d后,再進行第4個療程的治療。
2 結果
本組32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經高壓氧治療后,痊愈1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8%。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由于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原因不明,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除保證改善內耳代謝外,還應注意患者的心理反應,其表現為焦慮、急躁、易怒等,特別是雙側耳聾者[4]。做好心理護理的關鍵,是向患者講解與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因素及治療等有關的知識,以及醫護患關系的融洽。護士不但要了解疾病,更要從精神、社會、文化等方面了解患者,由于患者聽力下降,在與其談話時,單側者應在其健側耳邊談話,雙側者聲調要提高。當患者講話時,要耐心傾聽,全面了解發病的心理因素及社會背景,有的放矢地指導患者,幫助其正確對待周圍環境中的人和事。與患者交談切忌流露出厭煩的目光和不耐煩的情緒,以免影響護患關系。
耳聾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有焦慮和疑病心理,對治療喪失信心,應采取暗示加轉移法進行安慰,向患者說明這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案,貴在堅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在住院期間可以看一些趣味性的書籍或聽一些輕柔的音樂,使其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地接受治療,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2高壓氧基礎護理
3.2.1 入艙前的準備及護理詢問患者有無感冒、鼻塞癥狀,鼻塞者進艙前給予1%麻黃素滴鼻,排空鼻分泌物。教會患者做咽鼓管調壓動作,如吞咽、張口、打呵欠、捏鼻鼓氣等。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檢查咽鼓管是否通暢(中耳鏡下,患者吞咽動作時,可見鼓膜扇動,則表示咽鼓管通暢)。換純棉衣服,進艙前排空大小便,囑患者勿抹油脂化妝品,禁用頭油、發膠等,以免遇氧氣自燃。教會患者進艙后如何與艙外醫生聯系。
3.2.2 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患者入艙后,艙內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陪護患者進行治療。詳細介紹艙內的環境、通訊設備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隨意搬弄艙內閥門、開關、按鈕等設施,以防發生意外事故。做好預防各種氣壓傷基本知識的宣教,加壓時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捏鼻吸氣,密切觀察病情,常詢問患者的感受,反復、耐心地向患者講解開啟咽鼓管的動作與方法;如有不適應減慢或停止加壓,待患者癥狀消失后再繼續升壓。艙壓升至治療壓力時,通知患者戴好面罩,指導患者正確的吸氧方法;吸氧時囑患者不要講話、吃東西,不做深呼吸,并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頭昏、出汗、惡心、面肌或口角緊張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癥狀,一旦發生應立刻中斷吸氧。減壓時由于氣體膨脹吸熱,使艙溫下降,應注意為患者保暖,以防發生感冒而影響治療,囑患者保持自然呼吸,不要屏氣與劇烈咳嗽,防止發生肺氣壓傷。
3.2.3 出艙后的護理護送患者回病房,繼續做好保暖工作,觀察患者有無皮膚瘙癢、關節疼痛等減壓早期癥狀。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減輕高壓氧治療后的疲勞,給予能量合劑、擴血管治療,促進活血化淤、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指導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證充足的休息;有的患者伴有頭昏、耳鳴,更應注意安靜休息,起床活動時動作要慢,有事外出時要防止發生意外;應用抗凝藥物者,要注意防止碰磕,以免引起出血。
3.3 出院指導
部分突發性耳聾患者在住院期間,達不到痊愈的治療效果,出院時告之要堅持服藥、生活有規律,防止過度勞累及受涼,保持穩定、開朗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 討論
對其施行心理護理以緩解緊張情緒十分重要。在患者進艙前,詳細詢問病史,提醒患者禁帶易燃、易爆物品,介紹高壓氧設備及通迅、通氣情況,指導患者做咽鼓管調節動作,如含口香糖、捏鼻鼓氣等,細心觀察、監護艙內患者情況,以防止在加壓過程中出現不適反應,使耳膜內陷而引起疼痛。指導患者間相互交流,請同種疾病的患者交流治療情況,必要時有意安排幽默、健談者與抑郁患者同艙,以調整患者的思想情緒。因此,良好的護理配合是保證高壓氧治療順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