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方法隨機選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收治的5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60例。兩組均給予高血壓常規管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管理效果。結果管理前,兩組收縮壓與舒張壓指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管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管理前,兩組焦慮量表與抑郁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依從性、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管理后,觀察組GAD-7、PHQ-9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依從性、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無顯著性(P<0.05)。結論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臨床治療依從性,從而能提升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效果確切,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治療依從性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特征的心血管綜合征,也是臨床中最為常見、嚴重的慢性疾病,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不斷提升,其所造成的影響與危害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而高血壓防治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目前,雖然高血壓仍無治愈性措施,但其也是一種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長期規范的降壓治療、良好的生活方式、密切的病情監測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預防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降低致殘率及病死率,改善預后,而在既往臨床實踐中發現,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存在遵醫行為不規范、治療依從性低等情況,進而導致病情控制不理想、預后不佳,因此,加強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2]。本次特選取本院收治的5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并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研究,旨在探討分析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本醫院收治的5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60例。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3];②年齡≥60歲;③充分了解本次研究方法、目的,并簽署知情、配合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原發性高血壓;②存在心肌梗死、出血性或缺血性腦卒中病史;③合并惡性疾病;④合并心、肺、肝、腎、腦等器官功能嚴重異常;⑤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行動障礙。對照組260例,男135例,女125例,年齡60~77歲,平均(68.6±7.4)歲,病程3~8年,平均(5.4±1.7)年;觀察組260例,男133例,女127例,年齡60~79,平均(69.1±7.6)歲,病程3~9年,平均(5.6±1.8)年。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研究價值。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高血壓臨床常規治療,并實施高血壓常規管理,即常規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注意日常飲食活動及生活習慣、定期入院復查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應用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具體方法如下:①建檔;②心理健康管理;③認知管理;④用藥管理:向患者強調按時合理服藥的重要性,教會患者自測血壓方法,叮囑患者每日監測血壓指標并做好記錄,同時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所有降壓藥物,不得隨意減量、增量、停用、換藥;⑤飲食管理;⑥運動管理;⑦生活管理;⑧協同管理:積極動員患者家屬,獲得家屬的信任與支持,日常積極配合對患者心理、血壓監測、用藥、飲食、運動及生活進行協同管理。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隨訪,了解患者醫囑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積極予以糾正,確保患者處于正確的治療軌道中。兩組患者均管理6個月后評價效果。1.3觀察指標①觀察對比管理前后兩組患者收縮壓(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與舒張壓(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指標[4-5];②觀察對比管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自我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情況,其中心理狀態采用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scale,GAD-7)與抑郁癥狀群量表(patienthealthquestionnare,PHQ-9)[6]評價,前者包括7個條目,每條目按0~3分評分,總評分范圍為0~21分,評分越高,焦慮越嚴重,后者包括9個條目,每條目按0~3分評分,總評分范圍為0~27分,評分越高,抑郁越嚴重;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ESCA)評價,該量表包括42個條目,每條目按0~4分評分,總評分范圍為0~168分,評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治療依從性采用通用高血壓治療依從性量表,該量表包括25個條目,每條目按1~5分評分,總評分范圍為25~125分,評分越高,治療依從性越好;生活質量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價[7],該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環境、社會關系4個領域29個條目,總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例(%)]與(x±s)表示,并分別行χ2與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管理前,兩組SBP、DBP指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管理后,觀察組SBP、DBP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表1);管理前,兩組GAD-7、PHQ-9、ESCA、依從性、WHOQOL-BREF評分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管理后,觀察組GAD-7、PHQ-9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ESCA、依從性、WHOQOL-BREF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表2)。
3討論
目前,臨床中對高血壓患者無治愈性措施,多以維持性藥物治療為主,以飲食、運動、生活等治療為輔,以求達到控制血壓指標、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的目的[8]。老年患者通常存在心理功能減弱、生理功能變差等多種特征,自我管理意識弱、治療依從性差,進而導致血壓控制不理想、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不良,基于此,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采取有效干預方法加強健康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9-12]。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是一種具有科學性、全面性、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其是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特點,將患者納入規范化管理,并針對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通過加強患者心理、認知、用藥、飲食、運動、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能有效改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轉變不良生活方式、提升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13-1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高血壓健康管理后血壓指標及心理狀態、自我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的實施具有顯著優越性,對于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預后有著重要作用。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聯系,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不良情緒對病情的危害性[15-16],并鼓勵患者日常根據自身愛好積極參加太極拳、戲曲、病友交流會等活動,調解自身心態與心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管理;同時,動員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愛與支持,日常多陪伴、多與患者溝通,努力培養患者樂觀向上的精神,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定期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積極邀請患者及家屬參與,全面講解高血壓發病原因、治療原則、防治要點等知識[17],令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可防性與可控性,充分認識按時服藥、血壓監測、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可由簽約護士評估患者掌握程度,并給予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與治療的認知程度。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臨床治療依從性,從而能提升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效果確切,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周靜 張彩蘭 張欣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