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對于人才標準及要求都在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加強中醫學專業學生的中醫藥文化素養變得非常有必要,這是由社會發展實情決定的,同時也是中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我們就針對中醫學專業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進行深入探析,將調研的對象設定為中醫學專業留學學生,提出一些合理性培養策略,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工作者帶去一些教學靈感。
[關鍵詞]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策略
中醫學專業學生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留學生,他們來自各個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保留著不同的文化,很顯然,他們對中醫藥文化是陌生的,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去了解。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顯然也會更吃力,需要相關教師付出較多精力與心血,切實為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素養培養做出不懈努力。
一、中醫藥文化概述
(一)什么是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是綜合內容的概括,它包含中醫的思維方式、傳統習俗、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藝術幾方面,甚至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也可納入其范疇。文化即經驗和現象,是人們歷經長久的時間總結出來的精粹,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現象,代表著歷史沉淀物,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代表,是中醫藥事業的靈魂和根基。而中醫藥文化素養則是中醫藥文化視域下的產物,泛指能力、學識、修養等內容,越來越多的醫藥行業單位將中醫藥文化素養視為人才評判標準,這也說明社會對于中醫藥人才的標準在不斷提高,由此可見,培養中醫學專業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的必要性。(二)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的初衷和目的。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人文精神,更是涉及多本文學、多項典故等內容,客觀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與醫治水平,是我國的瑰寶與國粹,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傳承和延續。中醫學專業留學生雖然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刻,但是作為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就有必要培養中醫藥文化素養,只因為中醫藥學科與素養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具備與專業相匹配的素養,才能更好地掌握與運用中醫藥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在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的過程,也是引導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逐漸認同的過程,利于留學生進一步領悟文化精華并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從而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做到救死扶傷,這便是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素養的初衷和目的。
二、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不同于一般學生,在培養中醫藥文化素養方面存在著更多的難度與挑戰,是需要正視與客觀對待的,歸納總結有以下幾點。(一)年齡差異大,生源構成復雜。在我國中醫學專業留學生群體中,年齡差異大是比較明顯的特征,大多介于18-66歲之間,年齡上差異導致中醫藥文化吸收、素養培養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無形中加大了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的難度。此外,中醫學專業留學生生源構成復雜也是較為普遍的,這些留學生在入學前可能身份各異,除了應屆碩士畢業生外還包含中醫師、西醫師、養生從業者等等,很多都是處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而參與到中醫學專業學習中的,這是造成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難度加大的另一方面原因。(二)中醫文化底蘊匱乏。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天文、地理、軍事、自然等多個學科優秀成果,且結合外在物質與內在文明,不容易被中醫學醫學生吃透。且大多數中醫學留學生本身并不具備較高的中醫文化底蘊,他們不僅不了解中醫文化,且部分留學生甚至不熟悉中醫文化,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要培養他們的中醫藥文化素養,需要從頭抓起,先讓他們熟悉中醫學文化、吃透中醫學理念,方能更好培養他們的中醫藥文化素養,無形中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三)學習目標各異。投身到中醫學專業的留學生無論是年齡還是職業都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也導致他們對于中醫學習抱有不同目標,想要做到全面的因材施教可見難度之高,那么培養他們的中醫文化素養就會難上加難。比如應屆畢業生,他的目標是升學或是日后從事中醫學工作;西醫師可能會將中醫藥納入醫療救治作為自身的目標;還有部分留學生處于救治自身疾病的目的來中國學習中醫等等,這些不同的目標都無形中構成了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過程中的挑戰。
三、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具體策略
針對以上出現的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挑戰,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清晰認知并采用自身的辦法進行有效緩解和解決,切實將這些壓力與負擔減輕,從而制定并實施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方案,切實發揮自身教學力量與作用,最終將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培養任務達成。(一)以活動形式培養留學生的學術品質。在落實與深化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行動之前,應首先緊抓留學生的學術品質,包含知識及文化灌輸,可以借助多類活動達成培養目標。如在校園中舉辦中醫藥演講競賽、知識競賽、針灸推拿技能競賽等等,切實激發留學生探究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從而對生命哲學及中醫藥思維進行深深思考,在學習與領悟的過程中,也便能將中醫藥文化的內涵灌輸在學生身上,使得他們一點點認同、肯定,從而加強中醫學方面的鍛煉,使得他們的中醫學知識、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其次,還可組織中醫學專業留學生參觀制藥廠、植物園,從而拓寬醫學視野,加深對多類藥材、制作工序的了解,投身到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中,切實激發留學生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熱愛,從而調動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于留學生扎實醫學基礎、提升醫學水平。(二)以教學形式培養留學生的高尚人文情操。站在中醫學角度看問題,一個合格的中醫學學生應當具備潔愛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心態,這些都與高尚的人文情操分割不開,想要培養中醫學留學生的高尚人文情操,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借助教學形式去引導、去教導,從而給予留學生良好的熏陶。比如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開多媒體教學,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夾雜真實救助案例視頻、圖片及文字,從遠古到當下,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專業教師可結合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仔細斟酌并采納其中的合理案例進行教學,像被救治患者康復后送來錦旗的案例,又如醫生不圖回報的為患者帶去溫暖與關懷案例,切實讓留學生感受到身為醫護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并從中受教,提升自身道德素養、正確價值觀念,從而淡泊名利、以天下為公,并學到誠實守信、重義輕利的良好傳統文化,不斷提高留學生自身的做人標準與水準,切實以教學的形式培養留學生高尚的人文情操。(三)以講座形式培養留學生的健康觀念。針對中醫學專業留學生的學習現狀,高校及教師應當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并為之匹配和承辦相應的文體活動,切實培養留學生的健康觀念。其中,以舉辦講座的形式較為妥帖和有效,高校可利用自身人脈與實力邀請社會上有名望、有實力的中醫學專家來校座談,開展中醫學教育,引導留學生珍愛生命、珍視健康,且向學生講解太極拳、八段錦等中華傳統身法的精髓與內涵,切實引導留學生客觀看待疾病并積極提升自身體魄,使得留學生建立陽光、正能量心態。此外,還可借助專業座談真正認知健康、了解健康,并將解除患者痛楚的理念作為自身否都目標,切實讓醫學生加深對中醫藥整體文化的認知,從而在正確成長軌道上做正確的事,使得留學生具備一名專業且合格的醫學生應當具備的健康觀念。(四)以榜樣形式培養留學生優良行為風貌。中醫學教師可借助榜樣的作用,規范行為與言談,為留學生做出正確表率與示范,切實給予留學生正確引導。還可借助院校的風云人物事跡對學生進行正面教導,從而讓留學生自覺的審視自身行為與言談,切實在教師的教導下、榜樣的作用下加強自身建設,增強學習與救治信心,且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更重要的是對患者要尊重,多站在患者角度體會患者所痛、患者所憂,切勿鄙夷與傲慢的對待患者,這是中醫學大忌。此外,還可借助榜樣作用,教導留學生多謙虛謹慎、多求教、少彰顯,不斷以優雅姿態現于人前,用正面形象與面貌獲得患者與其他人的而尊重和信任,切實將中醫學中所蘊含的哲學道理被留學生所感知、所領透,從而規范言談、約束舉止,利于中醫學專業留學生修為與境界的提高。(五)以生活實踐形式培養留學生的救死扶傷精神。實踐是中醫學專業留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也是培養中醫藥文化素養的必要舉措。專業教師可帶領學生深入群眾中,進社區、進鄉村,進一步深化實踐形式,以一種生活形態來凸顯醫學專業的價值與作用,從而讓留學生有更多生活感悟,利于留學生救死扶傷精神的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可在教師的帶領下免費為群眾量血壓、把脈與針灸,切實做到公益救助、醫藥文化免費宣傳,切實將關心與愛護帶給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積極問候與關懷,從而在實踐過程中認知學好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從而加強自身修養、培養救死扶傷精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帶領學生深入醫院,充當醫生小助手、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救治,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而培養一視同仁、一心救治的醫學情懷,切實在看到患者真實緊張、焦慮、害怕等情緒后,激發更為強烈的救死扶傷理念,從而堅定學習與向上斗志,利于醫學生中醫藥素養盡快養成。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醫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與做事原則,培養中醫學專業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素養可見其意義和必要性。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培養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任務,高校及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總結經驗并結合教學現狀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有序地開展與落實各項工作,切實為留學生培養中醫藥文化素養做出不懈努力,從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素容,張配,李嫻,魏芳,劉浩.校園中醫藥文化建設對醫學院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助推作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4):559-561.
[2]張娜.中醫藥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5):57-60.
[3]年星,屈凱.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培養合格中醫藥人才[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2):108-109.
作者:段婷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