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产精品_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网站_神马影院午夜我不卡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權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錄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查詢,英文論文期刊發表學術咨詢服務。
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未成年人有何犯罪情況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18-09-11閱讀:文章來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近年來,未成年人攔路搶劫,入室盜竊,打架斗毆等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不僅危害到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而且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重要影響,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法制論文。

當代法學

  一、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

  當前,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罪名有搶劫、盜竊、故意傷害、詐騙罪等四種,其中這四種罪名的案件數為195件,約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的87.84%;人數366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人數的92.42%。另外還有強制猥褻婦女罪3件3人,尋釁滋事罪3件4人,搶奪罪3件5人,販賣毒品罪9件9人,故意毀壞財物罪2件2人,強奸罪3件3人,故意殺人罪1件1人,妨害公務罪1件1人,體現涉案罪名不斷增多的趨勢。

  從2010年至2012年度儋州市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來看,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點:

  1.犯罪年齡低齡化、文化程度較低。2010年,儋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有21人,2011年提起公訴的不滿16周歲的有44人,同比增長高達109.5%,犯罪年齡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從文化程度來看,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學、初中兩個層次,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有213人,約占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的58.1%;小學文化程度有114人,約占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的31.1%;文盲、高中、中專、大專等文化程度共有39人,占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的10.8%。

  2.無業未成年人日益成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群體。在2010年度未成年犯罪總人數中,無業未成年人有44人,比例高達42.7%;2011年度未成年犯罪總人數中,無業未成年人則有91人,比例達到51.1%;而在2012年度未成年犯罪總人數中,無業未成年人就有83人,比例更高達72.1%。大量的無業未成年人因失學或輟學流入社會,他們因無人監管或者無事可做而滑向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群體。

  3.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類型相對集中。據收集到的案卷材料看,當前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類型是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傷害等四類犯罪,其中,涉嫌搶劫罪88件184人,約占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50.3%;涉嫌盜竊罪的有59件100人,占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27.3%;涉嫌故意傷害罪的有34件61人,占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16.7%。這三類犯罪就占到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94.3%。

  4.未成年人共同犯罪問題比較突出。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欠成熟,其單獨行為能力較差,很難獨立實施犯罪行為。當他們糾集到一起后,既能得到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犯罪成功率較高,社會危害性較大。2010年至2012年,儋州市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共同犯罪案件185件,占到未成年犯罪案件總數的83.3%,人數329人,占到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89.9%。

  二、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

  儋州市未成年人犯罪形勢嚴峻的背后隱藏著許多因素,縱觀其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是其進行犯罪的內在動因

  14周歲至17周歲的未成年人,正處在心理、生理發生急劇變化的關鍵時期,在生理上,這一時期的未成年人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占優勢,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缺乏有效的控制自己心理沖動的能力,在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易發生暴力性的違法犯罪;在心理上,這一時期未成年人的自我認知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這就使他們不能客觀、理智地對待各種事物和現象,一遇到沖突就試圖通過暴力解決。

  (二)家庭環境不良和教育方法不當是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因素

  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在雙親一方或雙方死亡、離婚等原因造成家庭結構破壞的家庭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極易形成孤僻、內向、粗暴、沖動、自卑等心理和行為特點,在一定社會條件的影響下,比較容易走向犯罪。在專制型家庭教育中成長的孩子,其往往采取陽奉陰違的方式對付家長、老師,這部分未成年人在家長面前唯唯諾諾,但在背后卻我行我素,常常與不良社會分子為伍,容易聽從教唆而進行違法犯罪。在溺愛型的家庭教育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難與人交往等不良品性,一旦個人欲望得不到滿足,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學校教育的偏差也是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關鍵因素

  目前,學校教育的偏差主要表現在:首先,一些學校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追求高升學率,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質教育。其次,一些老師受應試教育下職稱評定制度的影響,為評職稱加工資,更注重對成績好學生的關心愛護,忽視了對差生的管教,導致部分學生中途輟學,過早流入社會。再次,學校管理存在問題,尤其對住校學生的課外管理不嚴,致使少數學生混出校園外與社會的不良青少年接觸,而被引誘走上犯罪道路。最后,一些學校為了節省經費,沒有開設規范的法制課程,致使普法教育發揮作用不力。

  (四)對失學、輟學、無業等未成年人幫扶管理不到位是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間接因素

  失學輟學未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因家庭貧困或學校太遠而失學,一部分是因父母打工在外,缺乏對留守子女的監管而失學,一部分是學習跟不上沒有信心,產生了自卑心理而放棄了學業,還有一部分是因犯罪而不負刑事責任但被學校開除。這些未成年人在這一階段本是學習的關鍵時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過早失學遠離家庭和學校監管,流入社會。當他們進入社會后受年齡、知識和能力等限制,無法獨立生活,成為社會閑散人員。此時如得不到幫扶與引導,就會被社會上一些不良惡習和丑惡現象所污染,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五)不良社會環境是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因素

  不良社會影響也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低俗文化產品泛濫成災。一部分商販唯利是圖,昧著良心向青少年兜售充滿色情、暴力的圖書和音像制品,毒害腐蝕未成年人。二是一些大眾媒體的不良影響。隨著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越來越市場化、現代化,不良商業廣告、低級庸俗的新聞八卦、網絡“惡搞”信息侵蝕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不良文化場所,如一些歌舞廳、影廳、游戲室、網吧等成為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溫床”。

  三、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具體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家庭、學校、社會及各機關團體應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關愛教育工作。

  (一)倡導家庭文明,發揮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

  首先,要通過文明家庭建設,維護家庭和睦,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大力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質量。其次,家長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采取溫和民主的手段來化解家庭矛盾糾紛,給未成年人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再次,家長要采取正確的疏導方法教育子女,和子女做知心朋友,不斷溝通交流,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溫馨,給孩子造就學習、生活、成長的良好環境。最后,父母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應當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一旦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不正當行為的苗頭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以免未成年子女走上歧路。

  (二)加強教育創新,發揮學校教育的職能作用

  第一,學校要摒除“以分數論英雄”的陳舊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在加強科學文化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課,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第二,認真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法,在辦好重點學校的同時,下大力氣辦好普通學校,尤其是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最大限度地減少中考落榜生和輟學學生,避免過早地將未成年人推向社會。第三,完善學校的法制教育。要建設專業的法律教師隊伍,進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引導未成年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個好公民好學生。第四,要加強學校的管理。加強學校治安管理嚴防校外的不良青年對在校學生進行干擾、誘惑,加強學校住宿、門衛管理防止學生擅自離開校園,加強從事學生工作班主任或輔導員培訓提高其思想教育工作能力。

  (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過程中,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注意收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資料,必要時出具相應的處理建議。二是檢察院、法院在審查、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有針對性地邀請教師、心理工作者介入,實施心理矯正,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殘余。三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過程中,要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最后陳述權等訴訟權益。檢察院對有悔罪表現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視情況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檢、法三機關可以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四是檢察院、法院應設立幫教檢察官、法官,負責做好判處緩刑的未成年犯罪人的幫教工作,促進其徹底改過自新。五是司法行政機關也應加強與教育、民政、社區、村委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訓、就業及生活保障等工作。六是基層政法組織要把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制度化常態化,不斷送法進校園,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從源頭上杜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生。

  閱讀期刊:當代法學

  《當代法學》是法律學術理論刊物。旨在推動法學界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多側面的法學研究,努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建設的道路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和回答在改革和四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法學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相關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溧水县| 武宣县| 开封县| 贞丰县| 准格尔旗| 溆浦县| 临安市| 电白县| 昌吉市| 张掖市| 云梦县| 光山县| 大竹县| 兴山县| 青河县| 安龙县| 当阳市| 简阳市| 抚远县| 布尔津县| 宁国市| 久治县| 西乌| 当阳市| 康定县| 榆林市| 偃师市| 英山县| 静乐县| 天长市| 定兴县| 吕梁市| 广西| 黄山市| 沂南县| 修武县| 荥经县| 瑞安市| 镇安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