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高校學生報料稱,他花高價買來的畢業論文,因抄襲率過高未能通過,延遲畢業,對方也不愿退款。在隨后的工商執法行動中,記者發現,這家論文公司業務量火爆,刊物涉及國內350家學術期刊,買家來自全國多個省市,不乏公務員。該公司的賬本顯示,一篇定價為3600元的代文,扣除版面費1600元,支付給寫手的80元,利潤一欄上顯示為1920元,可謂暴利。(10月30日《楚天金報》)
事實上,這種代文的所謂“服務”的確已經成了一種相當繁榮的產業。有一次筆者搜索自己文章時,發現一篇論文的文章被一網站轉載,打開那家網站,我感到有些尷尬,因為那家網站正是專業搞論文“服務”的,不知道該網站如此轉載筆者的文章是何用意。該網站不僅有“各類論文、論文發表中心、原創檢查”等,還有詳細的“論文報價”、“怕騙必看”、“寫手加盟”等內容,還有客服中心、購物車等鏈接,簡直就是一家網上“論文超市”。主頁上還醒目地顯示了一個全國免費電話,看來這個網站業務夠繁忙了,也挺賺錢吧。搜索發現這種網站還不少,什么“中國職稱論文網”“中國論文網”,都還是“國字號”呢,難道中國真的成了“代文”王國?真是很有意味。這樣的“論文”網站嗎?為什么如此招搖?
有人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很多人可能寫不出足以發表的,就算寫得出,期刊版面卻有限。不過,為什么那么多期刊會接受代文?是否跟者有利益?如果不從一線作者那里直接選稿,總是大量發表這種為晉升職稱而鼓搗的貨色,只準備給職稱評審機構那些官僚看,根本就不是為幫助一線工作者提高業務能力而辦的期刊質量恐怕就太了,這種期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有些期刊也直接對準一線工作者版面,如此憑版面費發表的文章有多大價值?同樣是沒有讀者愿意浪費時間看,有關期刊監管部門怎么就給這樣的期刊開綠燈呢?
也許有人會說,一線工作者晉升職稱很難,這些期刊,或者也包括那些代文的,給很多一線工作者幫了大忙。恐怕這邏輯是有問題的,寫論文發表論文難道就是晉職稱用的嗎?這樣就可以晉職稱,職稱還有價值嗎?職稱評審機構的評委們仔細看過哪篇論文嗎?
寫到這里筆者又想起曾經揭露過借非法期刊詐騙錢財的案例,當職稱申請者拿著非法期刊送審的時候,專業職稱評審機構以及哪個評委發現了問題嗎?是出于對教師晉職稱而同情或者私下得了參評者的賄賂,所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不客氣地揪出扔垃圾簍了?該不該向有關部門反映甚至報警呢?或者反映了有關部門沒當回事?
如果評審人員沒有發現非法期刊混進教師送交的評審材料,這樣的評審人員未免太不認真太不負責任了。連簡單核對一下期刊的這么簡單的事情都不做,誰還相信評審是認真的?既然能進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完全應該有能力發現某些論文如何粗劣。總不能只看論文是否“發表”,論文內容根本不看吧?要是這樣的話,無非就是看看參評人的“條件”是否湊夠,我看找幾個小學生就行了。是不是只要參評人員繳了評審費就能通過評審?那跟花錢發表論文好像也沒啥區別,反正論文都不是真才實學更非真知灼見。
“論文”以及非法期刊詐騙扯掉了職稱評審的新衣,專業職稱晉升要論文的性也一次又一次在面前,被這種論文游戲大大捉弄了一把的現行職稱評審制度也該接受評審了。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