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存在時間短、任務重,以及學員層次水平不一的問題,通過師資團隊建設、云課堂資源建設與應用、個性化教與學和評價考核等,探索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中的應用,提高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效果。經調查,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模式,可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為不同學員提供系統化、個性化學習,亦可用于轉崗培訓后平時的學習。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中的應用,為信息時代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云課堂;兒科;轉崗培訓;混合式教學
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是指通過對已取得臨床類別醫師資格,已經執業且在執業期間未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的醫師進行全方位兒科崗位培訓,以緩解兒科專業人才緊缺狀況的重要措施。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為期1年,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員掌握兒科專業知識,形成兒科臨床思維,熟練兒科操作,取得兒科上崗資格,是轉崗培訓工作的重點,亦是難點。“云課堂”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1],目前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學科中,特別是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云課堂作為在線教學重要的信息傳遞工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該項目組在傳統理論教學、床邊教學等帶教方法基礎上融入云課堂,以期解決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時間短、任務重的難題,現介紹如下。
1培訓對象
以2017—2018年廣東省肇慶市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學員共45人為培訓對象。
2培訓方法
2.1師資團隊建設
由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肇慶市婦幼保健院、肇慶市端州區婦幼保健院三家醫院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共同組建肇慶市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師資團隊,理論授課由兒科專業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醫師承擔,臨床實習由三家醫院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醫師或取得中級職稱5年以上的主治醫師帶教。通過自身舉辦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外出學習提高師資水平,并組織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網絡教學中心技術人員對三家醫院的帶教教師進行一對一培訓輔導,以確保師資團隊每個教師均掌握智慧職教云課堂的使用。
2.2學情調查
結合文獻查閱[2],設計調查問卷對45名學員進行學情調查。結果顯示:學員男女比例均衡,年齡主要集中在20~30歲,以大專學歷為主,主要為執業醫師;53.33%的學員少于5年臨床工作時間,48.89%的學員沒有參與過兒科的相關工作。學員主要來自二級及以下的基層醫院,內科相對較多,占兒科轉崗醫師總人數的33.33%,其次為兒科,占24.44%;82.22%的轉崗醫師未參加過兒科相關培訓。從兒科知識現狀與需求來看,學員對兒科專業的知識技能需求較大,特別是兒科急危重癥和新生兒疾病,40.00%的學員有迫切需求;對公共知識(如醫療糾紛)有需求,但相對不迫切。技能操作方面,學員掌握較好的是問診和體格檢查,對靜脈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重要兒科技能比較陌生,超過80.00%的學員沒有做過。
2.3共建共享云課堂資源
根據學情調查分析,師資團隊分工合作,共建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云課堂的課件、微視頻[3]和題庫等資源,用于肇慶市所有的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云課堂資源建設以兒科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操作為主,設置了包括兒童保健、急危重癥、呼吸、消化等11個兒科專業版塊,每個專業均設置了相應的PPT、操作微課、圖片、習題等,并設有教學文件、病例討論、圖片庫、題庫、作業、考試、線上互動、文獻進展等版塊。教學文件版塊對應建設了電子教材、培訓大綱、教學計劃、技能考核評分標準等;作業版塊主要是每個專業章節的題庫、習題小測驗及根據年度課程進度實時更新的病例討論作業和技能操作視頻等;病例討論版塊主要上傳三家醫院各個科室每兩周1次的教學病例討論資料及平時的典型、罕見病例;圖片庫主要是臨床診治過程中的典型圖片,如各種皮疹、畸形以及重癥肌無力眼肌型新斯的明藥物試驗前后對比等;文獻進展版塊主要是診療指南、臨床路徑及兒科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等。
2.4教學開展
通過文獻查閱、集體備課等形式進行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課前—課中—課后教學設計。理論教學方面,主要運用云課堂資源進行小講課,并進行翻轉課堂的案例教學,針對學員水平進行不同難度病例的講解和提問;技能操作教學方面,學員線上觀看操作視頻和考核評分標準,線下真實病例和模型教學結合,課后學員上傳視頻作業,對視頻作業實施學員互評糾錯和教師點評糾正等[4-5]。
2.5評價考核
制定肇慶市兒科醫師轉崗培訓評價考核標準,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由平時表現、出科考核和中期考核組成。平時表現包括云課堂作業完成情況和臨床跟學表現,云課堂作業由每章節習題測驗成績和病例討論資料、操作視頻資料上傳組成;臨床跟學表現由各個學員“師帶徒”的師傅完成;出科考核由學員所在培訓醫院出科科室完成;中期考核和終末考核實行三家醫院學員聯考,方式是集中多站式考核,由三家醫院和一所學校共同完成。集中的多站式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論考核利用手機或電腦在云課堂完成,技能考核在醫院技能中心完成,由院校聯合師資組成考官隊伍進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內容包括兒科問診、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及心肺復蘇、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常用兒科技能操作。在每次集中考核后召開教師學員座談會,收集反饋信息,并上傳操作視頻,以便學員回顧性學習。
3培訓效果
3.1培訓學員培訓前后技能情況
2017年度和2018年度學員均通過畢業評價考核,取得了廣東省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合格證書。肇慶市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學員轉崗培訓前后技能掌握情況,如表1所示。
3.2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后畢業學員反饋
2017年度和2018年度學員培訓畢業后,對其利用云課堂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員返回工作崗位后對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中及培訓后的應用反饋,共收回有效問卷43份,回收率95.56%。畢業學員反饋顯示,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兒科專業知識能力等方面,如表2所示。對于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后的應用,43名學員均認為在轉崗培訓結束后云課堂對其也有幫助,其中38人(占88.37%)認為云課堂在轉崗培訓后可用于平時的學習,有5人(占11.63%)認為云課堂有助于執業醫師考試。
4討論
4.1云課堂的引入,提高了培訓效果,使得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在對兒科轉崗人員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學員在轉崗培訓前未接觸兒科或接觸兒科時間少,對兒科工作不熟悉。存在著兒科理論知識不扎實、臨床技能操作不規范的特點。在傳統的在職醫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基礎上融入云課堂,有望在短時間內強化培訓力度,使得培訓體系化。調查結果亦顯示,轉崗培訓學員學歷層次、兒科知識層次不一,給傳統的理論授課帶來了挑戰,而云課堂可以通過知識檢測、內容設置,讓學員了解自身知識欠缺情況,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學習。且培訓應是貫穿始終,不是階段性、課程性的,學員轉崗培訓之后的繼續教育可有賴于云課堂得到延伸。轉崗培訓學員的年輕化,更有利于信息化教學的接受和實施。
4.2優勢及經驗體會
云課堂是信息化時代衍生的產物,具有突破傳統“教與學”必須發生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的優勢[6]。該項目院校合作組建師資團隊,制作云課堂資源,并根據教學計劃和三家醫院臨床病例實時更新資源。畢業學員反饋調查顯示,大部分學員認為云課堂可用于轉崗培訓后平時的學習。這說明云課堂應用于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可使資源共享、終身學習,有效利用三級醫院資源促進基層兒科醫師繼續教育[7]。如病例討論版塊,學員不僅在轉崗培訓中可以學習所在培訓醫院的病例,而且可以在云課堂共享學習其他培訓醫院的病例,甚至在轉崗培訓后回到工作單位也可共享學習轉崗培訓醫院的病例。目前,在疫情防控非常時期,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云課堂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項培訓課程的推送,也可實現在訓學員和畢業學員在云課堂的相關學習。病例討論部分有典型病例討論和疑難病例討論,通過翻轉課堂,課前上傳病例,學員查找資料自行分析病例,課中教師鼓勵知識掌握較好的學員評講典型病例,教師給出最終答案,重點對學員病例分析思路進行評價,與成人疾病診治思維區分開來,引導學員形成兒科專業臨床思維,并提出課后進一步思考;對于疑難病例和外院病例,鼓勵學員在云平臺上進行討論,教師適時解答。這樣的病例教學,既可以滿足學員基本知識的掌握,又可以滿足兒科知識層次較好的學員有更多的提升空間。云課堂資源的建設和使用,一方面可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如PPT、操作微視頻等的制作,可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又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平時的師生互動,新通知、新資源的編輯推送等:因此,首先要讓基層醫院,特別是非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帶教教師轉變觀念,合理安排時間,達到教學相長、知識傳承的目的;在各個科室設置教學主任和教學秘書來協調解決云課堂教學相關問題,同時可聯合當地醫學院校,利用學校師資、技術團隊,分工合作、有的放矢,維持云課堂的良好運轉。在評價考核方面,期中和期末考核采取三家醫院聯考評價,聯考以資源庫平臺實施線上理論考核,同室同考官實施線下技能考核。學員座談會反饋,該聯考方式可以保證考核公平公正,提高學員的緊張度。以考促教,實現轉崗培訓醫院教學評價同質化;以考促學,讓學員摒棄依賴帶教教師的陋習,打破思維局限,主動學習,全面發展。
4.3進一步完善的思考
在兒科這一特殊環境,良好的醫患溝通和人文關懷能夠獲取醫療服務較高的滿意度,同時,也能更好地利用病例資源進行學習。從考核過程看,年資高的學員在兒科醫患溝通和人文關懷方面明顯優于年資低的學員,這提示不僅需要在操作考核中涉及評價標準,還應從源頭著手,在云課堂設置兒科醫學人文版塊,通過視頻、文檔的學習,通過對病例進行醫學人文要點的討論,進行相關內容的情景式訓練[8],達到促進學員意識和行為的改變。由于時間短,云課堂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需在今后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饋,獲得更有效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吳文輝,郭瑋衍,李煌明,等.“云課堂”的構建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4):33-35.
[2]胡梵,王一斌.參加兒科轉崗培訓的醫師工作背景調查及培訓方案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1):97-99.
[3]林藝雄,王松,周建偉,等.臨床技能學微課開發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4):40-41.
[4]王露,朱萍,謝莉玲,等.混合式教學在護理教育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34(10):98-101.
[5]余情,鄭玉英,閻作勤,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探索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2):298-301.
[6]彭小青,沈守榮,張浩蔣,等.“互聯網+”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8):846-851.
[7]李紅兵,袁明霞.有效利用三級醫院資源促進基層醫生繼續教育[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11):99-101.
[8]王秀娟,韓彤昕,魏沄沄,等.兒科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與應用效果[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6):625-630.
作者:歐明娥 呂波 喬萍 陸燕珍 陳雅杏 馮熾光 李智高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