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對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100位手術室手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前一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對后一組患者使用護理干預的護理手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2%,觀察組組為61.8%,P<0.05;在患者出現并發癥方面,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06%,而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1.7%,P<0.05。結論將護理干預手法運用到手術室護理中,可以有效提高過程中的護理效率,有益于手術順利進行,對后期患者的預后起到了積極意義,值得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護理干預;人性化;風險防護;管理措施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重要治療區域,是醫院運行體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手術室提供的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了手術質量與病人后續恢復情況,高質量的手術室護理會相對降低手術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環節眾多是手術室護理的典型特征[1-2],手術室護理相較于一般護理更講究專業性與細節性,對細節化問題的疏忽與關注度缺失均會成為護理安全事件的隱患,故對護理細節的強調與踐行日益成為手術室護理發展的方向[3-4]。本研究就對我院50名手術室患者進行分組調查,研究手術室細節護理對手術室護理安全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名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將此5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0人,對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手術室護理政策,對前一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對后一組患者使用護理干預的護理手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50人,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8±1.3歲。實驗組患者50人,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5±0.5歲。所選取患者無特殊疑難雜癥病癥患者,患者的其他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齡等一般資料無較大差別,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與討論
1.2.1術前中后護理方法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普通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細節干預的護理對策。其中實驗組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手術前重要內容為術前護理者與主治醫生的交涉,為防止手術中出現意外情況,護理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對患者的全面身體情況進行必要的了解,掌握可能出現意外的相關對策,在術前的前一天,護理者要與患者進行一定的溝通,包括告知患者即將進行的手術類型和大致內容,讓患者心中有數,若患者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應盡可能的安撫患者,讓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告知患者目前所處狀態與大致的護理對策,通過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為下面的手術做一定鋪墊,保證患者的舒適感,也對手術治療和后續治療有一定積極影響。(2)術后舒適護理。術后護理指手術完畢后,整理階段,患者處于手術后觀察房和病房期間,在這一階段,術后舒適護理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在手術完畢后,及時整理患者的衣物,將患者身上污穢血跡擦去,整理殘留藥品痕跡,在旁人協助下,將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中,并調整好患者在病床上的體位,對術后的切口進行日常護理,觀察切口愈合情況,檢查患者術后身體的各項數據,記錄表并及時整理上報,在日常換藥或切口處理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病房內地空氣溫度及濕度及時調整,為患者帶來一個舒適的修養環境。1.2.2特殊護理(1)心理護理。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要有針對性的護理。護士要積極與患者溝通,言語要溫柔親切,讓患者全身心的放松,使其準備好做手術,不至于在手術途中那么緊張。護士要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向患者講解清楚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和預后情況,解釋清楚患者的憂患,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2)皮膚護理。由于一些手術時間很長,導致患者在手術中不能隨意改變體位,而長時間的擠壓就會使患者的皮膚局部造成壓瘡,如有不適的患者可能還會出現過敏現象。護士在手術親應該詳細詢問患者有無皮膚不適現象,在敏感部位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并用相應的措施保護患者的皮膚。詢問醫師是否能幫助患者挪動身體,避免患者的皮膚神經受到擠壓。(3)木前護理。在術前要把所有可能用到或一定用到的工具全部準備好,做好交接,核對好麻醉用具與用品,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一定要核對好患者的詳細信息,并將之前的患者信息做好交接工作,準備妥當。(4)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將以用過的消毒水清理干凈,不留痕跡。將患者身上的皮膚污漬清洗干凈,確保患者衣物整潔,確保各類導管穩固妥當,保證需要吸氧,引流的患者設施流暢,協助其他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病房,妥善完成病房的交接任務,告訴相應的護士,患者的身體情況,輸液情況,和一些其他方面的事項。(5)手術器械準備方面。在手術前要嚴格核對手術中即將用到或可能用到的工具,確定實際數量。每場手術開始前,都要求相關人員對每項工具進行檢查,保證每種工具能夠適當的發揮作用,所以要求護士具備耐心檢查的態度,把每一次測試與演練都嚴肅對待,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致檢查的好習慣。1.2.3手術室護理中的隱患及解決方法(1)手術室藥品管路手術室環境中,對效率的標準要求很嚴格,手術室必備物品中的藥品,其管理應該得到優化,為了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效率,應控制藥品流通方式,優化相應的管理流程,通過采取各渠道各部門協調運轉的方式,做好藥品轉運中的控制,通過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對流程進行優化,減少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藥品流失或損傷,甚至是藥品使用錯誤的現象,手術室中藥品的管理是否妥當關系著手術室的護理安全隱患。(2)護理人員素質護理人缺乏專業素質。手術室作為醫院中的高風險部門,其護理操作技能,規范意識和安全意識都應該備受關注,手術室內對相應的職業知識素質要求很高,這就對相關人員護理知識與應對風險的能力有很大的要求,相關人員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對手術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或突發病情,疑難雜癥的處理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基礎,若不具備上述能力,那么面對緊急突發事件,就會慌亂,沒有對策,缺乏一定的變通能力,就會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影響患者良好預后。所以醫院應該定期護士進行規培,通過研究實例或者專業知識培訓的方式,通過實際演練來加深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相關人員的抗風險能力,減少過程的隱患概率。(3)提高護理者專業素質護理記錄是護理人員展開各項護理活動中最能夠反映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各項生命體征的一個綜合記錄,是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若護理記錄不真實,出現偽造,書寫不準確,記錄不準確的情況,便可能導致正常護理流程出現意外,甚至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現類似現象,必須嚴格處罰并反思,從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加強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
1.3評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生活能力以及肢體情況(1-3)。讓患者填寫護理意見調查表,使其對護理條件,護理時間,護理滿意度三個方面進行比較。此三個方面綜合評價,設立分為四個等級,即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實驗兩個組的數據錄入至SPSS23.0內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實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2%,觀察組組為61.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數據,實驗組患者出現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結果更理想。見表12.2在患者出現并發癥方面,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06%,而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1.7%,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論
將護理干預手法運用到手術室護理中,可以有效提高過程中的護理效率,有益于手術順利進行,對后期患者的預后起到了積極意義,值得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關柏秋,曹曉艷,董淑琴,等.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57-60.
[2]李競賽,邵磊,湯林瑜,等.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56-157.
[3]戰凌.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5):221-221.
[4]陳雅玲.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6):124-126.
作者:孫恒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