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球九寨溝觀光旅游人數不斷增加。每年有300多萬中外游客,九寨溝風景區疾病和意外傷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進行景區內疾病譜分析研究,對九寨溝景區急診患者疾病急救工作有指導意義。有報道顯示,很多急診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患者的等待時間與處置時間較長,影響了救治效果[1]。本研究調查分析了九寨溝縣人民醫院急診患者疾病譜特點,以期為加強急診資源的合理應用,提高醫務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綜合急救水平,及時采取相關防范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在九寨溝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急診患者,均來自九寨溝景區。對患者進行登記,統計相同診斷病例數,按人數排序,其中,疾病排序前4位共計14 196例患者。
1.2 方法
自行設計急診患者門診登記表,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常住地、就診時間、癥狀、體征、輔助檢查、診斷、醫生簽名,并組織相關專家對登記表進行論證及修改。對急診醫生進行培訓,統一登記流程和內容。對來自九寨溝景區的急診患者按相同診斷分類登記,按照登記表項目要求記錄,采用Epidata 3.1建立調查數據庫,平行雙錄入核查,整理性別、年齡、病種等數據,進行疾病譜分析研究。
2 結果
2.1 急診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
按疾病系統分類診斷,急診就診疾病排序前4的患者共14 196例次,其中,男性占48.57%(6894/14 196),女性占51.43%(7302/14 196);發病年齡≤20歲占13.91%(1974/14 196),>20~40歲占25.61%(3636/14 196),>40~60歲占26.63%(3780/14 196),>60歲33.85%(4806/14 196),隨著年齡的增長急診患病比例逐漸增高,>60歲急診患者比例最高,約占急診患者的1/3。見表1。
表1 急診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n(%)]
2.2 不同性別患者急診病種構成情況
按疾病系統分類診斷,急診就診人數排序前4位的病種依次為呼吸系統疾病、高原反應、損傷、心腦血管疾病,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比例最高,占60.44%(8580/14 196),高原反應為14.58%(2070/14 196),損傷為13.65%(1938/14 196),心腦血管疾病為11.33%(1608/14 196)。呼吸系統疾病、高原反應、損傷發生率女性患者高于男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女性患者明顯低于男性。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患者急診病種構成情況[n(%)]
2.3 不同年齡患者急診病種構成情況
在>60歲患者中高原反應、損傷、心腦血管疾病所占比例分別為36.81%,37.15%,68.66%,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患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其患病比例超過同類患者的一半以上。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患者急診病種構成情況[n(%)]
3 討論
世界各地前往九寨溝觀光旅游的人數不斷增多,每年超過300萬人次,發生各種疾病與損傷的可能性大。如何提高九寨溝地區急診救治水平,開展好醫療急救工作,對九寨溝縣急診醫療服務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急救醫療是患者救治的關鍵階段,急救時間及急救能力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及轉歸。準確、合理、快速地實施急救,對挽救患者生命、減少傷殘率、提高救治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2-3]。本研究通過對九寨溝景區急診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急診主要疾病譜和疾病特點,為急診救治和醫學干預提供依據。
在疾病譜調查中,九寨溝景區急診人數排序前4位的疾病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高原反應、損傷、心腦血管疾病?赡芘c景區地理環境差、氣候多變相對寒冷、溫差變化大、海拔高、空氣中含氧比例相對低等有關。通過對九寨溝景區疾病譜的調查分析發現,游客易患上述疾病及損傷,該疾病譜特征與平原地區疾病譜特征不一致[4],九寨溝景區疾病譜具有其特殊性。
九寨溝景區疾病譜排序中,呼吸系統疾病占第1位,共8580例次,占60.44%。呼吸系統疾病是九寨溝景區的常見疾病,因此,來九寨溝景區旅游應注意保暖,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遇到寒冷季節,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游客尤其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發病[5]。
疾病譜排序第2位的是高原反應性疾病,共2070例次,占14.58%,是游客在高海拔高寒地區比較常見的疾病。高海拔地區空氣中氧氣含量較平原地區相對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游客對高原環境適應能力不足,氧氣的有效吸入達不到人體需氧要求,使人體發生缺氧。從高原反應發生情況來看,以60歲以上人群為主,其患病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這與旅途勞累及該人群多患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有一定關系。加之,發病之前部分游客有過在高海拔地區停留的經歷,已經存在相對缺氧的狀況,在受涼、勞累、疲乏促進下更容易發生高原反應性疾病。部分游客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發生高原反應性疾病后,沒有及時發現和準確識別,還有部分高原反應患者未及時就診或就診的醫療場所選擇不恰當,錯過了最佳的疾病治療期。出現高原反應后,原有疾患可能因此而加重,出現嚴重的肺水腫、腦水腫,部分患者可能危及生命。針對高原反應性疾病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游客自身的防范,如患有嚴重貧血、肺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切勿盲目進入高原。如果從未進過高原,進入高原前,應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向有高原生活經歷的人咨詢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在生活習慣上也應該注意,少吸煙,少飲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過于勞累,充分休息[7]。如存在基礎疾病,應治愈后再進入高原[8-9],同時準備好氧氣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藥物。了解高原反應知識,對疾病危害要有足夠認識,加強防范,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就地休息吸氧;癥狀不能緩解時,及時規范就醫。二是,醫護人員應規范診療,接診后,迅速進行綜合處理,充分給氧、積極糾正缺氧,常規氧療難以奏效時,應采取機械通氣的呼吸支持手段[6]。同時,要詳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認真全面體檢,對各種影響因素做到心中有數,正確采取干預措施。三是,涉旅部門對游客廣泛進行高原性疾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宣傳。
閱讀期刊:國外醫學情報
《國外醫學情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