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篇電氣論文探索相應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既需要注重做好理論方面的提升,還需要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優化,通過特色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和企業輸出更多的人才資源。《上海電氣技術》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摘要:電氣工程專業人才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重要人才,是推動國家電氣工程發展的重要支撐。院校在構建電氣工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要予以關注,并積極探索創新方法,讓院校成為重要的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基于此,本文對電氣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電氣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傳統的電氣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局限性
1.專業發展方向不夠特色電氣專業發展方向可以有電氣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電力系統等方向,但是不同學校依據社會需求人才量設置專業方向,導致電氣專業教學趨于同方向化,缺少競爭力和特色。而且很多院校并沒有給予此專業更多的重視,導致其所培養的學習難以滿足社會綜合性要求。2.校企聯合培養體系還需加強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可以加快建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促進產學研的有機、有序結合。目前許多高校的教學模式都缺乏校企合作方式的運用,對于輸送人才和教學質量都有一定影響,導致學生缺少項目實踐經驗和綜合專業技能,很難達到相關企業的用人標準。3.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還需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是電氣專業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眾多高校的師資力量不足,沒有組成一支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來培養專門應用技能型人才,許多高校是直接引進應屆的碩士和博士人才,對于院校而言,其非常匱乏工程實踐教學經驗。因此,在引進專門人才時,可以考慮引進行業領軍人才,重視學科的工程實踐,提倡教師在產業上發揮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電氣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1.深化課程體系建設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第一步就是深化課程體系建設,在保證學校傳統規劃的課程正常教學外,還應該增加自動控制理論原理,電力系統分析,電氣控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傳統的課程可以與新增課程相交或補充。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掌握電氣工程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深刻的了解更為前沿、廣闊的相關知識。其次,目前電氣工程專業學科的課程設計注重學生的科研性培養,但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要求學生需要同時兼備科研型和應用型。因此,學校在電氣工程專業開設專業課時可以考慮設置限選課和任選課兩個模塊,限選課主要包括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電氣原理等等,任選課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性,為學生步入社會或學習深造打下良好基礎。這樣設置課程有助于培養同時兼備應用型和科研型的人才,也促進教學方式向寬口徑、專業化、研究型和應用型的目標發展。
2.強化實驗室建設學校實驗室是學生進行實踐的重要場所,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的成果比讀書本來得更加直接,記憶更加深刻。對于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科實驗室建設,可以分不同方向設置不同的研究中心,比如電機方向的電機與拖動控制實驗室、電氣方向的電氣控制技術和電子實訓實驗室、電力方向的電力系統與供配電技術、PLC技術實驗室,以及一些融入日常學習中的教學實驗室,如單片機技術與控制原理實驗室,樓宇自動化實驗室,高頻電子實驗室和EDA實驗室。實驗室的建立可以增加學生在學習時的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要求進行不同實驗的學習。
3.深入開展科研導師制科研導師制深入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為了保證培養質量,每名導師負責指導5到7名學生,針對不同課題對其進行不同的專業指導。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課程設計,并指導學生參加相關專業技能比賽,是每位導師的職責,同時針對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較強的學生增加其訓練量,使其能夠在科研課題中多多發揮自己的長處,善于發現問題、表達問題,完成自我適應性和學術性轉變,讓學生盡早的完成學術科研任務。
4.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電氣專業學科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一個師資力量雄厚的團隊,可以提高學術研究水平,把握住專業發展方向,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前沿技術。師資隊伍建設可以每年派出幾名優秀的青年教師去國外相關院校深造,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科技發展狀況,為學校課程教學增添新的內容。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鼓勵教師在業余時間參加校外企業的生產、質量、設計、研發等工作,在工程實踐崗位學習生產經驗,真實的了解企業技術和學校教學技術的差距,而且可以獲得企業用工需求,為學校專業人才的輸送找到出口。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