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幾年正在大力地進行西北開發,開發大西北符合我國的發展戰略,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篇路橋論文認為建設更多的高速公路以滿足發展需求是必然的。但西北地區風沙較大,風積沙的地質環境極為常見。因此,在風積沙的地質環境下,建設高速公路成為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必須要克服的一大難題,路基建設是高速公路建設中最基礎也是最困難部分。因此,對風積沙路基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是較為迫切的。《公路工程》(雙月刊)創刊于1975年,由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主辦。,是中國公路行業綜合技術類科學技術期刊。同時也是“公路運輸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報網網刊”。專門刊載道路、橋梁及交通工程的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文章。包括公路、橋梁、結構理論、路面、路基、人工結構物、線路勘測設計、計算機應用等內容。
【摘要】風積沙是一種經過風吹而形成沉淀的砂層,這種砂層構成了一種極為特殊的地質環境,這也是沙漠地區特有的一種地質環境,這種地質環境的出現使得其建設高速公路等常規設施的施工建設存在極大的不便。論文介紹了風積沙路基施工工藝及施工控制要點,以望給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1風積沙的路基施工工藝
1.1風積沙路基施工的機械選擇
風積沙的路基施工首先要對風積沙路基壓實機械進行選擇,風積沙路基壓實機械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要滿足壓實技術的要求,并且要根據工程規模、場地大小以及壓實機本身的效率和完工時限等不同的情況進行酌情選定,只有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機械才可以擔當這個任務;(2)在機械的選擇過程當中還需要考慮到機械的行走能力,沙漠的地質環境特殊,因此應盡量采用前后雙驅動振動壓路機或者是履帶式推土機;(3)機械本身的重量也需要滿足要求,振動壓路機的自重不應當小于18t,而推土機的功率也應當在105kW以上。
1.2路基施工工藝
1.2.1風積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藝風積沙作為路基的填筑材料有很多優點,不僅能夠有效控制沙害,也有益于造地還田。但是風積沙這種路基填料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施工當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藝從而使得路基的質量能夠得以保證。首先是測量放線,高速公路路基作為中心線,在每隔20m處設置一樁,并且在路基兩側找到合適的位置進行栓樁,再根據每填筑層頂面標高放出每層風積沙填筑的邊線。通常情況下邊線需要采用竹竿進行控制。測量放線后需要進行虛鋪厚度,風積沙需要進行飽水碾壓。虛鋪厚度之后是高程控制,高程控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現場進行施工時,高程的基礎值是按照原地面進行壓實后的高程來測定的。表面風積沙的失水情況極為嚴重,從而導致了松散現象,因此不需要如傳統路基高程檢測一樣,一層一測量,大多數都是填筑4次進行一次高程測量和層厚度核實。1.2.2基底處理基底處理首先要對高速公路路基鋪設區域的原地表進行有效處理,利用推土機對區域內的草皮、有機土等雜物進行清理。清理干凈后需要進行初平工作,初平是指在施工前將地面上的坑洞以及較為低矮的沙丘進行填平或者推平,如果地面橫坡大于1∶5時,需要將其挖成寬度不小于2m的臺階,橫向與縱向的段落的坡度較大時,應該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橫向坡度較大,則應采取半幅施工法,縱向段落大,則應進行段落劃分,然后采取半幅施工或者是全幅施工。
在推土機進行推運、攤鋪填料的過程中,如果采取的是半幅施工,先要將半幅土按30(50)cm推至另一側,因剛推運整平后下部較濕潤,推土機大致整平應馬上灑水,以免施工段填料的水分損失而使灑水量增大。灑水應當使用打井布管道的方式進行,灑水工作應當在推土機進行推運后第一時間進行,并在地面上打方格從而避免浪費水資源。1.2.3風積沙路基的碾壓工藝在風積沙的環境中修建高速公路通常會使用飽水碾壓,這是一種適用在水源相對較為充足的路基填方路段、通橋和橋頭以及其他結構造物臺背處。飽水碾壓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飽水碾壓工藝的攤鋪以及平整路基的過程中需要以分段設置圍堰的方式進行。圍堰的長度不應小于10m,寬度應不小于5m,高度應在30cm以上。圍堰設置之后,應當進行放水工作,放水工作需要持續進行,流速保持稍快,沙基頂面的水頭高度不應小于20cm。利用推土機結合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次數不應少于5遍,在碾壓完成后,待沙基頂面多余水完全滲出后,進行檢驗壓實度的檢測,如果不合格應當再次進行飽水壓實。
2風積沙路基的施工控制要點
2.1對風積沙路基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檢測
風積沙路基施工中,對路基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檢測是十分重要的。以某段風積沙路基施工的數據來作參考,對施工控制要點進行詳細介紹。通常情況下,使用重型擊實法或者干振法進行檢查,根據《公路土工實驗規程》(JTGE40—2007)的要求,使用室內重錘擊實試驗。其試驗結果表1所示。表1擊實試驗數據表實驗次數干密度/(g/cm3)含水量/%123451.781.831.851.821.809.611.813.114.515.8從室內重型機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個路段的風積沙最佳的含水量在13.1%,其相對應的最大密度為1.85,并且從試驗結果能夠找到風積沙的壓實規律,其壓實規律是根據含水量來進行變化的,風積沙的含水量增加則干密度也會增大,但是到達一定值后又會呈現減小趨勢。
2.2控制填料的含水量
風積沙本身的強度和穩定性可通過壓實來提高,因此想要保證其最大干密度,必須選擇一個較為合理的最佳風含水量。只有控制最優含水量,才可使壓實程度達到理想狀態。含水量的控制,需先通過試驗確定風積沙的最佳含水量,在含水量確定的基礎上,測定天然風積沙自身含水量,然后采取措施對風積沙進行濕潤或干燥,從而達到最佳含水量,壓實后填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4%的范圍內。風積沙的含水量應考慮自然因素,將其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要略微高一些的程度,但不能超過1%。在施工過程當中,還必須對風積沙路基使用人工灑水來保持其最佳的含水量,這種灑水量是可以根據公式來進行計算的,其公式為:m=Q(ω-ω0)1+ω0式中,m為所需加水量,kg;ω0為土原來的含水量(以小數計);ω為土的壓實最佳含水量(以小數計);Q為需要加水的土的質量,kg。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