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本金融專業論文將會從商業性擔保機構的內部和外部的風險去分析。其中,內部風險是指由商業性擔保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所引發的的風險問題;而外部性風險來源于系統性風險,包括法制以及監管的不完善。商業性擔保機構必須重視這些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通過解決問題,降低風險,從而促進發展。
《金融發展評論》(月刊)創刊于2010年,由中國金融 學會;新疆金融學會主辦。以遵寧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為宗旨,遵守社會遵循時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的學風。貫徹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加強與社會科研隊伍的協作,為繁榮新疆金融專業,促進新疆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聲經濟,實現文化教育義現 代化貢獻力量。
摘 要: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國逐漸重視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作用,但資金短缺成了中小企業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在中小企業的融資市場和在中小企業與銀行融資關系中,中小企業因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性以及在這兩個過程中所產生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 擔保機構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中正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此,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應時而生。但由于我國擔保行業至今沒有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進入擔保行業的門檻還比較低并且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時間尚短,從而使我國擔保機構尤其是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在上文這樣的背景下,文章論述當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系統地比較分析三種信用擔保的模式的優勢和劣勢。與此同時,根據當下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的發展狀況,分析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及其風險,提出以商業性信用擔保模式為主體的信用擔保機構的如何更好地完善當前信用擔保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 商業性擔保機構; 發展; 風險
一、導論
㈠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逐漸重視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作用,但資金短缺成了中小企業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在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中,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和其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等都是隱私信息,所以銀行沒有辦法真正掌握這些信息。同時,在中小企業與銀行在資本市場中,貨幣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銀行放貸業務范圍無法向中小企業擴展,更使中小企業資金來源受到阻滯,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在兩個過程中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 擔保機構在解決這場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中正扮演了重要中介以及調查者角色,因此,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應時而生。從模式上區分,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分為政策性擔保機構、互助性擔保機構及商業性擔保機構。
近年來,我國信用擔保行業尤其是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發展迅猛,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新契機。但由于我國擔保行業至今沒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行業進入門檻低,加上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時間尚短,從而使我國擔保機構尤其是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因此,系統研究商業性信用擔保發展狀況及風險對策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通過研究商業性擔保機構的運行機理,分析其發展的現狀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不斷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通過促進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盤活民間閑置資金,彌補銀行業務缺口,從而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活力,促進中小企業整體經濟發展,最終為國民經濟發展助力。
㈡ 文獻綜述
國外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研究的學者有很多。在國外文獻中,信用擔保融資研究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也僅有三十多年時間,但是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信息不對稱信用擔保融資中的重要理論之一。1970 年,新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喬治艾克洛(George.A.Akerlof)在著名的《“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一文中以強調市場交易中誠信的重要性為重點的經濟模型---舊車市場模型,從而說明了信息不對稱的后果以及如何解決不對稱信息的一些經濟機制,并指出擔保就是消除不對稱信息的有效機制之一。另外,塔克爾和貝森 (David Besanko)通過對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同市場結構在信貸配給中的作用進行分析,證明了擔保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的信貸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銀行通過設計出相關利率和擔保要求逆向變化的信貸合約,能夠篩選出借款者的風險類型。同時他們還發現,正因為有第三方擔保機構的存在,減少了信貸配給的可能性,增加了擔保的可獲得性,從而有利于中小企業等融資主體減少融資成本。
國內學者對信用擔保以及商業性信用擔保也有深刻的理論研究。第一,田偉,楊軍(2008)在《中小企業商業性信用擔保風險的檢測及控制研究》一文中認為,在我國中小企業商業性信用擔保市場發展的初期,出現了尚未經歷繁榮便陷入危機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以及擔保后控制力不足的問題,這與國外研究信息不對稱對信用擔保的產生及發展的影響不謀而合。第二,宋剛(2007)在《對商業性信用擔保公司的發展策略探析》一文中認為,商業性信用擔保公司經營面臨以下問題:信用擔保機構的損失補償和風險分擔機制還沒建立,擔保體系整體功能還不強;政策性擔保機構與商業性擔保機構不公平競爭;商業性擔保公司缺乏以品牌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商業性擔保公司需在新的營利模式下增強盈利能力,這都充分地說明了我國信用擔保的機制還不完善以及各種擔保模式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公平。第三:仇高皓,姜雪濤(2003)在《制約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發展的因素及對策》一文中認為,作為信用擔保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是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對于完善信用體系、改善當前信用狀況、最終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㈢文獻述評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信用擔保以及商業性信用擔保的的研究很多,這一領域的相關文獻也很多,大多著眼于信息不對稱對銀行、中小企業和信用擔保機構的影響和信用擔保發展的問題以及商業性擔保的發展的意義的幾個方面進行,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國外的研究就很少涉及中小企業在信用擔保中的風險管理,國內的研究集中在建立以及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對商業性信用擔保的發展戰略這些方面,都具備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但結合國情的現實意義的研究還是頗為欠缺的。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和總結,本文針對當前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的現實國情的基礎上,比較三種信用擔保的模式的優劣勢。同時,根據當下我國現實的信用擔保機構機制的發展狀況,分析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及其風險,提出以商業性信用擔保模式為主體的信用擔保機構的如何更好地完善當前信用擔保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綜述
信用擔保機構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而產生了,因此它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由信用擔保機構的產生到發展,它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并不斷走向成熟。
㈠ 信用擔保的基本概念
㈡ 信用擔保的發展歷程
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三種模式
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的分類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最熟悉的分類就是政策性、互助性、商業性三種擔保機構,三種擔保模式各有自己的優勢與弱勢,各自發展,共同作用促進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的發展。
㈠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三種模式分類
㈡各類擔保機構的優劣勢比較
四、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的發展狀況
根據上文的論述,我國應選擇以商業性擔保機構為主體,政策性和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輔的“一體兩翼”的發展模式去完善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下文將側重分析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潛力。
㈠中小企業商業性擔保機構的內部結構
㈡中小企業商業性擔保機構的運營流程
㈢中小企業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潛力
商業性擔保不僅在內部的結構和運營流程上有優勢,根據現實的市場狀況,它還有明顯的未來發展潛力,同時證明以商業性擔保機構作為擔保體系的主體的選擇是明智的。
1.商業性擔保機構的數量劇增
2.商業性擔保機構的市場潛力
五、商業性擔保機構發展過程的風險
經過十幾年發展,商業性信用擔保從無到有,從無人知曉到現在對整個行業有一定的影響,推動并完善了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做出了貢獻。但商業性擔保機構自身存在一些問題,與發達國家、地區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要想成為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的主體,也必須清楚地了解自身發展的問題所引發的風險,通過解決這些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的發展。
㈠商業性擔保機構的內部風險
1. 擔保業務單一、期限較短,增大經營風險
2.人才匱乏,內部管理混亂
3. 資本金整體偏少,增大信用風險
㈡商業性擔保機構的外部風險
我國的信用擔保行業從發展到現在的時間較短,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行業面臨著一大風險,擔保體系的監管力度不足以及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而造成的,表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1.監管主體不明確
2.監管的力度不足
六、商業性擔保機構應對風險的發展對策
一個行業得以發展需要內部和外部的各因素共同起作用,因此要想發展,必須從政府部門、擔保行業自身兩個方面去改善,充分發揮兩者的作用,共同去促進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㈠政府的對策
1.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
2.改善全社會的信用環境
㈡擔保行業的對策
除了有政府的扶持鼓勵作用,商業性擔保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也要依靠行業本身的自我建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通過政府和行業本身的共同努力,大力促進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
1.加速擔保行業協會建設
2.建立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
3.擴大資本金規模
拓展資本金來源和融資渠道,是擴大資本金的根本途徑。首先,在原來吸納基本金的基礎上,商業性擔保機構可以通過吸收民間資本。擔保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對于民間資本是一個頗有潛力的投資。然后,可以通過認購的形式吸引一些經營能力比較好的中小企業和外資入股。最后,可以尋求地方政府的幫助,利用政府再擔保的方式募集資金。
4.培養專業人才,善于利用團隊的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需要人家,行業的發展更需要的是專才。從當前商業性擔保機構發展來看,專業人才的缺失是商業性擔保機構突破發展的瓶頸。因此,應加快商業性擔保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利用傳統的方式,給員工提供系統培訓、半年輪崗等多提高員工的業務知識。另一方面,擔保機構建立科學的獎懲激勵制度,滿足員工的需求。在滿足物質與硬件上的條件,應該努力營造一個團隊合作的工作氛圍,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認同感。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