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與高職是同類性質的兩個不同階段和層次的教育,本篇青海高職高專教育論文研究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存在問題,發展職業教育,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在中高職銜接方面盡管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只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就可以順利實施中高職的有效銜接。
《當代職業教育》(月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四川省廣播電視大學主辦的教育類期刊。本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是一份立足四川、面向全國,為職業院校辦學教學服務、為職教事業發展服務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摘要]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已經初步形成。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高職銜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諸如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之間沒有邏輯關系、專業設置存在錯位、培養目標銜接薄弱、課程體系不連貫等問題。
[關鍵詞]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問題
前言
中高職銜接,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發軔于廣東省。其后,浙江、江蘇、上海等地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了職業教育中的一道風景線。這對于構建和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拉動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于我國中高職銜接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所以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就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予以陳述,期望在以后的實踐中加以解決。
一、中高職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培養方案沒有邏輯關系
人才培養方案就是要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來設置相應的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以及各種課程所需要的學時數。在中高職銜接教學中,同一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沒有一條貫穿到底的主線,中職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高職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沒有聯系的、互相脫節的。各中職、高職學校依據自己的辦學優勢和實訓條件來確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如此,在中職學校之間,由于各個中職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便是同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會有所不同,或者培養的側重點不同,這種不同不是指行文方式、格式和字數的不同,而是指培養目標、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不同,這樣,各個學校培養的學生就具有各自的特色。當這些來自不同中職學校但屬于同一專業的學生進入同一所高職,并被編入到同一班級進行學習時,某個知識點這個學生沒有學習過,但是另外的一個同學已經掌握了,這就是各個中職學校教學內容不同而造成的。這反映了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之間沒有邏輯關系。
2.專業設置存在錯位
中職學校較之高職院校更多地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培養數以萬計的勞動工人為主。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門類比較繁多,專業方向比較細化、具體。例如,鋼鐵冶煉、金屬壓力加工、機械加工技術、辦公室文員、保安等。像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畢業的中職生升到高職以后,找不到和自己專業完全一致的專業,只能進入類似的專業學習,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新的專業感到無所適從,沒有興趣,或者由于轉換專業以后基礎知識跟不上而產生厭學情緒。
3.培養目標銜接薄弱
不同層次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實現完善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的前提條件。即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要準確和鮮明。目前,我國同類專業的中高職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沒有層層的遞進關系,是互為割裂,沒有聯系的。既然我們說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是同一個類型的教育,那么它們的培養目標就不應該割裂開來。
4.學制銜接不協調
“3+2”學制銜接模式,與職業教育的“以技能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是對立的。“高職院校對口自主招生”、“中高職連讀”這兩種中高職一體化的創新銜接模式在許多省市推行,成績斐然,但是由于這些模式還正處于實驗和探索階段,就像俗語說的“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一個現成的非常成功的經驗和模式,還有很多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這些模式是我們國家的創新,沒有可供借鑒的國外經驗。高職院校對口自主招生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招生考試影響了中職學校的正常教學,許多中職生為了迎考,不得不復習準備,從而耽誤他們掌握必須掌握的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中高職連讀”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占據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
5.課程體系不連貫
教育的類型和層次歸根到底是通過課程來體現的。課程銜接是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核心與關鍵。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的理想狀態就是其課程統一完整并各具特色,呈現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目前,從國家到地方沒有一個關于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標準出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難題。所以,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中高職貫通的教材。關于課程體系不連貫,具體有下面三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內容重疊和重復。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統一的中高職兩個層次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各自根據本身的辦學條件、辦學優勢以及社會需求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實訓計劃),由于教學體制等原因,中高職院校之間沒有、也無法有有效的溝通,造成很多專業課程在中高職階段內容重疊和重復的現象。
(2)中職學生文化課程基礎不扎實。中職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困難,尤其是高等數學、英語等課程。因為中職生是從初中升上來的,難免文化課基礎不扎實,中職學校又比較重視實踐和技能,不是十分重視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這對于不準備升學的學生來說,也許不是問題。但是對于要升入高職的學生來講,卻是十分不利的。
(3)技能訓練重復,甚至出現中高職倒掛的現象。由于高職學校具有大學的性質,高職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實訓內容和項目水平應該高于中職學校。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完全這樣。有些高職院校是剛剛興辦的,各項軟硬件設施正在建設中,由于條件的限制,其訓練內容水平較低,沒有新的特色,和中職的訓練內容大同小異,重復現象非常嚴重。而有些實力較強的中職學校,由于條件較好,其實訓水平甚至高于某些高職院校,出現倒掛現象。
除此之外,還存在諸如證書的銜接,實訓條件的銜接等方面的問題。
二、建議與對策
1.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
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各個中職學校之間同一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要一致;第二,同一專業的中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要統一,即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既要體現層級關系,也要體現銜接關系、遞進關系。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從中職升入高職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具有大致同等的水平,他們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另一方面,當學生接受高職教育時,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性,可以很順利的完成學業。
2.高職專業與中職專業的銜接。
首先要研究制定統一的中、高職專業目錄,使中職的專業和高職的專業能夠一一的對應起來。可能由于中高職的教育層次有別,不可能做到使每一個專業都能對應,但要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前提下,盡量達到這一要求。只有中高職專業建設制度化和規范化,才能促進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
3.培養目標的銜接。
中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有許多共性,例如,兩者都具有職業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等特點。培養目標都主要從行業的職業崗位不同要求及相應規范中去確定,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培養一般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4.在學制方面,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比較成熟的辦法。如“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即高職院校直接錄取初中畢業生,學生讀滿5年畢業后可獲大專文憑;中高職“3+2”連續培養模式,由與高職院校對口的中職學校錄取初中畢業生,學生在中職學校連讀5年并經對口高職院校考核通過后,可獲大專文憑。高職還可以和應用型本科進行銜接。
5.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聘請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和行業的能工巧匠全程參與中高職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