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教學論文發表了“鄧小平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分析,是哪些因素影響了“鄧小平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呢?論文從教學模式、考核方式和教學技術幾個因素上進行了反思,并探討了提高“鄧小平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教學論文發表,鄧小平理論教學
隨著《鄧小平理論概論》這門課程在各大高校的開設,“鄧小平理論”的推進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目前已經達到了“鄧小平理論”進課堂,進教材的目的,但其教學效果還不盡理想。大多高校學生還沒有很清楚的認識到“鄧小平理論”的實質內涵,沒有將其認識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沒有實現知、信、行的有機統一。
一、影響“鄧小平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因素
(一)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教學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建立起來,民主政治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獲取知識了解外面的世界,其學習方式也更加自主、獨立,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較低,認為大學生品德修養以及“鄧小平理論”相關課程的實效性較差,而對法律以及形勢政策相關課程較為重視。以上說明我國各大高校的“鄧小平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較差不能達到學生的預期效果,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沒有體現出“鄧小平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鄧小平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得到落實。
(二)教學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目前,“鄧小平理論”課的教學考核方式還沒有得到相應的改進,使其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各大高校教師使用的考核方式普遍是對所講內容進行考試,考試答案多半是固定,使得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概念性的內容,局限于書本上僅有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揮,不利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的培養,這種考核方式忽略了“鄧小平理論”課的價值核心,使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鄧小平理論”的立場以及實質內涵,導致學生形成趨同思維模式,習慣于按照權威的觀念和理念處理問題,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鄧小平理論”課程的教育目標在于使學生能夠充分使用“鄧小平理論”中的觀點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內容,記住重要的概念,這在一定程度上誤解了“鄧小平理論”課程的實質內容,使得“鄧小平理論”課的實效性較差,這就違背了“鄧小平理論”課設置的初衷。
(三)教學技術手段落后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還存在資金少、教學設備落后的問題,由于教學設施的不齊全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受到了制約,教學效果不能充分展現出來。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各大高校“鄧小平理論”課中的使用也較少,這在一定行程度上阻礙了“鄧小平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得其教學水準和效果始終不能上升到較高層次。
二、提高“鄧小平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制定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現狀多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掌握學生思想上的變動。從學生思想的動態變化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依據。教師在“鄧小平理論”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不相同,其知識水平必定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分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鼓勵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耐心指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全面地提升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對于教學中出現的難點、易錯點,教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教育方式,達到教學目的。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舉一反三的運用,引導學生靈活恰當的運用“鄧小平理論”中的觀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此外,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運用“鄧小平理論”,總之,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要以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宗旨,將強灌知識的過程轉變成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造的過程。
(二)完善現有的評價考核體系
評價考核是教學效果的反饋,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本身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教師在一學期結束后要對其學習成績進行必要的考核,教師要堅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考核。考核要遵循主客觀相結合的原則,要由單一的評價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在評價考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鄧小平理論”中內涵、觀點進行考核還要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考評,可以通過書面與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教師在考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如教師在試題的設定上,應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有針對性地確立試題的難易度、等級差別。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
(三)引進現代化教學設備
近幾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課程已經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教師了解時事動態,還能夠增強課堂效果,使枯燥的課堂生動起來,提升教學質量。將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到教學中有利于教師個性化的教學探索。同時,研究表明: 利用集圖像、聲音、文本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對于開發學生左右腦及視聽覺器官等多方面的潛能,減輕學生負擔、大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推薦期刊:《中小學教學研究》(月刊)創刊于2000年,是由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主辦的教育科研刊物。本刊宗旨是貫徹教育方針、推動教學研究、交流教研成果、促進教學改革、探討繼續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