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課外閱讀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關系基礎上,立足知識生產源頭、知識傳播過程、知識接收終端提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融合路徑方法,并從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完善圖書館法律法規、重視閱讀育人以及綜合施治等角度,提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融合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閱讀;圖書館;大學生;高校
1前言
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多次論及其與文化、閱讀的關系。他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實現全方位育人[1];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2];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3];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4]。深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關系,探索課外閱讀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對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視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義。
2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的關系
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涵蓋了《中國圖書館分類法》22個文獻大類。其中政治法律、哲學、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屬于思想上層建筑,和政治上層建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一起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人不是生活在空中樓閣,而是生活在一定社會之中,隸屬于一定社會關系,受社會思想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施加思想影響的教育活動。閱讀育人是指通過閱讀對人施加思想影響的活動。閱讀是獲取文獻內容的手段,閱讀對象中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由閱讀手段來實施,兩者統一于人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之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講、說、教形式從外部向受教育者灌輸,受教育者被動接受;采用閱讀的方式,讀者可以從內部主動汲取教育、文學、藝術、技術等內容。兩者可以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因此,借由一定途徑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融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無縫、無痕、深入滲透到育人過程中,讓思想政治教育進頭腦變得更簡單、更有效。
3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融合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是思想,是無形物。閱讀對象是文獻,是有形物。將無形的思想與有形的文獻相結合,可以從文獻創作者、出版者、傳播者、接收者等角度著手,也可以從知識生產、知識傳播與接收的角度開展。知識生產源頭融合知識生產源頭上融合即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生產之中,讓知識生產的產品(包括文獻)打一開始就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無數事實證明,一種思想得以傳播和接受,需要積極搶占出版物、輿論傳播和頭腦的思想陣地,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就像土地,不讓其長草的最好方法不是荒蕪,而是種莊稼。恰如在給家長關于“讓劉胡蘭離我的孩子遠一點兒”的回信中所言,孩子不僅需要童話,還需要英雄,孩子的精神世界即使不是劉胡蘭,也會有蜘蛛俠之類填充[5]。要理直氣壯地讓正確的價值觀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文獻創作者、策劃者和出版者應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根紅線應貫穿文獻創作、出版與利用始終。以文藝作品為例,新時期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則要求在文獻生產、出版領域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站穩政治立場。要生產出優良的知識產品,還要對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研究。1)細分讀者群體。通過預設、客戶反饋或市場調查,了解讀者群的年齡、性別、行業、職業分布,區分讀者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士,是少年還是成人,是在教育界、學界、商界還是政界……不同的讀者群體,閱讀目的不同。2)聚焦讀者需求和閱讀規律。關注閱讀興趣、閱讀特點、閱讀方式與手段,分析讀者是喜歡紙質的還是電子的;讀者喜歡的文獻類型、體裁、行文風格,是傳統教科書式一本正經敘事,還是輕松躍動文字,抑或加上圖文并茂;了解讀者的閱讀時間、閱讀時長;了解讀者的閱讀場景,是茶余飯后、公交地鐵上、長途周轉中還是教室、辦公室;了解讀者閱讀心理等。3)聚焦文獻本身融合。要有意識、無痕植入德智體美勞價值觀。面向學生讀者的教材教輔,無論是思政教材還是專業教材,應注意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緊密配合;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專業出版物,無論是社科出版物還是科技出版物,應有正確的思想導向、嚴謹的學術規范和良好的學術學風;面向大眾的大眾讀物,尤其是暢銷書,更應堅持良好的創作導向……對于精華或糟粕要做出取舍或說明,以免誤導讀者。4)聚焦出版關。出版者應充分認識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把控好文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第一道關口,落實把關責任,杜絕出版非法違禁物;還要把握環境大勢,分析用戶閱讀及消費規律,出版精品,兼顧可看、可聽、可讀、可感受。知識傳播過程融合知識傳播過程融合是指在知識傳播渠道、傳播途徑、傳播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文獻傳播或閱讀(推廣)手段。在內容表現手段上,可以采用文字、圖畫、圖表、動畫、聲音、影像、網頁等多種方式,內容上長、短、微兼顧;在傳播途徑上,發行經銷、展覽、“三網”融合;在傳播對象上,可考慮農村、城市、年齡、文化等差異;在傳播便捷上,可隨時隨處、不知不覺可見(橫幅),策劃高級傳播,包括直播、彈幕、廣告植入、內容付費、抖音、B站、快手等;在傳播渠道上,廣開教路,包括面授、座談、見面會、出版、廣播、電視、音像、網站等。以面授中的思政課堂與閱讀為例,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引入閱讀,在理論教學部分也可引入閱讀。思政教育借助閱讀手段開展經典閱讀,通過圖書館閱讀推廣促進價值觀傳播,讓閱讀大使、文化名師講思政、進課堂。圖書館做好文獻采選、文獻呈現(借閱、展覽)、文獻再推送(閱讀推廣),以及閱讀環境、空間場館、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要敢于創新求變,變的是形式,是對外在表現的創新創意;不變的是內容,是對內核的堅持與堅守。知識接收終端融合知識接收終端融合是實現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終點站。知識接收端一邊是知識,一邊是讀者,中間蘊含著接收方式、輸出方式。在接收方式上,可以是書、報、網、端、微、屏等媒介,也可通過他人講授、自學方式,可以看、聽、感、觸。在輸出方式上,可以演、講、撰文、制作動畫與影音等,也可以暫時沒有外在表現,但讓所學所得慢慢融入個人成長之中。恰如董卿所言:“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總會在未來某一天發揮作用。”可以通過培養讀者閱讀興趣、專業閱讀指導、教授課程論文或學術論文寫作方法、提供閱讀社交和分享平臺等方式,增強價值和知識的接收效果。
4思想政治教育與閱讀融合策略與建議
強化頂層設計,高屋建瓴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總體布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本質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政教師的事,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事,也不僅僅是學校和教育系統的事,而是需要調動全國宣傳思想系統、文化系統、科研系統以及網絡、心理等多領域、多條戰線同舟共濟、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共同體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共同體。完善圖書館法律法規,制定圖書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十年前在考察新加坡圖書館之后,筆者曾提出借鑒新加坡圖書館發展經驗出臺我國圖書館法律法規,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建議[6]。2017年,我國先后頒布《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但立法仍亟待完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處在征求意見稿階段已逾兩年;學校圖書館依然停留在行政規章階段,雖然教育部在2015年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在2018年修訂了《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筆者建議,要加大立法力度,《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要盡快正式出臺,進一步完善學校圖書館法、國家圖書館法、出版物呈繳本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圖書館員職業規范等,讓法治引領保障圖書館發展。此外,我國應加快制訂圖書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在這方面,新加坡經驗值得借鑒。新加坡能躋身世界一流圖書館事業之列,1995年出臺的《圖書館2000年》報告功不可沒。該報告不僅規劃了新加坡圖書館發展藍圖,而且推動了《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法案》的通過和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的成立,從而帶動了整個新加坡圖書館的繁榮。十年過后,新加坡又出臺了《圖書館2010年》報告。我國可在借鑒國外經驗和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經驗基礎上,制定圖書館五年、十年或更長期規劃綱要,如類似圖書館2020—2030年發展規劃,有目標有步驟推動圖書館有序快速發展。重視閱讀育人,提高圖書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已連續六年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進和對閱讀育人的深刻認知,文化和教育等部門可以聯手推進全民閱讀向縱深發展,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提升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同志先后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及文藝、新聞輿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先后在全國宣傳思想大會、全國教育大會以及學校思想政治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些講話精神為開展相關工作指引了方向。然而,相關方面對文化系統中的圖書館這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我國圖書館自成體系,包括遍布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大中小學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軍隊與醫院等專門圖書館,涵蓋了公眾、大中小學生、科研人員、軍隊、醫務人員等受眾。通過梳理發現,作為全國圖書館界年度盛會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創辦于1999年,2011年起由文化部主辦并改名為中國圖書館年會,2012年改由文化部和地方政府聯合主辦,參會人數由2010年之前的幾百人發展到2012年過后的3000余人。截至目前,出席會議的政府官員最高級別為部長級。要引起人們對圖書館和閱讀的重視,筆者建議,首先,除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重視全民閱讀外,可以參考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召開圖書館員座談會,參照全國教育大會規格召開全國圖書館大會,由中央領導出席并講話。只有充分重視圖書館這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才能更好發揮好其在閱讀育人、文化育人上的突出優勢。其次,在人才政策上,提高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者,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是完全必要的;館員作為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也應受到社會的充分尊重。在人才選擇上,加快推進人才選拔和平等競爭機制建設,做到不拘一格、機制靈活與公平公正相結合;在職稱評審上,應取消部分高校存在的向教師崗位傾斜的做法,而是將教師和專業館員放在同一平臺上評審,讓專業館員感受到人才評價上的平等,而不是“低人一等”,讓他們有尊嚴、有激情地工作。綜合施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1)堅持問題導向,形成線性閉環治理。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用網治網管控,對已存在的網絡內容開展“凈網”行動,純凈網絡空氣。對非法違禁物從源頭遏制,禁止出版;即使出版,不能提供售賣平臺,圖書館等機構不能采購。一旦發現非法違禁出版物則倒查并追究出版者、售賣者、機構采購者等各方責任。2)確立正面導向。建立或完善優秀出版物和藝術作品的評優評獎機制,對正在創作或出版中的優秀出版物或攝制作品給予項目或資金上的扶持,對已出版優秀出版物或攝制完成的作品的創作者、出版者、設計者、藝術工作者給予榮譽和獎勵。建立網絡空間評優評獎機制,開展優秀數據庫、網站、網頁、網文及其創作者、出版者的評優評先,強化正面引導。3)建立負面清單。用詞規范方面,如《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對“應使用”“不使用”“禁止使用”有詳細說明,是很好的引導。內容規范方面,主要從負面即非法違禁出版物禁止角度進行,根據出版物流轉線路跟進,哪一環出問題則追究問責哪一環。建立非法違禁出版物舉報投訴獎勵制度,鼓勵群眾參與網上網下監督;建立出版物生產流轉領域信用體系,將違法行為記入信用記錄,嚴重違法失信企事業單位納入黑名單管理。通過綜合施治,確保網上網下閱讀對象持續穩定向好,為我國政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文化食糧。
作者:趙玉玲 張曉芳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