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美國,主要指的是以視頻為載體,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輔助,使得課堂中的講解方式更加豐富。教師可將具體的知識點有效記錄,而后形成與之對應的微課視頻資料,使得資料更加多元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微課;化學
微課的應用過程體現了內容豐富、時間短、容量小、結構清晰、趣味性強等諸多特點,應用過程較為便捷、高效。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自身的教學思路,設計針對性的練習題,并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以此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以下,筆者針對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進行了相關分析。
一、運用微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可促進學生進步。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基于此,教師需要首先意識到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程度,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層次,針對性地激發學生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針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以及興趣薄弱等問題,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產生良好的感官體驗,意識到化學知識的奧妙,愿意主動參與到各類的化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1-2]。
二、利用微課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在復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將遇到許多抽象的知識點。這部分知識學生無法自行消化或理解,尤其是涉及微觀世界的物質更加如此。學生很難通過肉眼直接觀察,尤其是對于初中復習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仍舊屬于化學初學者,對于許多化學課程中所包含的微觀知識以及抽象知識很難清楚的認知或自行理解、吸收。當下,雖然化學教材在不斷更新與優化,針對性地設置了圖片,以供學生參考,或直觀的觀察,力求反映微觀世界的動態,但部分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仍然會遇到諸多問題,導致學習過程層層受阻,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初中化學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效借助微課這一途徑,解決微觀世界無法直觀觀察的問題。譬如,在講解離子、分子以及原子相關物質時,教師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以直觀的視頻形式,解決學生微觀概念理解難的阻礙,課前搜索與微觀知識相關的視頻以及動畫等資料,為學生展示動態、直觀的微觀世界,以形象化的呈現方式,將微觀世界中的物質無限放大,使學生可通過肉眼直接觀察,進而加深學生對于微觀世界物質的印象,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從而全面理解并消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4]。
三、借助微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實驗室
在復習的過程中,實驗可謂是極其重要的內容,許多化學知識都需借助實驗教學的方式,方可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不僅如此,實驗復習效率的高與低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綜合能力,如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等,關乎學生的發展,制約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但是,實驗教學環節部分實驗操作伴隨著諸多的危險性因素,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對于化學藥品性質的認知深度與廣度均不足,很難嚴謹參照實驗標準完成實驗任務,無疑會埋下諸多的安全隱患。針對以上問題,化學教師可通過微課這一途徑,為學生展示實驗操作流程,使學生意識到操作過程中的危險性因素,同時督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盡可能保證任務完成的高效性與完整性,有效利用實驗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避免出現誤差操作的行為,帶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展示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實驗視頻,省略危險步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加深印象,從而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避免給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主要針對微課在初中化學復習教學中的應用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有關的初中化學教師帶來借鑒與參考,進而提高初中生的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索彥霞,鞏璐雲,楊月蘋.“微課導學”在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應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9):93.
[2]袁東梅.初中化學復習式微課助學的教學案例———以“氫氧化鈉變質”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16.
[3]丁志軍.基于微課情境下的初中化學復習課-以“物質的推斷”復習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7(12):50.
[4]劉伯洋.微課:為復習提質增效———“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復習課教學設計[J].江蘇教育,2015(22):55.
作者:陳艷萍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學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