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产精品_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网站_神马影院午夜我不卡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權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錄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查詢,英文論文期刊發表學術咨詢服務。
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醫院員工培訓體系有何現狀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18-08-21閱讀:文章來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詢網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青島某專科醫院員工培訓現狀,發現其存在并未為新員工提供就業前培訓,培訓落后,培訓結構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評估方法,缺乏創新的培訓內容,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醫學管理論文。

中國護理管理

  一、醫院簡介

  醫院始建于1952年,是青島市二級甲等醫院,是一所非營利性質的腫瘤專科醫院。醫院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編制床位140張,開放病床152張。醫院年均住院人數40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94.4%,周轉率12.2次。

  醫院已逐漸形成腫瘤特色治療品牌,治療技術得到明顯提高,從手術、化療、放療、微創、姑息、介入到生物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規范系統。現年均收治的患者97%是腫瘤患者,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多中心研究基地之一。

  二、醫院人員結構情況

  1、人員結構

  醫院擁有職工199人,包括管理人員,醫療、護理、藥械、醫技等專業技術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表1為全院職工構成一覽表。

  2、專業技術職務結構

  醫院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6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6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118人。醫生、護理人員、醫技人員職稱結構分別如表2、表3、表4所示。

  管理類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名,初級專業技術人員3名。

  3、學歷結構

  目前醫院員工中,在讀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9人,大學本科學歷47人,大學專科學歷72人,中專及以下學歷71人。

  三、醫院員工現有培訓機制調查與分析

  1、調查問卷設計與發放

  為了更好地了解醫院現有的培訓機制現狀,筆者結合2013年醫院開展培訓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從多方面對員工目前的培訓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問卷共計發放50份,范圍包括手術臨床科室、非手術臨床科室、醫技科室、社區、職能部門,收回有效問卷48份。按照科室劃分:非手術臨床科室發放15份,占31.25%;手術臨床科室9份,占18.75%;醫技科室12份,占25.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份,占12.50%;職能部門6份,占12.50%。按照崗位劃分:醫療崗位16份,占33.33%;護理崗位13份,占27.08%;醫技崗位9份,占18.75%;一般管理5份,占10.42%;中層管理5份,占10.42%。按照學歷劃分:大專以下學歷1人,占2.08%;大專學歷14人,占29.17%;本科學歷23人,占47.92%;本科以上學歷10人,占20.83%。按照職稱劃分:初級(含見習)28人,占58.33%;中級職稱15人,占31.25%;副高職稱4人,占8.33%;正高職稱1人,占2.08%。按照工作年限劃分:5年以下6份,占12.50%;5—10年(含5年)18份,占37.50%;10—15年(含10年)14份,占29.17%;15年以上(含15年)10份,占20.83%。

  從樣本總體情況來看,樣本涵蓋醫院所有科室不同層面的員工,數據可以從多層面多角度充分反映醫院培訓機制現狀,為查找問題、確定相應對策提供較為充實有力的基礎性數據。

  2、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1)醫院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數據統計,選擇“非常重視”的5人,占樣本總數的10.42%;選擇“重視”的11人,占樣本總數的22.92%;選擇“一般“的23人,占樣本總數的47.92%;選擇“不重視“的7人,占樣本總數的14.58%;選擇”非常不重視”的2人,占樣本總數的4.17%。

  圖1顯示,只有33.34%的人對醫院的培訓工作給與了認可,而66.17%的員工對于醫院現有的培訓工作表示不滿,說明了目前醫院的培訓工作存在較大的問題。從分析中可以看出,醫院對于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也就不利于更深入地開展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

  (2)所在崗位得到的培訓機會。圖2顯示,選擇“非常多”的3人,占6.25%;選擇“多”的4人,占8.33%;選擇“一般”的26人,占54.17%;選擇“偶爾”的7人,占14.58%;選擇“沒有”的8人,占16.67%。很明顯,有超過85.42%的調查者對于自己目前得到的培訓機會表示不很滿意,而認為“偶爾”、“沒有”得到培訓機會的員工超過了30%。

  選擇“偶爾”、“沒有”的員工分配情況為:手術臨床科室4人,占總樣本的57.14%,醫技科室3人,占總樣本的42.86%;從崗位情況而言,護理崗位4人,占總樣本的57.14%,醫生、醫技、一般管理崗位各1人,各占14.29%;從職稱分布情況來看,都為中級以下職稱,初級(含見習)5人,占樣本的71.43%,中級職稱2人,占樣本的28.57%;從工作年限來看,集中在工作5—10年者,占樣本的57.14%。由此可見,醫院的生力軍中青年醫務人員對目前的培訓現狀不滿,認為缺乏培訓機會。

  (3)對參加培訓的需求迫切程度。圖3顯示,選擇“非常迫切”的8人,占16.67%;選擇”比較迫切”的9人,占18.75%;選擇“有需求但不緊迫“的29人,占60.42%,選擇“可有可無”的1人,占2.08%,選擇“沒有需求”的1人,占2.08%。

  有超過35%的員工對培訓表現出迫切的需求,均為工齡在10年以下的青年職工,說明了他們需要良好的學習機制和學習氛圍;而60.42%的人選擇了“有需求但不緊迫”,說明了目前的培訓體系的不完善,讓部分員工產生了學習上的惰性,不利于醫院人力資源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引起醫院的重視;而另一方面也說明,醫院目前的培訓不能滿足員工的需求。

  (4)醫院是否建立了清晰的培訓體系。調查中有37.5%的員工不能感知醫院有清晰的培訓體系,有45.83%的員工選擇了“說不準”這一項,說明醫院目前的培訓體系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5)參加培訓情況分析。結合上一年度的培訓情況,發現有超過66%的員工參加了醫院組織的培訓,多集中在醫護人員,參加過1—2次培訓的占總樣本的41.67%,參加過3—5次培訓的占總樣本的29.17%,說明醫院能定期組織醫護人員的相關業務培訓。沒有參加過培訓的員工占33%,主要集中于職能部門,從事一般管理工作,說明醫院并沒有針對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組織相關業務培訓。

  (6)培訓形式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在培訓形式的選擇上,大部分員工選擇了具有醫療行業顯著特點的外出學術活動、專家講座、進修,詳見圖4。

  (7)培訓內容分析。在培訓內容的調查上,針對醫院的具體情況和醫療行業的特點,設置了6個選項,為多選題,調查結果詳見圖5。調查結果表明,醫院員工對于培訓內容要求較為全面,涵蓋了專業、基本技能、管理溝通技能等多方面。

  (8)培訓師選擇分析。在培訓師的選擇方面,選擇“本院專家教授”的占20.83%,選擇“醫學院校的知名學者教授”的占62.50%,選擇“從事相關專業的醫師或專家”的占91.67%。可見,醫院內的培訓師質量并未獲得員工的認可,而內部培訓師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醫院整體的培訓質量,所以提高醫院自身專家培訓師的質量十分必要。

  (9)對于培訓效果影響的最大因素。在這個問題的調查中,有68.75%的人選擇了“領導的重視程度”,68.75%人選擇“培訓內容的實用性”,45.83%的人選擇了“培訓方式和手段”,35.42%的人選擇了“培訓講師的授課水平”。由此可見,組織培訓首先必須得到領導的重視,注重實用性,其次要注意培訓的方式和手段,還要注意培訓師的水平,這對今后的培訓活動的安排是一個重要的指導。

  (10)對于培訓效果的評估分析。在對于評估手段的選擇上,選擇“對參與培訓的員工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利用筆試、口試或操作測試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利用培訓前后的行為和態度改善進行評估”三個選項的比例分別是58.33%、50.00%、47.92%,這三種方法是最被認可的評估方法。

  (11)培訓對工作影響作用分析。在這一問題上,20.83%的員工選擇了“影響非常大”,77.08%的員工選擇“有一定的幫助”,證明了培訓的重要性。

  (12)對醫院目前培訓工作的滿意度。選擇“非常滿意”只有6.25%,25.00%的員工比較滿意,認為醫院目前培訓工作較為一般的員工占47.92%,有12.50%的員工對醫院培訓工作不太滿意,對培訓工作非常不滿意的占到8.33%。這說明醫院的培訓工作并沒有得到員工的認可,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完善。

  四、醫院現有培訓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培訓觀念落后

  從問卷分析能夠看出,醫院并沒有將培訓與醫院的長遠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培訓的支持力度和參與程度都不大。醫院尚未形成關于培訓的總體戰略思路,這就導致了培訓活動的單一、孤立,尚未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員工培訓力度較低,根據調查,有超過85.42%的調查者對于自己目前得到的培訓機會表示不很滿意,而認為“偶爾”、“沒有”得到培訓機會的員工超過了30%。這說明培訓數量、培訓時間、以及培訓質量都需進一步強化。

  醫院對于在職職工重使用、輕培養,對新進員工的學歷要求高,只希望能夠立刻使用,而忽視了對于在職職工的培訓。由于員工外出培訓均列入科室成本核算,導致員工要獲得外出進修的機會難于上青天,而管理科室的職員參加培訓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帶來的惡性循環就是員工對培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產生學習上的惰性,沒有將培訓與自我發展和醫院發展聯系起來,以臨床工作繁忙無時間參加培訓為理由,導致培訓往往到場率很低。在這種情況下,要發揮培訓的作用,進而促進醫院發展,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就很難做到。

  2、培訓管理結構不合理

  通過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醫院的培訓體系進行研究,發現目前醫院并沒有形成一個規范、系統的培訓體系。問卷顯示,調查中有37.5%的員工不能感知醫院有清晰的培訓體系,有45.83%的員工選擇了“說不準”這一項,醫院培訓并沒有制度化、標準化,也沒有由專門的部門負責。

  人事科、醫務科、護理部都承擔著醫院培訓的功能,但都沒有很好地貫徹和實施,培訓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計劃,而且這些部門都承擔著其他的工作職能,對于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常常導致重復培訓,或者應該開展的培訓并沒有部門去開展,有時還會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3、缺乏培訓需求分析和培訓評估

  沒有在開展培訓之前分析培訓需求,在進行內部培訓時缺乏針對性,導致培訓的出席率不高;外部培訓機會較少,且與醫院目前工作需要、發展方向脫節,缺乏對其關鍵崗位員工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導致培訓效果較差。

  醫院開展培訓以來,從未進行過專門的培訓評估和培訓反饋,也從未意識到培訓是需要完成后續的評估和反饋工作的。偶爾會針對培訓的課程所教授的知識組織筆試,但考試成績僅僅用作參與培訓的登記及歸檔,并不對成績做出分析,這導致培訓沒有形成轉移效果,醫院員工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多數情況下,組織開展培訓、員工參與培訓淪為一種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4、培訓內容與方式缺乏創新

  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缺乏針對性,大多數是專業通識的培訓,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對實踐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針對不同類別的專業技術人員開發不同層次、內容的培訓;培訓方式單一,多采用講授法,缺乏與實際操作的結合,難以調動員工參與的積極性。

  5、未開展培訓師的甄選與培養

  目前,醫院培訓并沒有“培訓師”的概念,培訓者由院內人員(相當于內訓師)和外部專家教授(類似于外訓師)擔任。對內訓師的選擇上并沒有形成制度規范,往往以職稱、年資、職務作為甄選的標準,但有些人并不適合擔任教學培訓任務。同時,這部分人還承擔其他專業技術工作,有的還擔任科室領導職務,無論是精力上還是時間上都很難保證培訓質量,而且醫院選拔內訓師并不開展甄選,其培訓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對于外訓師的選擇上,多是根據其單位、職稱職務、學術頭銜等決定是否邀請其來醫院授課,多數外訓師對醫院情況并不了解,或過多強調理論,或講授并不適合醫院的高新理論,培訓缺乏針對性,效果欠佳。

  6、培訓激勵機制單一

  醫院培訓僅和職稱晉升相掛鉤,激勵作用不明顯。醫療行業的在職教育開展已經長達數十年,但目前仍未走出“參加培訓僅是為了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誤區,醫務人員缺乏自覺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驅動力,沒有真正發揮培訓與其他人力資源的銜接作用,沒有將培訓與招聘、績效考核、激勵、職業生涯規劃等環節有效結合,無法真正做到全員培訓和終身教育。

  【參考文獻】

  [1] 徐芳:培訓與開發理論及技術[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佟宇寧:S醫院培訓體系再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

  閱讀期刊:《中國護理管理》

  《中國護理管理》雜志是由衛生部主管、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自2001年創刊以來,《中國護理管理》雜志得到了衛生部領導的重視和護理的廣泛認可。

相關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达拉特旗| 富蕴县| 安丘市| 格尔木市| 探索| 青神县| 兴仁县| 南川市| 五常市| 嘉黎县| 滨州市| 松滋市| 泰州市| 虞城县| 万全县| 保康县| 中方县| 贺兰县| 渝中区| 太保市| 个旧市| 邵武市| 龙井市| 钦州市| 南昌市| 清徐县| 桑日县| 南平市| 湘潭县| 斗六市| 西城区| 康平县| 稻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松桃| 葫芦岛市| 通化市| 蒙城县| 肃宁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