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6 所屬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在保持和發揚文史優勢的同時,注重加強理論學科、應用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在保持和發揚文史優勢的同時,注重加強理論學科、應用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內容豐富,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四校合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原《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浙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新的基礎上的改組和發展。
期刊簡介編輯獲獎情況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 作為國內高水平學術期刊之一,是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入選期刊、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省期刊方陣“精優型期刊”;四校合并以來,歷獲浙江省、華東地區及全國有關期刊獎,也是中國人文社科各評價機構、各檢索機構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歷年“核心期刊”和“來源期刊”。2008年,在新聞出版總署的出版形式規范檢查中,獲首批“規范A類期刊”稱號;2009年,在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評估”抽檢中,成為全國人文社科類期刊中唯一合格的非外語類期刊。
辦刊方針
在“名刊”建設中,浙大社科學報確立了強化現有辦刊方針,側重在不改變現有語言文字的基礎上(但對正文外的其他主要信息實施英語化和標準化),立足以本土化發展為根本的“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到跨越國界的學術交往中,通過論文作者的國際化、引證作者的國際化(成果在世界范圍內被引用)、編委成員的國際化、傳播范圍的國際化等途徑,向國際學術期刊標準或水平靠攏,積極融入國際學術大舞臺,開拓“名刊”面向世界進行學術交流的新渠道,努力為具有原創性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與世界學術對話的機會。
報道內容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在保持和發揚文史優勢的同時,注重加強理論學科、應用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內容豐富,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影響力
由于嚴把論文學術水平關,杜絕了學術泡沫,浙大社科學報的辦刊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在國內外著名學科的文獻計量評價系統中影響越來越大,科研競爭力越來越強,期刊引用率、轉載率連年上升。其中,基金項目比在全國所有社科期刊(含社科院系統權威期刊)排名中,曾連續多年穩居所有檢索機構排名第一位,文獻計量排名繼續名列全國所有綜合性大學學報和社科院綜合性理論期刊前二或前三的位次。2010年,中國科學院信息所發布了中國高影響力期刊報告(五年均值),《中國社會科學報》予以報道,浙大社科版的五年影響因子、五年總被引頻次等數據均位列全國人文社科綜合性期刊總排名第三(《中國社會科學》位居第一)、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總排名第二,獲教育部副部長表彰;2010年,在“中國知網”、中國科學院信息所、南大CSSCI等三大著名數據庫和評價機構發布的影響力指標排名中,浙大社科學報的學術影響力總排名均名列前茅:在“中國知網”中,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人文社科影響因子均位居全國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中國社會科學》第一),高校人文社科類期刊第二;在南大CSSCI的影響因子排名中,位居全國高校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在“中信所”排名中,也位居全國高校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總排名第三。浙大社科學報的網絡傳播也居全國高校學報(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先地位: 2008年,網頁即年下載率為81.1%,位列全國高校綜合性社科期刊第二;2010年,僅在浙大社科學報自己網站的年度下載量就已超過15萬。
刊錄比率
近年來,浙大社科學報來稿量連續三年以每年千篇的幅度遞增,年來稿最多已達6900余篇,退稿率近98%。2008年是浙大社科學報采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的十周年,也是浙大四校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的十周年。為更好地總結辦刊經驗,檢討存在問題,浙大社科學報沒有舉辦任何慶祝活動,而是向海內外著名學者發出了百余份意見征求函,約請專家學者對學報的辦刊質量和水平提出意見和建議。意見征求函在學界獲得很好反響,半月內即收到海內外百余份反饋意見;學者們在對浙大社科學報的發展提出很好建議的同時,也紛紛對浙大社科學報的辦刊質量和編輯水平予以較高評價。特殊的“刊慶”活動受到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09年,《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媒體紛紛予以報道:《浙大學報邀百余博導點評質量》《開門辦刊 廣納諫言:學報社科版接受百余位海內外著名學者點評質量》。
投稿須知編輯1.1 該刊采用雙向匿名審稿制。編輯接來稿后,先查對稿件內容、投稿人信息、聯系方式等有無備齊,再對稿件進行初審,經初審認可的稿件即進入專家評審程序,編輯部對初審合格的稿件進行復審,根據稿件質量確認蓋章,對基本合格的稿件經匿名處理后,發函給審稿人,一般要求在一個月內審畢。審稿人按審稿單項目進行評審,寫出具體審稿意見。編輯收到審回稿后,參照專家意見,實行傳統'三審'審稿制,確定稿件采用與否。本刊對審稿人的要求十分嚴格,審稿人必須是學風嚴謹、作風正派的校內外知名教授或博導。審稿人應遵守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第19條規定,并做好未發稿件的保密工作。(“評價機構和評審專家應對其評價意見負責,并對評議過程保密,對不當評價、虛假評價、泄密、披露不實信息或惡意中傷等造成的后果承擔相應責任。”)1.2 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在投稿文章經本刊刊登后,其著作財產權即讓與給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身權與本著作未來自行集結、教學等個人使用之權利。作者于交付稿件時,除相關文件外,另需繳交《著作權讓與書》正本。1.3 凡遇專家仍無法審定或專家對其存有疑義的稿件,則交由本刊編委組(五人以上)采用無計名投票方式來品評稿件,盡量發現有價值的好稿子。1.4 稿子經編輯與作者修改、整理后,由責任編輯寫出書面意見,交執行總編進行審察后再送交本報常務副主編、主編審察,給以最終確定。1.5 該刊在對作者稿件進行匿名送審的同時,對審稿人也進行匿名處理,進行嚴格的雙向匿名。1.6 因該刊力量所限,并按通行貫例,不辦理退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作者務請自留底稿。投稿后三個月仍未收到編輯處理意見者,可對稿件另行處理。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窮根”與“翻身”: 第二次鄉村變革后的精英再生產機制研究
韓福國 宋道雷2014-04-15 11:52江南對外關系史研究的回顧和思考
楊雨蕾2015-10-26 10:37:09“統合治理”: 地方政府經營行為的一種理論解釋
周魯耀2015-10-26 10:34:28從范式轉型看英美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中國的研究
張和龍2015-10-13 18:40:52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全球傳播圖景:基于Twitter媒介機構賬號的社會網絡分析
韋路 丁方舟2015-10-13 18:40:17中國式民主道路的邏輯形成
段治文 石然2015-10-13 18:39:17研求學術: 民國時期高校教師公派出國制度的演進
商麗浩 葛福強2015-09-24 18:09:36地方政府控制落戶的行為邏輯及其制度基礎
高翔2015-09-11 17:23:39社會建構還是資源動員?——社團卷入與人際關系影響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網絡機制研究
吳結兵 沈臺鳳 宋程成2015-09-11 17:21:11國有控股、市場競爭與股權激勵效應——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研究
賈生華 陳文強2015-09-11 17:17:42親子論辯研究芻議
上一篇:黑龍江省釀酒雜志論文發表
下一篇:橋梁建設期刊官網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