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荊州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建設與運行狀況,為完善實驗室布局和改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參考。方法對批準備案的荊州市147家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實驗室類型、區域分布、覆蓋率和檢測量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荊州市共有1家確證實驗室,42家篩查實驗室,104家檢測點,其中醫療機構128家(87.1%),疾控機構7家(4.8%),婦幼保健機構8家(5.4%),采供血機構3家(2.0%),其他機構1家(0.7%)。各縣、區的實驗室數量介于5~31家之間,實驗室數量的地理分布密度介于0.49~2.33家/100km2,服務每萬人的實驗室數量介于0.086~0.414之間。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艾滋病實驗室覆蓋率達到93.2%,鄉鎮衛生院實驗室覆蓋率達78.6%。2019年醫療機構HIV篩查檢測量占全市的71.0%,篩查陽性數占56.3%。結論荊州市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體系建設較為完善,運行良好,布局基本合理,但需要進一步加快鄉鎮衛生院檢測點及醫療機構的確證實驗室建設。
關鍵詞:艾滋;實驗室網絡;檢測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其病例診斷是依靠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1]。艾滋病檢測是最大程度發現感染者的主要途徑,艾滋病檢測實驗室是發現和診斷HIV感染者的主要載體[2-5]。發展和健全艾滋病實驗室網絡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和提升檢測工作[4-7],有效控制艾滋病傳播和流行,早日實現艾滋病“三個90%”的防治目標[8]。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自1992年荊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第一家艾滋病檢測實驗室以來,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共建立了147家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形成了覆蓋醫療、疾控、婦幼、采供血和司法等機構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體系。為進一步適應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現就目前荊州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建設與運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建議與對策。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截至2019年12月底,荊州市轄區內各級各類經。ㄊ校┬l生計生委或區(縣)衛生計生局批準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共計147家。1.2調查方法根據《荊州市統計年鑒2018》獲得各縣、區的陸地面積、常住人口數等信息。從“全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調取所登記的荊州市轄區實驗室基本信息和檢測量情況。1.3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軟件建立信息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利用ArcGISv10.2軟件繪制實驗室地理分布圖。
2結果
2.1實驗室機構類型分布情況全市共有1家確證實驗室,42家篩查實驗室,104家檢測點,分布如下:醫療機構128家(87.1%),疾病預防控制機構7家(4.8%),婦幼保健機構8家(5.4%),采供血機構3家(2.0%),其他機構1家(0.7%),見表1。不同類型的實驗室在各機構中分布不平衡,確證實驗室僅荊州市疾控中心1家,61.9%(26/42)篩查實驗室分布在醫療機構,98.1%(102/104)檢測點分布在醫療機構。2.2實驗室等級分布情況全市147家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行政等級分布:地市級10家(6.8%),縣、區級39家(26.5%),鄉鎮級92家(62.6%),其他6家(4.1%)。2.3實驗室數量與地域分布情況從各縣、區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數量分布來看,洪湖市的實驗室總數最多(31家),其次是監利縣(24家),最少的是荊州區(5家)。各縣、區篩查實驗室數量介于3~8家之間,其中最多的是監利縣(8家),其次是沙市區(6家)、洪湖市(6家)和松滋市(6家);檢測點數量介于0~25家之間,最多是洪湖市(25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實驗室地理分布最密集的前3個縣、區分別是沙市區(2.13家/100km2)、江陵縣(1.35家/100km2)和石首市(1.34家/100km2),最低的是荊州區(0.49家/100km2)。服務每萬人的實驗室數量最多的前3個縣、區分別是江陵縣(0.414家/萬人)、洪湖市(0.383家/萬人)和石首市(0.336家/萬人),最少的是荊州區(0.086家/萬人),見表2。2.4實驗室覆蓋率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建成艾滋病實驗室的比例為93.2%,篩查實驗室的覆蓋率達到76.7%。全市共有117家鄉鎮衛生院,92家已建有艾滋病檢測點,覆蓋率達到78.6%。2.5實驗室檢測量分布情況根據“全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中荊州市各實驗室填報的檢測量統計,2019年全市HIV篩查總檢測量為68.44萬人次,篩查陽性數為1466人次,平均篩查陽性率為0.21%,確證檢測數為546人次,確證陽性數為450人次,平均確證陽性率為0.066%。總檢測量中醫療機構占71.0%,疾控機構占3.9%,采供血機構占16.2%,婦幼保健機構占8.6%,其他占0.3%。各實驗室在HIV篩查檢測量上差距很大,介于63~55432人次之間,87.7%的實驗室檢測量介于100~10000人次之間,1.4%的實驗室檢測量不足100人次,僅有10.9%的實驗室檢測量突破10000人次。將排序后的檢測量進行累計分析,發現檢測量最高的前20.0%的實驗室占到所有檢測量的75.4%。
3討論
《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15年版)》明確HIV篩查實驗有反應的樣本需做HIV抗體確證試驗或核酸試驗[9],均需要送往確證實驗室進行。荊州市醫療機構的艾滋病實驗室數量占全市的87.1%,其檢測量占全市總檢測量的70.1%,篩查陽性數占全市的56.3%,但至今均尚未成立確證實驗室,顯然會大大影響艾滋病的臨床診斷。目前只有荊州市疾控中心1家確證實驗室,面對日益嚴峻的艾滋病防治形勢,今后應加快在醫療機構的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建設,縮短艾滋病診斷周期;另外,優先在疫情相對嚴峻的縣、市新建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以進一步提升艾滋病感染診斷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雖然荊州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覆蓋率較高,但是在不同縣、區間的地域分布和服務的平均人口數存在一定的差異,表明各縣、區服務覆蓋能力上仍存在不平衡,其他地區報道也存在類似情況[4-7],這可能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醫療資源分布和實驗室建設水平等有關。目前荊州區的實驗室地理分布和服務萬人實驗室數量均為最低,分別是0.49家/100km2和0.086家/萬人,主要是由于該區尚有9家鄉鎮衛生院未建立艾滋病實驗室。為了進一步擴大檢測的覆蓋面和提高檢測可及性,下一步應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檢測點的建設(尤其是荊州區),形成覆蓋到鄉鎮的實驗室網絡。本調查分析不同的實驗室在檢測量上存在較大差異,檢測量最高的前20.0%的實驗室占到所有檢測量的75.4%,這些少數實驗室在全市艾滋病檢測中發揮關鍵作用,應成為今后實驗室質量監管的重點。為了適應未來艾滋病疫情發展,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需要不斷優化與升級。荊州市尚有3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尚未建立艾滋病實驗室,醫療機構確證實驗室檢測亟待建立,荊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作為轄區內的業務指導實驗室,也需要加強HIV核酸檢測、基因測定與耐藥性檢測等技術的探索與應用,不斷提升實驗室網絡管理能力與技術水平,更好地為艾滋病防治服務。
作者:毛春林 陳茂義 胡婕 益瓊 石韜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