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淋巴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近幾年來,臨床治療人員借鑒國外先進治療方法與經驗,使得我國在臨床治療ALL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醫學論文。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的患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最基本的方法為化療。在初始化的治療中的誘導緩解治療開始,通過此種治療能夠有效減輕患者體內白血病的細胞負荷,促使白血病細胞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進而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然后通過其他的治療來消滅體內殘留的白細胞,防止疾病的復發,進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如干細胞移植、靶向治療等均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1]。臨床治療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資料信息,對患者的預后進行評價,然后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1初始化治療
患者一旦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后,治療人員要根據患者疾病的亞型、危險度分層情況、疾病的進展以及患者的具體病情等因素給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1.1誘導緩解治療
誘導緩解治療的目的是促使患者的病情獲得完全緩解。目前,臨床治療方案主要有長春新堿或長春地辛、蒽環類藥物(如紅霉素、阿霉素、糖皮質激素等)等治療方案。部分方案中還包含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在給患者進行誘導緩解治療時,治療人員要在治療的第2、4、8周等不同的時間點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斷,其中包括形態學情況、分子生物學方法或者流式細胞術的檢測等,根據判斷的結果對患者的后期治療效果進行預測,并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大部分方案治療后的完全緩解率都在80%以上[2]。ALL的微小殘留水平決定了緩解情況。微小殘留水平還直接關系著復發情況,目前,微小殘留監測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對疾病危險程度的評估和指導治療的臨床上[3]。
1.2鞏固強化治療
此種治療方式原則上來看,是將多種治療藥物交替序貫在一起進行治療,也有治療人員在多種藥物交替序貫的基礎上還加大了藥物的劑量。從原理上來看,這種鞏固強化治療在對誘導緩解治療方案進行改良后,又與非誘導化療方案進行了有效的結合,最終以大劑量化療交替循環進行治療[4]。目前,采用大劑量環磷酰胺進行治療得到了更多醫療人員的認可。采用兩聯或者三聯用藥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并且對于大多數患者(低危患者),采用鞘內注射治療的次數一般都會超過6次,如果是高危組患者,鞘內注射治療的次數會多達12次,甚至更多,注射頻率≤2次/周[5]。
2造血干細胞移植
目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選擇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已經在臨床達成共識。如果患者第一次完全緩解期過后,就有合適供體,則在此時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是比較合適的,而如果患者第一次完全緩解期過后依然沒有適合的供體,并且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治療人員要先對患者進行鞏固強化治療,并在此項治療結束后再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再給予維持治療,還可進行微小殘留的清除治療,以此來提高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效率[6]。如果患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過后,并不具備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條件,或者患者的病情相對比較輕微,則繼續對其進行鞏固強化治療,4個療程后,微小殘留的清除治療效果顯效,并且微小殘留已經達到“體內凈化”的條件后,及時給予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在移植術后,治療人員密切監測與巨細胞病毒相關的并發癥,如發現患者已經出現了相關的并發癥,則需要及時給予治療,通過這種治療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7-8]。
3新藥治療
3.1嘌呤核苷類似物
奈拉濱是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是近幾年出來的一種新藥,此種藥物在面對原始以及成熟的T淋巴細胞時,均會表現出極其明顯的特異細胞毒性[9]。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用將650mg/m2的奈拉濱與大劑量的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聯合起來應用在治療T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上,完全緩解率超過了92%,其中當有患者復發后,再給予奈拉濱藥物進行治療,有30%的患者達到了完全緩解。國外研究人員GangXu等[10]在類似的研究中,對126例復發難治的ALL患者進行初始緩解治療,治療中就用到了奈拉濱藥物,結果發現,其中完全緩解的患者達到了36.00%(45/126),并且在實現完全緩解的45例患者中,有36例(80.00%)患者不具備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而最終進行了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其中又有13例(36.11%)患者實現了3年的無病生存。氯法拉濱是一種嘌呤核苷類衍生物,其能夠對DNA修復起到抑制作用,除此以外,這種嘌呤核苷類衍生物還能對線粒體膜的完整性造成破壞,進而促進了程序性細胞的死亡。也有研究顯示,氯法拉濱與依托泊苷、環磷酰胺、阿糖胞苷等藥物聯合起來治療復發難治的ALL患者,總有效率達到了35%以上,并且患者1年的生存率為10%[11]。呋咯地辛屬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劑,如果患者機體內缺乏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則極易患T淋巴細胞減少癥,但是對正常的淋巴細胞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3.2靶向治療
Notch1抑制劑能夠對蛋白水解的作用進行激活。楊顯華等[12]在研究中發現,Wnt抑制劑環巴胺和Hedgehog抑制劑槲皮素均能夠降低Notch1蛋白的表達。有研究人員[13]給小鼠使用γ分泌酶抑制劑治療(觀察組)后,與未使用γ分泌酶抑制劑治療(對照組)的小鼠進行比較,對其體內白血病細胞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觀察組小鼠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明顯減少,研究人員對此進行分析后,發現這與γ分泌酶抑制劑能夠解除突變的Notch1的跨亞膜單位有著密切的關系。StéphaneLepretre等[14]在對糖皮質激素的研究中發現,γ分泌酶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都均有誘導凋亡細胞死亡的作用。目前,γ分泌酶抑制劑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了ALL患者的治療中,其能夠有效抑制白血病細胞的生長[15]。目前,在靶向治療方面,治療人員發現,如果對患者直接給予針對性阻斷Lmo2基因的靶向治療,則對ALL患者來說,可能是比較有效的[16]。前凋亡蛋白Bim基因藥物在淋巴細胞中均表達,前凋亡蛋白Bim基因表達的上調也有效的增加了ALL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3.3單克隆抗體
目前,我國在ALL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方面的研究比較少。Campath有效的清除了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累及器官中的淋巴細胞。LauraTalamo等[17]研究人員發現,Campath21H對常規治療產生耐受的幼淋巴白血病細胞的有效率達到了78%以上,并且患者的完全緩解率也超過了60%,因此,說明Campath21H對移植物的抗宿主反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明確ALL的發病機制,并找出具有特異性和高效性的ALL治療靶點,是臨床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重點。隨著臨床對ALL患者白血病干細胞疾病的深入了解,有選擇性的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以達到靶向治療的目的。希望臨床上對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完善,進而為ALL患者提供長期生存的條件。
閱讀期刊:四川中醫
《四川中醫》(月刊)創刊于1982年10月,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期刊。自1992年以來,已連續四屆被評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榮獲四川省優秀期刊,質量級一期刊。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