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歷史,在我國悠久的五千年文化歷史長河里,戲曲藝術占有重要地位。在戲曲文化藝術里,戲曲中人物的服裝設計也有著深厚、悠久的藝術存在,是戲曲藝術發展和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戲曲藝術;服裝設計;繼承
戲曲藝術具有極高、極其豐富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善于運用“夸張、虛擬”等表現形式來展現我國民族審美的特點。在戲劇中,從人物塑造和人物服裝的設計藝術,就能夠體現出協調與和諧的藝術之美。
一、戲曲服裝設計的特點
設計理念要與戲曲整體構思相協調。服裝設計上,各門類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新編戲曲服裝設計屬于“編、導、服、化”綜合藝術里的一種,不能脫離導演整體構思。
1.傳統戲曲服裝設計具有獨特性,能夠成為戲曲劇種的標志。戲曲“夸張、寓意、形象”等美學的選擇被嚴格遵循,結合戲曲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戲曲服飾的獨特藝術性被融入戲曲表現中。
2.傳統戲曲服裝的顏色和圖案具有符號的代表性。傳統戲曲服裝款式主要是漢族、蒙族、藏族服飾樣式組成,色彩一般是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青、綠、黃、紫、粉、黑、藍、香、白,共為十色。白色或者黑白相間色的狐尾,體現“外邦”的意思,雉尾制作的“翎子”指的是“番”。各種服裝設計在圖案和款式、顏色上,都具有不同的代表性。
3.戲曲表演集虛擬和真實二者合一,具有表演性。傳統戲曲的服裝不但具備美化和裝飾的作用,還能夠幫助演員極致表演。戲曲服裝作為戲曲中“真實”的物件存在,其設計的理念和技巧,需要根據戲劇內容而定,實現通過服裝傳達劇意的作用。
二、新編戲曲服裝設計在繼承傳統戲曲服裝過程中的缺失
當今新編戲曲以“說唱體”模式存在,注重表演布景、燈光、化妝等綜合大舞美的制作,進而戲曲演員服飾創作關注程度降低,逐漸丟失了原本戲曲服飾的特征。
1.戲曲的服裝設計理念與劇種個性的缺失
主要體現在新編戲曲創作的整體表演性缺失。舞臺戲曲服裝有“表演、符號、裝飾、唯美”等六大屬性特點,但是在新編戲曲中,由于導演在編制過程中,將“唱、做、念、舞”中的“舞”的表現能力進行剝奪,導致戲曲服飾中第一大屬性“表演”的屬性缺失掉了,使得新編戲曲服裝缺少表演性。我國新編京劇中“舞戲”已經被逐步減少,“文戲”作為“說唱體”的主要部分,但是在服飾上也缺少了長袖等款式的設計。保留曲目、表演形式、服飾特征等元素,才是獨立戲曲的劇種,民族戲曲藝術個性化被同化,將無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全面開展。
2.戲曲服裝應用功能的缺失
戲曲服裝具有應用性,能夠幫助演員在表演時最大限度發揮表演力。服裝上的“水袖”、頭飾的“甩發”、造型的“厚底”等,都是戲曲的重要表現內容,是戲曲藝術的精髓。“梅氏體系”作為戲曲表演,具有幾百年的歷史,其美學價值被世界認同。在表演戲曲故事中將戲曲服裝的應用性最大形式表現出來。戲曲服裝、服飾制作也為民族服裝藝術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在新編戲曲歷史劇本中,戲曲演員的服裝服飾的表演性和演員表演技術已經完全被埋沒。況且,在新編戲曲的服裝設計上,由于“表演性”和“應用性”的缺失,使得服裝趨于同化,起不到劇種界定的作用。
我國戲曲服裝設計包括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等多種戲曲劇種歷史新編,在新編戲曲中,演員服裝設計注重唯美性,服裝色澤、圖案圖文、命運寓意等設計上,完全沒有表演性,過于注重與燈光舞臺相協調,注重“舞臺大包裝”,服裝體現劇種的獨特性被忽視,很難區分是京劇還是什么其他劇種。
3.戲曲服裝的價值缺失
戲曲要符合“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這種特點在演員服裝設計上得到體現。服裝設計中,將服裝設計“實”來抽象出戲曲劇情的“虛”,用服裝服飾作為具體符號,來抽象體現出戲曲劇情的“意”。服飾制作極其細致和精美,可謂是藝術珍品。
單看一件戲曲的服裝,都必須是用上等的綾、羅、綢、緞等作為材料,需要服裝藝術設計技術極高的工匠們,通過各種工序、手工藝制作而成。每個工匠選取其最拿手的繡法進行制作,“湘繡”、“蘇繡”、“盤繡”等等,戲曲服裝設計和制作在傳統美術工藝作品中堪稱“奇跡”,機具代表性。在人物造型設計上,有的頭上戴盔,包括盔頭和盔帽,盔帽上還有刺繡、刀刻等工藝設計。這種細致的、精美絕倫的戲曲服裝服飾設計,在我們新編戲曲服裝設計上是很難看到的。
我國傳統戲曲服裝在戲曲藝術智慧的創造下戲曲服裝服飾設計獨立出來,服裝設計遵循“虛實相生”的原則,結合寓意、服裝符號、藝術表現手段,實現服裝符號的“一物多用”。但是在現代新編的歷史戲曲曲目中,一臺戲曲使用一套服飾,一套服飾只有一種舞臺作用,在服裝設計和保存、應用上,均造成極大的浪費,令人難以理解。隨著新編戲曲服裝的設計模式,傳統戲曲服裝設計制作工藝,如“蘇繡”“盤繡”等珍稀的繡工藝法,早已消失,不再問世。
結束語:
總之,面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戲曲藝術而言,新編自取服裝該如何設計和存在,這應當是戲曲服裝設計時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通過對傳統戲曲服裝的特點分析,我們需要在掌握戲曲表演基礎的同時,戲曲服裝設計師迫切需要轉變設計理念,在尊重傳統戲曲服裝設計的原則下,樹立創新意識,使得傳統戲曲服裝設計藝術得到繼承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國輝.戲劇服飾繼承與創新、保留與利用的意義——評《戲曲服裝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123.
[2]錢寒櫻.新編戲曲服裝設計在繼承傳統戲曲服裝過程中的缺失[J].影劇新作,2015(04):186-189.
[3]付艷麗.淺談京劇服飾的裝飾紋樣及色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2):120.
作者:曲琳 單位:煙臺市京劇院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