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狀態,不再是封閉的國家。外部世界持續開放的國家政策,加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思想開放。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藝術論文。
摘要:如今,中國正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狀態,不再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持續對外的開放國策,加上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中國和國際之間意識形態的開放,信息傳播的同步化,文化交流的國際化,使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進一步融合,這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的有利條件,中國的現當代藝術也由此蘊含巨大的創作能量。所以,我們應該把中國現當代藝術創作的真實面貌更廣泛、更多渠道地呈現在國際舞臺上,讓中國現當代藝術與國際實現真正的接軌。
關鍵詞:中國藝術;現當代藝術;國際接軌
信息傳播的同步化,文化交流的國際化,使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進一步融合,這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的有利條件,中國的現當代藝術也由此蘊含巨大的創作能量。在現當代藝術的學術方面,中國藝術界普遍認為,中國現當代藝術和國際接軌需要走一條中西融合的兼容道路,用西方的藝術觀念、色彩關系或者材料形式表現中國的審美意象和價值觀念。中國現當代藝術一直受西方藝術文化的影響,中國藝術家有意識地用西方藝術的技法和材料來表達中國藝術的思想和意境,成功的藝術家有林風眠、徐悲鴻、吳冠中、趙無極等。例如,林風眠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華的同時,不僅偏愛寫意,而且注重形式,積極推進當代藝術,在藝術實踐上實現中西藝術的兼容并蓄,形成了林風眠獨特的中國現代藝術與西方的審美理念相結合的藝術風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中國現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文化資訊的同步性,通過先進的通信工具和現代的網絡傳媒方式,使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文化信息和世界處于同步狀態;另一方面,中國是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獨特的政治形態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結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90年代以后,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有逐漸走紅的趨勢,使得中國現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成為國際藝壇關注的對象。但是需要引起中國藝術界注意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界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基本上由國內外資本市場操縱,國內現當代藝術作品的推出,其背后都是資本的力量,這些由國內外資本推出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中國人在當代開放時代的精神追求和人文現實。
其次,大部分的中國藝術作品為官方的文化意識控制。中國當代藝術如果僅僅通過國家控制的渠道,或僅僅通過國內外資本推出的渠道,都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如今,推動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國際接軌,很大程度上來自兩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海外資本對中國現當代藝術品的收藏,通過海外資本對作品的代理,然后向國際推出;另一方面,是國際策展人邀請中國藝術家在國際展事中展出作品。中國現當代藝術家在國際重要展事中頻頻獲獎,是中國現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的一股值得重視的力量,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獎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現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的現狀。另外,中國現當代藝術家在海外重要美術館的個展和海外美術館對中國現當代藝術的認同,也是中國現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的一個有力例證。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海外重要美術館的個展在這十年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反映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領域主動的話語權和自身能力的發展。中國現當代藝術進入國際視野已有二三十年,雖然表面看起來很國際化,但離真正的與國際接軌還有一定距離,這個距離主要產生于我國整個系統的運作和國際化系統的運作方式,如展覽的策劃、布展的方式、展覽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可以說,中國的策展人、批評家、收藏者、藝術媒體和藝術機構并未真正進入國際藝術的運轉體制,即使有參與,也是作為次要角色或多元配料。中國現當代藝術只是西方策展人、批評家、收藏者、藝術媒體和藝術機構選擇的對象,因此他者選擇的有限性掩蓋了中國當代藝術和中國當代社會的諸多問題。中國現當代藝術家不斷努力尋求世界的認同,一直在朝著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努力,但是至今雙方對于當代藝術的理解、觀念、做法,甚至概念都不太一樣,讓國際藝術界與國內藝術界在雙方處于同一狀態下產生直接對話,并產生相互影響,并非易事。另外,對于國際藝術界,中國藝術還是處于比較邊緣的位置,這種邊緣的位置使中國的藝術難以進入國際藝術界的視野,國際藝術界與中國藝術的關系,就好比國內藝術界與非洲藝術的關系。美國的藝術機構運用重要博物館的學術導向、國際傳媒的話語權、藝術市場的資本力三種手段控制國內外的文化藝術,這三種手段能夠宣傳和包裝國內外所有藝術產品,令許多美國認可的藝術價值觀念在全球得以推廣。
因此,我們不妨學習美國,運用這三種手段努力向世界推出具有中國主流價值觀的現當代藝術。基于中國與國際社會對于當代藝術的理解、觀念、做法,甚至概念都不一樣的前提下,要求國際藝術界與國內藝術界進行對話,產生直接的影響并非易事。當雙方處于同一狀態,對話才能順利進行。中國藝術家們一直在朝著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努力,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條路還很長。我們的當代藝術從八九十年代算起,才30年的歷史。而西方的當代藝術歷史比我國的當代藝術歷史要長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尋求平等對話,因為雙方目前還處于不同的現當代藝術的歷史階段。所以,中國現當代藝術要呈現自身的價值,需要在國際重要展覽平臺上有更多的亮相,中國藝術界的藝術機構、策展人和批評家,應該更多樣、更多元和更多渠道地在國際平臺展示中國藝術的真實狀態,真正進入雙向性的國際交流。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價值判斷需要在國際交流中不斷認識、不斷溝通、不斷取得共識,這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當下的重要任務。同時,被推上“國際化”舞臺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更需要承擔一種責任,一種用符合國際國內共同利益的開放觀點與國際藝術界進行平等對話的責任。當然,這需要中國現當代藝術家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最后,我們理應把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真實面貌更廣泛、更多渠道地展現在國際舞臺上。因為今天的中國已不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如今中國的當代藝術事件不是在國際界外的事情,有時,它就是國際事件。
參考文獻:
[1]…姜黎黎.中國當代藝術概論[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
[2]…徐琛.非藝術: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當代藝術[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
閱讀期刊:藝術與設計
《藝術與設計.理論》(月刊)創刊于1997年,由國家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主辦。
《藝術與設計.理論》雜志和藝術與設計出版聯盟旗下的雜志群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和獨到的視角密切關注著整個社會,以及藝術、創新領域的新動向與新發展。理論專刊欄目為您提供平面設計、廣告學、環境藝術、建筑、產品設計、數字藝術、傳統工藝美術、純美術與美學理論等方面的優秀論文。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