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是進行工程成本目標管理的前提,如果工程的質量不合格,不能使業主滿意,當然會導致企業信譽的下降和效益的直線降低。因此,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原則,加強對包括人員、建筑材料、施工機械、施工工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環境的控制與管理。
《橋梁建設》(雙月刊)創刊于1971年,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主管,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主要報道和交流我國橋梁工作者在科技、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探討,重點突出橋梁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新設備、新材料及最新科研成果,為讀者提供相關的技術、經濟信息。本期刊具有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突出的辦刊特色,已成為國內橋梁界具有權威性的刊物,在全國橋梁工程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摘 要:道路工程的造價控制關系到道路工程施工方的經濟效益,加強對道路工程造價的控制,有利于推動工程的穩定進行和項目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從招標開始控制成本,切實控制好各種人力、物力資源的損耗,建立良性的成本控制體系并加強道路工程的質量管理以及施工現場的管理,從根本上保障工程造價工作的穩定進行。
關鍵詞:道路工程;工程造價;成本控制;質量成本
緒言
工程造價是指工程在建造過程所花費的總體價格。這里的工程,泛指一切工程,這個概念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認為工程造價是指某項工程建設所需要的全部花費,既包括其在建筑過程中所進行的一切的固定資產的再生產以及無形資產和流動資金的所有費用的綜合。這一個概念很明顯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考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工程造價可以理解為工程的整體投資費用。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工程的造價就是指工程的價格,它是指為了建成一個工程從而在土地、設備、勞務等交易活動中所形成的一切價格。這種理解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工程這種較為特殊的商品作為交換對象,通過招標承包的形式來促成交易的形成,最終形成市場價格,我們也可以認為這種理解的工程造價為工程承包商價格。兩種不同的理解代表了兩個不同的角度。在我國道路建設不斷發展的今天,加強對道路工程的造價的控制,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道路工程造價的現狀與原則
我國道路建設工程的階段性一般都非常強,工期也很緊張,覆蓋面一般較為廣泛,對質量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受環境影響也非常大,因此工程的建設過程非常復雜。道路建設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外在形象、人民群眾的出行以及招商引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對道路工程造價的控制,這是保證道路工程穩定建設的前提條件,而且也是保證工程獲取利潤的關鍵所在。近些年來,道路工程建設競爭越來越激烈和復雜,有關的施工單位要想在這樣白熱化的競爭過程中獲得發展和壯大,就必須重視對成本的控制,積極的推行嚴格的造價管理,保證道路建設過程的穩定。[1]
道路造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問題,隨著道路工程建設的越來越復雜化,這種問題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首先表現在很多負責人對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依然只是停留在對施工階段的成本管理上,相應的忽略了其他階段的管理;其次在進行造價管理成本控制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動態跟蹤性;再次,很多項目工程的控制方法也存在不正確的地方,定額制定的不符合工程的實際進展,還有的項目重視成本控制,但卻相應的忽視了對工程質量的把握和控制。
道路工程的造價控制需要在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的前提下開展,首先是全面控制原則,它是指造價控制的范圍要覆蓋整個項目的始終和全部人員,要在項目部樹立全員控制的觀念,也不能將造價控制單一的局限于施工環節,而應該要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其次是動態控制原則,因為道路工程的施工活動是一個不斷的變化的過程,因此相關的成本控制活動也應該遵循動態控制的原則。具體來講,就是要將各種成本控制的材料以及機械裝置費用全部投入到施工過程中,然后收集成本發生的相關的實際價值,與預算過程中的目標值進行比較,如果偏差較大,則要找出問題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再次則是目標管理原則。成本控制的過程必須是在一定的目標的支持下進行的,在控制的過程中也必須以這個目標作為依據,以此來對企業的收支情況進行嚴格的掌控,最大可能的將成本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在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同時保證最少的成本投入,從而達到對成本的控制。再次是權責分明的原則,權責分明是道路企業施工能夠得到有效推行的重要保證。不僅項目負責人要有一定的責任,相關的施工人員也應該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同時,責任人也應該享有一定的職權,這種權利與職責應該是對等的,而且必須是具體的、落實到個人的。最后,在控制過程中要有一定的節約意識,保證施工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能夠達到最優組合。
道路工程造價的控制措施
3.1從招標開始控制成本
對道路工程的造價管理其實應該從招標就應該開始,而對于工程成本的核算以及效益目標的達成方式應該是施工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必須重點考慮的內容。由于投標書具有一定的隱含性,我們在進行預算的制作時,應該準確的把握市場的行情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反復計算各類成本,然后制定出在一方面符合國家相關行業標準又能夠適應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預算結果,從而參加投標競爭。[2]
3.2 切實控制好各種人力、物力資源的損耗
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貫穿于施工環節的始終,在項目正式開工之前,根據相關的圖紙精心的計算工程量,并按照預算定額來進行整體預算的編制,從而對具體的施工過程進行很好的指導。其次,要有計劃的安排施工隊的任務,任務的交付過程中必須要有任務單以及限額的領料單,并要進行嚴格的技術交底,在任務單和限額領料單的執行過程中,必須督促施工方認真的做好原始記錄,以此作為結算依據,任務完成之后,必須回收相關的單子方便結算。
3.3 建立良性的成本控制體系
在道路建設項目部門,要重視項目經理的責任,加強項目經理的責任意識,實行項目經理的負責制,項目經理必須對工程的進度、質量以及安全全面負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項目的成本。由于項目的成本與項目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項目成本一旦失控,項目建設自然就無法達成實際的目標,所以,要在項目部門內部建立起以項目經理為中心的成本控制體系。在體系建立之前,必須加強對項目經理的管理和監督,要求其簽訂目標考核協議,使其具備成本控制意識,并確立其相應的責任。[3]
3.4 切實加強道路工程的質量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引入質量成本的概念。質量成本具體指的是項目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這其中也包含了如果工程質量沒有達標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費用。在具體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很多項目部門把提高工程質量看 作是技術部門的任務,而控制項目的成本則當成是財務部門的責任,兩個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配合,質量成本的控制工作也就沒有辦法很好的完成。
3.5 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施工現場的布置與管理對于保證工程質量,減少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切實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提高造價管理的水平。不僅要確保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與設備安全,還應該加強具體施工活動的監督,確保施工工序的正確,做好預防工作,做到科學施工和文明施工,從而在施工現場來將可能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從而為道路建設的成本控制打好基礎。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