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原油加工性質的變化,煉油廠生產系統中硫化氫的危害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的加工中。為了控制和防止來自源的硫化氫的危害,采用生產。該過程中產生的硫化氫現狀和硫化氫濃度的檢測,確定硫化氫的危害因素和生產環節,為運行和工作過程提出合理可行的保護和控制措施,了解硫化氫的危害 ,掌握預防硫化氫中毒。 并保護知識,確保員工的人身安全和企業的安全生產。
1.硫化氫危害特征
1.1理化性質
硫化氫是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溶于水、乙醇和石油中,呈酸性反應。熔點-85.5℃,沸點-60.3℃,相對密度(空氣=1)1.19,易積聚在低洼處。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毒害分級為高毒危害,職業接觸限制,最高容許濃度:(MAC)10mg/m3
1.2對人體的危害
本品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低濃度時,對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顯;短期內吸入高濃度硫化氫后出現流淚、眼痛、眼內異物感、畏光、視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熱感、咳嗽、胸悶、頭痛、頭暈、乏力、意識模糊等,濃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狀。高濃度時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長期接觸低濃度的硫化氫,引起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慢性作用對眼的影響表現為結膜炎、角膜損害。
2硫化氫危害識別
2.1對存在硫化物的生產工藝應從原油評價開始,硫化氫存在于原料(原油)、加工生產過程,對生產過程中的硫化氫分布,生產環境中的硫化氫濃度等繪制動態分布圖或表,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2.2職業衛生學調查
組織對分公司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危害識別,識別涉硫化氫生產重點區域和可能存在區域,員工巡檢點、采樣點、等經常接觸的區域要重點識別,確定生產過程中硫化氫危險點。
3、硫化氫存在的主要區域及檢測數據分析
3.1硫化氫存在的主要環節為各煉油生產裝置、酸性水處理、硫磺回收裝置。煉油污水處理場等。
4、硫化氫防護措施及對策
4.1防止硫化氫中毒,消除硫化氫對職工的危害須從設計抓起。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時,必須將防止硫化氫中毒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使作業環境中硫化氫濃度符合國家職業安全衛生標準。
4.2加強職業衛生現場管理,根據GBZ158-20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3】,對可能發生硫化氫泄露的場所設置中文警示標識,工作場所設置告知牌,裝置醒目位置設置風向標;在硫化氫發生源多且集中,影響范圍較大時,應在地面用紅色警示線標示區域范圍。
4.3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在可能有泄漏硫化氫氣體的場所須按規定配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器,其低位報警點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應設置在50mg/m3,操作崗位配置便攜式硫化氫氣體檢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為10mg/m3,高位報警點為30mg/m3。
4.4進行硫化氫濃度檢測。除正常檢測頻次檢測外,在生產波動、有異味產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員昏倒及在隱患部位活動(包括酸性水、瓦斯溢出部位、排液口、采樣口、儲罐計量等)時,均應及時檢測現場濃度。
4.5對進入含硫化氫環境的人員應進行硫化氫防護只是教育培訓。(包括外來施工人員)。培訓內容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毒性及防護知識、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檢測儀器及防護設備的使用和管理規定、作業區硫化氫的分布、急性硫化氫中毒急救措施等。
4.6加強個體防護,凡進入可能存在硫化氫裝置區域的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和配戴好合適的硫化氫防護器具。當硫化氫濃度低于50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用具,在發生硫化氫濃度大于5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隔離式防毒器材。
閱讀期刊:化工科技
《化工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雙月刊)曾用刊名:吉化科技,1992年創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化工領域技術類期刊,主要報道全國化工領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術改造成果,對國家、省、市級的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教委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和各種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各種獲獎項目優先報道。還將以較大篇幅發布化工產品、化工設備、化工儀表、技術申請和人才供求廣告。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