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燃氣輪機技術領域。通過對國內專利申請的總結,揭示了IPC分類體系下的專利分類,分析了國內外申請人的分布,申請時間和專利類別,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專利論文發表。
燃氣輪機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一直屬于高端制造業,在國防科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以來,燃氣輪機更多的用于軍工,民用領域的較少。上世紀末,通用電氣公司等燃氣輪機巨頭將燃氣輪機逐漸民用化,部分燃氣輪機技術被用來發電,因而公開的專利申請量逐漸上升。我國對于燃氣輪機的研究起步晚,相關技術遠遠落后于國外,目前來看,有必要對燃氣輪機的專利,特別是對向中國專利局申請的專利進行分析,為國內相關企業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幫助。
1燃氣輪機的IPC分類體系
在中國專利局的數據庫中,截止到2014年底,涉及燃氣輪機或渦輪機的總共公開有30780篇專利。燃氣輪機的IPC分類號,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大部:F部(機械工程,加熱)18859篇,B部(作業,運輸)5724篇,C部(化學,冶金)4701篇;小部分設計G部(物理)、H部(電學);A、D、E部的文獻量極少。因此,可以得知在中國局涉及燃氣輪機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機械結構領域,部分涉及燃料燃燒等化學領域,控制領域的較少。
F部主要是與發動機等燃燒加熱裝置有關,燃氣輪機的專利落入其中合乎情理。具體分析F部的專利,將分類號具體細分到小組,可以看出排名前列的分類號為:F01D(非變容式機器或發動機,如汽輪機)4011篇;F02C(燃氣輪機裝置)3455篇;F02B(活塞式內燃機;一般燃燒發動機)1956篇;F23R(高壓或高速燃燒生成物的產生,例如燃氣輪機的燃燒室)1406篇;F01K(不包含在其他類目中的發動機裝置;應用特殊工作流體或循環的發動機)615篇;F23D(燃燒器)528篇。從中國專利局的分類情況來看,燃氣輪機的分類較為雜亂,與發動機甚至燃燒器有關的分類號都有涉及。事實上,燃氣輪機的最正規的分類號應該為F02C,在指引中說明了渦輪機的構造入F01D,產生高壓或高速燃燒產物的入F23R。因此,F02C、F01D、F23R三者是標準的燃氣輪機分類號。而在F02B的指引中明確表示燃氣輪機入F02C。燃氣輪機作為一種由專門類別的發動機燃燒裝置已經被燃燒技術領域的人員所熟知,作為普通燃燒器的F23D以及特殊發動機F01K則不應該過多涉及。由此可知,在目前國內的分類體系下,涉及燃氣輪機的專利還沒有完全精確的分入應該分入的IPC小組,在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時需要考慮到相近的一般發動機和燃燒器領域。
2申請公司以及申請時間、類別分析
以公開時間來看,2000年之前公開的燃氣輪機專利數量只有1510,占比4.9%(截止2014年底共公開了30780篇專利,見上文);2000-2004年公開了1824篇,占比5.9%;2005-2009年公開了6847篇文獻,占比22.2%;2010-2014年公開了20599篇,占比66.9%。最近五年的專利申請數量迅速上升,依次是2418篇、3265篇、4492篇、5023篇、5401篇。因此可以看出,燃氣輪機專利申請量的飛速增長是從2005年后開始的,其背后的是國內燃氣輪機研究熱以及市場的逐漸升溫。隨著國內燃氣輪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申請量不斷提升,而國外公司也開始關注國內市場,專利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
由于燃氣輪機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做保證,因此專利的申請多是公司,個人的申請量較少。這其中,外國公司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很多的申請都是PCT或巴黎公約申請,在世界主要國家都有公開。查詢數據庫可知,有37%的專利為PCT申請。60%的專利有美國同族,51%的專利有歐洲同族,37%的專利有日本同族。申請公司集中于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這四個國家,其中通用電氣公司(GE)是最主要的申請人,目前國內公開的專利總數是3248篇,占到了申請總量的一成以上。申請量第二多的為西門子,占比將近6%。除了上面兩家公司,國外的申請人當中,阿爾斯通、ABB、聯合工藝、西屋、勞斯萊斯、三菱、日立都是申請量較多的公司。
在國內公開的申請當中,有三成沒有國外的同族,查證得知屬于國內公司的申請。國內公司與國外公司在申請專利時有個很大的區別,國外公司極少申請實用新型,而國內申請量的三分之一為保護期較短的實用新型。這與我國專利法有關,國內申請同日提交實用新型與發明,由于實用新型不進行實質審查,可以較快獲得授權,變相延長專利權的實際保護期。國外公司申請專利,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專利權進行保護,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專利壁壘而存在。
國內申請人申請的專利,高校或研究院的申請量占有其中三成的比例。申請量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緊隨其后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而在公司申請中,有兩家公司值得關注。北京華清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屬于后起之秀,而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則屬于國內燃氣輪機領域的老牌企業,兩者各有百余件申請,申請量今年來呈逐漸上升的態勢。
3結束語
隨著國內燃氣輪機市場的逐漸完善,以及高校研究機構對于燃氣輪機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國內外各界越來越重視國內的專利申請。外國公司依靠其強大的研發機構,占據了國內燃氣輪機專利申請的大部分,而國內的申請量也在逐步上升。然而要看到,由于起步較晚技術不成熟等因素,在專利申請的數量與質量上,國內申請人于國外公司之間的差距還比較明顯,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從而提升自身的行業競爭力。
閱讀期刊:中國機械工程
《中國機械工程》(半月刊)的前身是創刊于1979年的《湖北機械》,1983年更名為《機械工程》。經原國家科委批準,1990年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同時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刊,其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2年更名為《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02年改為半月刊。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