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經濟增長越來越快。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污染問題。在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是一個相對難以處理的問題。畢竟中國目前關于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立法尚不完善。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循環經濟論文。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經濟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都在不斷加快,但與此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原本空氣良好的農村在城市化的進程中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們并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上,而且都放在了城市以的環境污染治理上。所以就造成了農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差,特別是受到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食品安全都受到了威脅。因此,我們需要把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不斷地完善這方面的立法,結合循環經濟的發展,提出更好的治理措施,給農民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生活質量也得到相對的提高。
一、農村固體廢物概述
固體廢物一般是指我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固態的廢物,這些固態的廢物是導致環境污染的因素之一。而我們通常所說的農村固體廢物,其實就是在農村這樣的環境中因為生產生活而產生的能夠污染環境的呈現固態的廢物。具體而言,本文中筆者所指的農村固體廢物是指農民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被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以及從城市轉移到農村來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種植業產生的固體廢物、畜禽糞便、鄉鎮企業產生的固體廢物、農村生活垃圾、城市往農村轉移的生活垃圾、農村的醫療垃圾等等。現如今,農村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快,帶動力一部分鄉鎮企業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固體廢棄物,生活環境卻受到了威脅,在農村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固態廢物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每次到了收獲的季節,滿大街的玉米或者麥子的秸稈,還有各種蔬菜以及果皮等垃圾,沒有合適的處理辦法,最后導致堆積,腐爛,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還有很多的養殖場,排污系統差,就算是有良好的排污系統,養殖牲畜所造成的牲畜的糞便和污水也沒能得到有效的處理,最終流進田地或者河里,造成對土地以及水源的污染。這些現象對農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人身健康;而且農村固體廢物不只是影響生活質量,還有土地的耕作能力,如果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理,最后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地下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相對較多,所以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如果處理不好,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后可能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因此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問題變得相當的嚴峻。鑒于一些固體廢棄物有循環利用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從循環經濟的理念出發,再結合立法手段綜合治理,減輕農村的環境污染現象,為農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循環經濟的概念
所謂循環經濟,其實就是對經濟發展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以達到少污染少浪費的目的。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有很多的廢棄物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如果直接處理掉,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所以循環經濟的發展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循環經濟”這一理論的提出并不是從中國開始的,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經濟學家提出來的,主要遵循再利用,再循環以及減量化的原則。所謂再利用,簡單點說就是對廢棄物的再次利用,有些廢物不用經過處理可以直接再次利用,有些廢物必須經過簡單的加工處理才能被再次利用,但不管怎樣就是減少浪費,也減少廢物的丟棄。而再循環就是指在生產,消費或者流通的過程中對一些廢物進行的再次利用。以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就是把資源制造成產品,然后進行消費,消費過程中又產生污染排放,但是現在我們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方式,在消費后,我們可以將它變成再生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不但可以減少浪費,還可以增加資源的利用價值,減少資源浪費。最后所謂的“減量化”其實就是說在生產,流通以及消費的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消耗,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減少浪費以及廢物的產生。總之,循環經濟是目前被很多國家推崇的一種環保型的經濟模式,在處理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和循環經濟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我們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三、循環經濟在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缺陷
(一)法律上的不足
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針對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方面的法律,這是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在治理上面臨的最大障礙。我們國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一切的發展都不能違背這一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目標的提出也是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必須完善進一步加強這一方面的立法建設。農民的知識本來就比較淺薄,收入也比較少,滿足自己的生活就已經很難了,根本就考慮不到環境保護這一層。還有一部分人眼光比較短淺,他們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暇顧及環境問題,最后往往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因此制定相關的法律就變得非常有必要了。雖然2004年我們國家修訂新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但是它主要針對的是城市以及工業,很多條款并不適用于農村,而且它也沒有明確的對循環經濟做出具體的規定,總之就是規定很模糊,也比較籠統,沒有具體的措施以及懲罰機制。所以我們國家一方面需要制定《循環經濟法》,另一方面需要對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處理辦法做出一定的規定,以此來彌補法律上的不足。
(二)農民的環保意識薄弱
我們國家農民的人口數量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人們的知識水平卻存在的很大的差距。不只是因為農民的生活條件不夠優越,更重要的是思想比較傳統,他們靠種地為生,很多人基本沒有受到過教育,文化程度低,維持基本的生活都比較難,哪有更多的精力去考慮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造成了農民的環保意識薄弱,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沒想過環境保護這一回事。因此,針對農民需要普及教育,對一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要普及關于環境保護的知識,告訴他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資源利用的優勢。其實很多的農民也并不是想去浪費資源,他們也行節約資源,節省成本,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利用,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給與一定的指導。另外還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使大家有一種環境保護的意識,只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對自己的身心造成的傷害,只有可能危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人們才會重視這個問題。
(三)缺乏技術指導
固體廢物的再利用以及再循環都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可是農村一般沒有這樣的技術條件,即使有,他們也不一定懂得利用,所以關于技術方面的指導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國家應該重視起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適當給農村的環境保護提供一定的條件,改善農村的環境問題。我們國家首先應該給農村提供一些關于信息技術以及清潔生產方面的技術,并且需要提供相關的指導人員,教他們如何運用以及給他們講解這么做的好處。有時候,農民可能也知道有些資源能夠循環再利用,自身他們沒有一定的條件對這些廢物進行再加工,最終才導致了浪費。當然由于農村艱苦的條件額限制,即使他們知道有些行為會造成環境污染,他們由于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他們還是會像傳統的方式一樣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焚燒或者丟棄。城市里有好的排污處理系統,還有城市下水道這樣的建設,但是農村沒有,他們沒有這么好的條件,他們只能把污水排進地面,把垃圾倒在路邊,這些都是條件的限制。因此在我國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這方面,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先給他們提供好的技術指導,配合循環經濟,來改善環境。
(四)固體廢物的處理代價太高,農民負擔不起
雖然農村的固體廢物處理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更嚴重的還在一些貧困地區。貧困地區的人民生活條件差,生活水平低,他們維持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怎么可能有更多的財力去管環境污染的事。而且環境治理本身費用就比較高,農民根本就承擔不起。他們的收入本就不多,如果在讓他們考慮如何保護環境,從目前來看無疑是在增加他們的成本,只會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差。但是從長遠來看環境保護又是為了我們整個人類的生存,以及子孫后代的生存著想的。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留給子孫后代一個很差的生存環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必須提供一定的補貼給農民,使得他們不用因為費用問題而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爭取把農村的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四、循環經濟在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立法
根據目前的現狀來看,要想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的固體廢物污染現象,首先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立法。循環經濟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必須有一定的法律支撐,而且需要一定的法律來進行規范。《循環經濟法》的立法建設變得非常必要,只有把循環經濟通過立法的方式展現出來,才會受到更多的重視,法律的權威是不可僭越的。當然在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上要適當地和循環經濟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循環經濟的作用,為人們創造更多的利益。要把循環經濟貫穿到農村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去,不只是生產還有流通以及消費等各個環境,還有所有可以循環利用的環節都應該重視循環經濟給人們帶來的價值,不能夠忽視它的存在。
(二)加強農民的環保意識,加快農村環保事業的發展
在把循環經濟結合到農村廢物污染方面去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加強農民的環保意識,只有大家增加了環保意識,才會進一步為農村的環保意識做出更多的努力。雖然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需要國家給與技術,資金以及政策的支持,但更多的還是要靠農民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是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而不斷增強的。國家還可以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改善過去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的不足,建立循環經濟,有一些廢物進行再生產,再利用,再循環。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不但要節約資源,還有保證環境不遭到破壞。農村產業的發展,必須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能為了生產效益,而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國家要向村干部傳達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各位村干部也要做好本職工作,組織一些活動,對農民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增加人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對循環經濟的理解,進而既搞好農村的建設,又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三)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農村的生產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技術指導,因此造成了生產效率低,而且對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比如有些貧困的山區,收莊稼的時候還是傳統的人力,最后造成的廢物得不到處理,只能被棄置在路邊或是田地里,這樣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容易造成對土壤的毀壞。因此國家需要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而且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盡量不造成浪費,更不給環境造成負擔。我們國家需要制定一定的政策,為農村提供系統全面的技術指導,也可以通過對村干部的培訓,使他們增加環保意識,也學習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
(四)為農民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
循環經濟的發展,除了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還需要資金,如果沒有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撐,循環經濟很難得到發展。而且農民的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好,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資金去發展循環經濟。因此國家要為他們提供一定的資金,打破資金帶來的障礙。發展循環經濟也好,促進環境保護也好,都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國家也可以在農村進行一些循環經濟的重點工程,使農村的一些廢物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還能給農民普及一些關于循環經濟的發展方面的知識和理念,為他們提供技術,資金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改變他們的理念,使他們自身能夠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通過一些相應的補貼和獎勵,來鼓勵農民進行廢物的再利用,提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以及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關于循環經濟的理念還沒有得到普及,雖然有一部分人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要解決農村的環保問題需要全體人民的努力,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農民的環保意識以及對循環經濟的深入了解。總之循環經濟在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的運用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立法不足,農民缺乏環保意識,缺乏技術指導以及缺乏財政支持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必須完善這方面的立法,其次要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最后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與財政支持,使農村的生產和生態環境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凱.臨朐縣農村環境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4.
[2]陳明宇.我國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
閱讀期刊: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月刊)創刊于1978年,是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的經濟刊物。本刊一貫堅持“戰略性、理論性、綜合性和現實性”的辦刊宗旨,一方面重點發表全國有關專家撰寫的反映國內學術水平,具有創新性和較高學術價值的高水平論文,促進中國世界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學科建設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