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英語教學論文發表了合理利用母語正遷移促進高中生英語語法學習,我國高中生面臨升學和應試的大環境,英語語法知識的掌握和學習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所以如何利用母語正遷移對學生學習英語來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論文,高中英語教學
一、 引言
語言遷移是二語習得中無法避免的,是二語習得中的重點問題。國內外對于語言遷移定義多種多樣。目前受到大多數認可的是Odlin 給語言遷移下的定義。他指出語言遷移是指目標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或者完全沒有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性所造成的影響。(1989:27)。語言遷移既有正遷移又有負遷移。正遷移有利于第二語言的學習,負遷移阻礙第二語言的學習。合理利用語言正遷移促進二語的學習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在我國大多數高中生的母語是漢語,習得的第二語言是漢語。
二、 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正遷移
對于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片面的強調語言的差異性進而避免語言遷移是不明智的。著名學者文秋芳也指出教師應當就語際共性對學習者進行明確的指導以激發學習者對元語言的感知能力,不應該片面的強調語言的差異性從而加重學習者,尤其是母語和目標語言差距大的學習者精神負擔。(2010:154)
英語和漢語雖然屬于不同的語系,但只要是語言的學習必定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同時筆者通過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和資料顯示英語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母語學習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母語正遷移意識和合理利用母語正遷移策略對英語語法教學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讓其認識到英漢語法異同,培養正遷移意識,避免負遷移。對英語語法教學適合正遷移的語法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和遷移方法培養。這些將會對英語語法教學產生重要的積極意義。最終通過大量正遷移不斷地內化學生的基礎語法知識和提高他們的英語語法水平。
三、 英漢語法共性
母語正遷移是建立一定的語際共性之上的,英漢語法知識雖然有一定不同之處但是基本的語法框架是有一定的共性的。
(一)詞類劃分的共性
英語漢語詞類劃分都有實詞和虛詞兩大類的劃分。在英語中實詞一共有6類,虛詞有4類。漢語按照我國學者劉月華編著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的增訂本中的分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部分,其中有6類實詞,虛詞6類。其中相同詞類的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這五類詞,相同的虛詞詞類有介詞和連詞兩類詞。
(二) 英漢代詞的共性
英語和漢語代詞的分類中都有人稱和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而且人稱代詞中第一、二、三人稱也是一致的,也都有單復數的分類。例如:我對應是I,我們we,其中人稱代詞大都是英漢大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三) 句子成分的共性
英語和我們的母語漢語句子有許多相同的成分,它們都有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定語、補語。每一類成分子在句子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英語語法中規定能做英語主語的多是名詞、代詞、名詞短語和相當于名詞的詞。漢語語法中主語也可以由名詞和代詞充當,詞組也可以。
(四)英漢五種簡單句句式的共性
英語和漢語中有五種基本句式是一樣的,它們構成的成分也是一致的。比如:S,Vi(主語+不及物動詞)、SV,O(主語+及物動詞+賓語)和Sv,C(主語+系動詞+表語)等。五種簡單句是最簡單的句子,也是語法學習的基礎,快速有效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母語正遷移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五)英漢疑問句共性
英漢疑問句雖然術語不太一樣,但是利用相似的用法和句式能快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中的一般疑問句和漢語重視的是非疑問句以及英語中的特殊疑問句和特指疑問句具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例:
a)漢語是非疑問句和英語一般疑問句
漢語:-她不是剛剛買過新衣服了嗎? -是啊
英語:-Did she buy a new dress? -Yes,she is.
(六) 復句的結構共性
英漢中也都有復句。英語的復句分為復雜句和復合句,復雜句相對更加繁瑣一些。英語復句有復雜句和復合句、漢語根據曹逢甫有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漢語的偏正復句(部分著作也稱主從復句)和英語中的狀語從句用法類似。偏正復句中具體有轉折、因果、順推、條件、讓步和目的四種關系,這四種關系在英語的狀語從句中有其對應的原因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正遷移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適當利用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對于現行的一種語法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教師在教學使用過程中應合理的利用母語正遷移,培養學生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教學中要嚴謹使用避免絕對化的相同。在以下類似例子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遷移意識,充分利用正遷移幫助學生掌握。(作者單位: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推薦期刊:《課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和新經驗,探索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新思路、新特點。以"科學、新穎、實用、交流"為辦刊目標,系國際性、學術性、綜合性的教育研究類刊物。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