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甘肅教師職稱論文發表了中職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中職學校開展校企合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對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造成了影響,論文探討了如何才能解決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問題的策略,改善校企合作模式,為社會輸出更多的優質人才。
關鍵詞:甘肅教師職稱論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這種模式的實行對于中職學校還處于探索與起步的階段,還有存在許多問題,對我國調整產業的結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都有很大的影響。政府需要發揮職能作用,從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等方面予以幫助、鼓勵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合作,為我國找到一個符合國情、便于推廣的制度化的規范化的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法。
一、中職學校開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中職生在社會中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等職業教育是以的培養實用性技術人才為教學目標,培養出的技術人才屬于藍領階級,工作累、待遇低,是人們意識中的“打工仔”。在這種扭曲的觀念下,部分家長認為讀中職的孩子沒前途,再者社會對高學歷的追求愈演愈烈,家長重視學歷,把上大學作為孩子讀書的第一選擇,從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更好的發展。即使有讀中職的孩子,絕大多數家庭經濟較差、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造成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優質生源匱乏,就讀的生源文化課成績差,對合作培養的技術人才數量與質量造成了影響。
2.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經濟發展的越快,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就越激烈,在競爭中企業自顧不暇,抽不出人力物力財力和學校一起培養技術人才。部分企業負責人沒有長遠的打算,對投資周期性較長的技術人才培養計劃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樹立校企雙方合作中培養技術人才的教育理念與責任感,再加上經濟利潤是企業最終追求目標,所以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企業就把培訓學生當成不愿負擔的累贅。由于企業目光短淺看不到人才培養對企業技術進步與經濟效益提高所帶來的長遠利益,所以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寧可將資金生產創造更大的利益中去,也不愿投資到雙方合作中,整體上是中職學習積極性高,企業的積極性低。
3.校企合作中未能處理好“工”與“學”的關系
校企合作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總會出現“工”與“學”之間矛盾。對于學校來說:在安排學生培訓實習、頂崗實習時,沒有充分考慮企業是否避開了生產的淡旺季,時間上是不是處于學生培訓的最佳時間的因素,影響了“工”與“學”的開展;在學生實習分配上,學校有些部門為省時間圖方便,不了解學生在專業技能能力方面的個體差異,就把學生集中分配到工作崗位,造成了學生在實習期間沒有學習到實踐生產經驗,沒有到達實習地目的;對于企業來說:畢竟不是學校,對學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與規律培養學生缺乏了解,在對學生培訓實習期間的指導中理論少、實踐多、做的多、講的少,造成學生在企業實習中與學校理論知識鏈接出現了問題,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效果。
二、解決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問題的策略
1.以優惠的政策鼓勵校企合作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中,都是學校的積極性非常高,企業的熱情度明顯不夠,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合作中企業會都對學校進行財力與人力的投資,但這種投資又得不到政府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的回報。所以首先政府在法律條款中明確校企合作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校企雙方在職業教育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其次還應該對參與合作的企業給予鼓勵與優惠政策,可以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實行傾斜,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例如:學生在企業實訓實習,或者企業專門為學生建立培訓基地,都必須投入一些經費或者生產資料,而政府可以通過對企業減免稅收或者財政補貼等方式進行補貼;對學校開辦的用于學生參加實踐的工廠、公司、商店等給予優惠政策;對學生實習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以鼓勵學校與企業更好的開展合作。
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調查中,學校與企業雙方都希望在開展合作中政府能給予一定的支持。從開展校企合作比較好的國家來說,政府在職業教育中對校企合作的雙方都給予了優惠政策。如英國規定,企業和學校采用“三明治”式的校企合作,可根據企業錄用學生的多少來減免教育稅。有些國家,中等職業學校與開展合作的企業可以向政府的相關部門申請合作基金,有的國家則由政府全額為職業學校建立了多個實訓基地。在我國,雖然政府也投資為部分學校建立了實訓基地,但由于面較窄力度小,而且以高職院校為主。國家財政對中職學校則投入較少,使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困難重重。因此,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我國政府應該借鑒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對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加大投入,在設施、器材、實訓基地等方面給予財政補貼,為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優惠的政策,提高校企合作雙方的積極性。
3.嚴格落實就業準入制度
調查中表明,影響校企雙方合作開展的原因主要是難以落實的職業準入制度。發達國家里學校與企業合作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是有著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后,員工必須提供職業學校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的證書等職業培訓證書。我國政府早在2005就為了進一步規范勞動市場,提高公司職業的素質,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做出了規定,同時教育部也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畢業時,必須具備“雙證”,職業教育的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等“雙證”齊全后,所在學校才能為其推薦工作。但事與愿違,由于未經正規培訓的勞動力與經過培訓的勞動力之間存在用工價格差異過大,許多企業與公司并沒有地執行該職業準入制度,聘用無證上崗的員工現象十分嚴重。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也阻礙了企業提高的員工素質。只有育人與用人相結合,嚴格執行職業準入制度,才可以充分的保護與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機會,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才可以持續發展。
4.建立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我們還從調查中發現,政府的有關部門雖然鼓勵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但對這種合作沒有統籌規劃與整體推進,缺乏制定詳細的發展綱要與發展目標,沒有對合作予以通盤考慮與統一運作,造成部分學校的校企合作未能長期開展。眾所周知,校企合作能很好的將學生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融合到一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解決了合作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引進,有可以讓中職學校得到資金支持,使學校長足發展,合作對雙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要使這種合作能夠長遠的進行下去,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體系。只有政府、企業與學校通力配合,才能使這個體系順利的運轉下去。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這種模式是中職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當前還處于發展與探索階段,在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仔細研究分析,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解決。只有這樣,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校企合作就一定可以在中職學校中得到應用與推廣,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有效途徑,我們的學校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推薦期刊:《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創刊于1978年,是由山西師范大學主辦的語文教學學術刊物。本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的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華北地區優秀期刊、山西省一級期刊,國家對外文化交流首選期刊。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