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書”在網(wǎng)上火了。周鼎暗示,不斷認(rèn)為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好課,但現(xiàn)在講授似乎成了“副業(yè)”,這讓他很是失望,他將退出公選課講授,“不再自取其辱”。周鼎還在“自白書”中坦言,現(xiàn)在一所高校就是一座衙門,高校教師的次要工作是申報課題,“報賬,報賬,仍是報賬”。
我曾在高校任教十多年,對周鼎的“自白”感同。高校持久以來“重科研、輕講授”的傾向,不只對熱心講授工作的教員不公允,更主要的是讓學(xué)生們深受其害,影響了國度的人才培育,說起來真是讓人“疾首”。
雖然各個高校無不強調(diào)講授的主要性,但更多只是逗留在文件中、口頭上。科研能夠成為晉升職稱、職位的籌碼,以至能夠成為發(fā)家致富、立名立萬的本錢。而二心撲在講授上,除了能博得學(xué)生的好評外,幾乎什么都得不到。于是,科研搞得好的教員神氣十足、令人愛慕,書教得好的教員反倒顯得“沒本領(lǐng)”。周鼎所說的“自取其辱”,大要就是這個意義。
高校何故“重科研、輕講授”?由于科研才被認(rèn)為是學(xué)校的硬實力,是大學(xué)排名的主要目標(biāo),是校帶領(lǐng)的主要政績。相反,高校在“教書育人”方面做得若何,反倒無從評價因此顯得不那么主要。
按說,高校注重科研也沒什么錯。可問題是,良多科研不外是徒有其名、瞎糊弄,既無理論立異又無適用價值,還著故弄玄虛、抄襲抄襲等丑聞,整個科研過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報賬、報賬,成果除了花費大量科研資金,就是留下一堆粗制濫造的論文。比來報道稱,我國科研率僅為1%,此中明顯也有高校教師的一份“功績”。
相關(guān)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