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主張學為中心,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遇到思維困惑,會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這些都需要教師守望相助,及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否則,學生的自主學習將會變得盲目而低效。數學學習指導應遵循適用性、適度性、適時性的原則,常用的指導模式有單向講授式、互動交流式、自覺領悟式。
關鍵詞:數學學習指導;“三適”原則;“三式”模式
新課程主張學為中心,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遇到思維困惑,會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這些都需要教師守望相助,及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否則,學生的自主學習將會變得盲目而低效。學習指導是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規律、知識基礎等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以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和效果。有效的學習指導具有導向、激勵、優化等功能,能夠激發學生樂學,幫助學生學會,教會學生會學。有效的學習指導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有一定的模式。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探索出學習指導的“三適”原則,建構出“三式”模式。
一、“三適”學習指導原則
學習指導,幾乎每位數學教師都知道其重要性,每天在教學中都會進行,但是,有些教師在指導時不遵循基本原則,指導有失水準,如指導越位或偏軌,指導過分或不足,指導滯后或超前,有違反原則的指導,讓自主學習低效甚至無效。筆者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指導應遵循“三適”原則。
(一)適用性原則
適用性原則是指教師的指導要符合教學要求,適合學習應用。指導要正確、科學,不能出現科學錯誤,要符合教學需求,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要基于學生的立場,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力層次,立足學生的基本情況,從最近發展區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應以學習方法指導為主,而不是直接告知學生答案,不同學段需要不同學法指導,不同的學習內容需要不同的指導策略,教師指導要基于適用性原則,進行適當的方法點撥,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探尋問題解決的路徑、方法和答案。
(二)適度性原則
“水滿自流,箍緊必炸。”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度,否則會得不償失,學習指導亦是如此。數學學習指導應遵循適度性原則,教師要把握好學習指導的分寸,既防止“過”,又避免“不及”,實現量和質的有機統一。教師應擺正自己和學生的位置,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指向提供適當有效的指導,既不包辦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究,又不放任學生自由散漫地學習,既不喋喋不休過多地指導,又不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地膚淺指導,要把握好指導的數量和質量,控制好指導的次數頻率和深淺尺度,不是全盤托出完全贈與,不是指令性指導,而是要因需指導,巧妙點撥,適度啟發。
。ㄈ┻m時性原則
俗話說得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學習指導的時機相當重要,一旦錯過良機,指導將會大打折扣。適時的學習指導,如雪中送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時性原則就是指教師的指導不能過早,也不能太遲,而要恰到時機,以解學生的“燃眉之急”。教師要精心預設學習指導的環節點,也要根據課堂教學生成進行指導。學習指導的預設環節可以有許多,如在自主預習時、小組合作時、展示交流時、練習應用時,可以是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指導,也可以是探究之后的分析歸納指導。課堂教學生成卻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生成性學習指導是臨時的,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機智,做到隨機應變。教師在尋找學習指導時機時,要具有耐心,要不急不躁,等待合適的時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和利用恰當的時機,在關鍵時刻進行指導。
二、“三式”學習指導模式
認識了學習指導的原則,讓我們來了解三種學習指導模式,分別是單向講授式、互動交流式、自覺領悟式,筆者稱其為“三式”模式。
。ㄒ唬﹩蜗蛑v授式
單向講授式是指教師通過講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該指導采用的方法屬于講授法,教師講,學生聽。學習指導的主體是教師,學生是接受者。指導手段主要是口頭語言,教師通過口頭講解,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講授式屬于一種單向指導模式,其流程是“師問——師講——生聽”。由教師提出問題,教師進行講授,學生傾聽理解。講授式是一種常用的指導模式,可以是集中講授,也可以是個別講解。該模式中教師是主體,由教師傳遞知識信息,師生之間較少互動。例如,在《加法運算律》一課中,在概念教學環節,有些教師或許會讓學生給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命名,筆者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講授法,給學生講解兩種運算律的名稱和意義。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中,筆者在教學圓周率內容時,引導學生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指導他們用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在學生探究出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后,筆者就直接揭示圓周率概念,給學生講解圓周率以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講授式指導雖然是單向的知識傳輸,學生帶有被動接受的色彩,但是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教師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講授,教學便捷、高效,具有受眾面廣、解決問題速度快等優勢。
。ǘ┗咏涣魇
托爾斯泰說過:“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學習需要互動交流,一場爭論可以激發出思維的火花,甚至產生新的思想,好的學習指導應當具有互動性,互動交流式指導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指導;咏涣魇绞且环N主體多元性的指導方法,教師不是單一的指導者,學生也可以是指導者,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交流學習,達到多維指導共同提高的效果;咏涣髦笇J绞“互問——獨思——共答”的流程,可以是教師問,也可以由學生問,可以是學生問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相提問,接著由學生獨立思考,最后組織學生匯報交流,集體答疑,這是指導的核心,所有的問題由學生來回答,請學生來講解示范,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完善、質疑爭論,可以提出各自的觀點。每位學生既是指導者又是解答者,通過共同合作完成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一課中,筆者通過談話直接導入課題:“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又該如何計算呢?”筆者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主預學、小組問學、集體答疑”,在解答疑問環節,筆者組織學生展示交流,為學生穿針引線,激勵學生質疑碰撞,整個過程中無須教師的指導,學生成為“小老師”,學生指導學生,個個都是學習的主人;咏涣魇街笇Ц淖兞藗鹘y的教師單一、單向指導的弊端,讓學生成為指導和學習的主體,充分彰顯了“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的教學理念。
。ㄈ┳杂X領悟式
葉圣陶曾經說過:“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葉老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主張,旨在教導教師發揮啟發引導作用,要教給學生方法,要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受葉老的教學理念啟迪,筆者探索建構了自覺領悟式學習指導,如果說“不教之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自覺領悟式指導則是學習指導的最高層次。自覺領悟式學習指導模式是教師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激活學生自我思考動能,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展開內心的自我解剖、自我審視、自我省悟,從而建構知識方法,領悟策略思想。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中,學生由于有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經驗,掌握了轉化的策略,筆者利用學生愛動手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讓學生自己實踐,自我摸索,自我品悟。學生動手拼組,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筆者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適時評價激勵,為他們注入探究動力。學生經過比較分析,很快發現了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自己歸納總結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習指導的過程成為學生自覺領悟的過程,教師指導于無痕,做好情感的激勵、舞臺的搭建、方法的滲透,學生實踐探究、類比遷移、自我反思、悟出真諦。以上三種指導模式分別代表三重不同境界的指導,第一種屬于教師主導的初級層次,第二種屬于合作互助的中級層次,第三種屬于學生自悟的高級層次。
參考文獻:
孫娉.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
作者:杜永科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