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教學的關鍵之一。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模仿和學習; 閱讀經典,積累和使用; 閱讀生活,自由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語文教學論文。
關于習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們深入探討的話題。“作文難”“難作文”“文難作”這三個字無論怎樣組合排列,都反映了一個字——“難”。其主要癥結在于:學生積累太少,語言貧乏;作文脫離生活,內容空洞。如何改變習作教學的“老大難”癥狀呢? “勞于讀書,逸于寫作”書讀多了,人的性情改善了,人的界限開闊了,人的思想升華了,心中有了萬千情思,就會自然地流淌出來,作文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習作的基礎在于閱讀,成功的習作在于成功的閱讀。
一、閱讀文本,模仿借鑒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的習作往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必要的仿寫比枯燥抽象的作文理論指導要實用得多。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情文并茂,典范性強,當中很多觀察、描述方法值得學習借鑒,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運用仿寫,將范文語言、寫法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寫法。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加于引導:
1.在優美的詞句中引導。閱讀教學中,我們都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引導學生不斷豐富、積累詞匯量及修辭手法。如《海底世界》中描寫海底聲音的比喻句,《葡萄溝》一文中描寫枝葉和秋天葡萄成熟的句子都是指導學生仿寫的典型范例,且這樣的典型范例無處不在,隨手拈來皆是范本。
2.在精彩的段落中引導。閱讀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品讀的基礎上悟出精彩段落的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在引導學生模仿。中年級的片段習作教學特別需要這樣的引導。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在學生充分細讀,理解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特點之后,可指導學生描寫景物的段落。課文中描寫夏天的這一段適合來指導學生寫一寫校園或公園的夏天景色。又如課文《飛奪瀘定橋》中片段: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這一段準確的動詞,精巧的搭配,短促整齊的句式,把紅軍戰士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學習課文后,可啟發學生回想自己所做過的事,模仿課文中的描寫方式來練一練,學生的印象就會深刻,就可能在需要的表達中靈活運用。
3.在典型的篇章中引導。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典型的篇章結構、寫作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以促進寫的能力的提高。如通過《神奇的書》這篇課文,可指導學生學習對比的寫法,創造性地進行仿寫練習。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前兩節,邊朗讀邊理解詩意邊思考:還可以用哪些事物做形象的對比來突出書的神奇?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無拘無束的進行仿寫性創造。
學習仿寫容易使學生容易嘗到成功的喜悅,習作對孩子來說就不再可怕了。如果我們常以閱讀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仿寫訓練有機的揉進閱讀教學中,就能充分發揮課文的“典型”優勢,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讀寫結合。從而激發寫作樂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閱讀經典,積累運用
閱讀經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僅限制在課內積累遠遠不夠,學生還要通過閱讀適合他們的各種經典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學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他們的視野越寬,知識面就越廣,積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作文時學生的表達也就越豐富。當然,閱讀經典書籍時,要讓學生多朗讀,多品讀。有些詩文甚至要熟讀成誦,讓書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的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還應指導寫摘錄筆記,要求學生配備一本摘錄本,把書中的好詞佳句記錄到本子里,保證好詞佳句從量到質的改變,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但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和督促,設立各種獎勵機制,如閱讀一本書得一顆星,累計五顆得閱讀之星,得五次閱讀之星就評為讀書小博士,用類似這樣的鼓勵和督促定期檢查,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如晨讀時,老師可向學生介紹、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習作方法。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的語言不斷豐富起來,作起文來才能生動,揮灑自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的充電,學生的作文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閱讀生活,自由表達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會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積累對于寫作是多么的重要。作文離不開生活實際,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多看、多聽、認真觀察周圍發生的事物,讓他們親身經歷。把學生帶到生活中,讓他們觀察生活,有意識地順著“如何學會”認識生活,指導學生觀察、思維。培養“發現”的眼睛,學習探索生活的奧秘。比如,養蠶季節到了,鼓勵孩子們養蠶,觀察蠶如何吃桑葉,它是怎樣變化的;引導孩子們天天觀察初春的樹木,自己種種花草,留心種子怎樣發芽,光禿禿的枝干上怎樣長出嫩芽,變得枝繁葉茂的,再將孩子們觀察的目光從美好的大自然引向錯綜復雜的社會。鼓勵學生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周圍的人,指導他們在觀察中分清是非,辨明美、丑,學習做人。再如,把寫作文與“人人爭做小雷鋒”“文明小天使”“環保小衛士”等班隊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們開拓空間,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優秀人物,進行采訪,虛心向他們學習,熱情地寫作宣傳——五彩繽紛的生活是他們取之不盡的作文源泉,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培養他們的樂趣,把扎扎實實的作文訓練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孩子們就會變得有話可說,就想一吐為快,再也不會愁眉苦臉了。
閱讀期刊:學語文
《學語文》(雙月刊)創刊于1960年,由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為安徽師范大學和文學院對外樹立形象的一扇窗口,是高等師范教育聯系中學語文教育的一條紐帶。語文學習刊物。主要介紹科學、實用、系統的語言學、文學知識和語文教學方面的經驗。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