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學網絡框架可以有效提高大學英語的學習效果。教師應正確理解學習內容的話語特征,建立科學的自主學習網絡; 根據學生需求,構建包含多個界面,學術幫助系統和休閑學習系統的網絡平臺; 衡量課堂學習和獨立學習的適應性,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大學英語論文。
傳統學習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生存時代的學習需求,基于多媒體網絡的自主學習平臺顛覆了傳統教學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是對課堂授課和傳統的課下自習方式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和提升。然而,以往的研究重視自主學習平臺的技術開發與應用,但對學習主體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動機對自主學習平臺開發的影響有所忽略。因此本文擬從自主學習的動機出發,構建更具可操作性和更具科學性的自主學習平臺。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1981年,Holec的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將自主學習界定為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責任的能力,認為自主學習能力表現在五個方面:(1)確立學習目標;(2)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3)選擇方法和技巧;(4)監控學習過程;(5)評估學習結果[1]。Littlewood把自主學習看成學習者獨立做出選擇的能力和自愿性,強調了學習者的自愿性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2]。Benson認為自主學習應涵蓋六個方面內容:無時空界限的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材料、真實交際需求下的自主學習、協作式自主學習、自我監控、自我及相互評估[3]。其理論對真實交際需求予以充分關注。Holec認為自主學習能力是潛在的、特定環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4]。以往的經典研究由于年代所限未全面分析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及其影響。本文將自主學習界定為,從學習動機出發,利用多種媒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材料,自主監控和評估的一種能力。對于大學英語學習者來說,自主學習應該作為課堂學習的一種有益補充。
諸多學者通過實驗研究認為,網絡多媒體交互式自主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英語綜合水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因此研究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是一種必然的路徑選擇。
二、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的關系
自主學習不僅僅是教師引導的結果,它還反映了各個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習需求,而不同的學習動因決定了學習需求,同時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網絡構建之初,應該對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因進行分析。
學習取向對于學習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不同學習者通常取向各異。“學習取向是指由學生個人的目標、意圖、動機、期望、態度及對學習價值的認識等方面所構成的一個整體。”[5]學習動機在整個學習取向的建構和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元素。
Gardner & Lamber將自主學習的動機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融入型動機是指對目標語言和文化抱有好奇心和興趣,可以成為掌握一門語言的長期動機。工具型動機指學習新語言的實際好處。語言學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長期動機作為驅動力,因此融入型動機會更持續有效。論文發表數字化時代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通過課后學習活動夯實鞏固這種動機,使之成為學生勇攀學業高峰的持續源動力。
“動機不但是影響學習結果的原因變量,同時也受到語言學習結果的潛在影響,而且隨著學習行為的強化而變化。動機與學習經歷和成功之間呈動態循環關系”[6]。因此課上有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必須和課后活動形成有效互補,使動機與學業形成良性動態循環。
分享到:
三、基于學習動機的自主學習網絡平臺的構建
有效教學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主體化原則、學習化原則、結構化原則、最優化原則[7]。為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分析并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網絡輔助平臺,勾勒學習認知地圖,不斷更新指導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契合度。
(一)分析學習動機,構建網絡平臺
1.分類學習界面。教師可以按照學習者的動機和需求創建幾種類型的自主學習網絡,包括:基于課程的自主學習網絡,例如體驗英語交互式網絡平臺;基于學習目的的自主學習網絡,如考研、雅思、托福等考試的學習網絡;基于體裁的自主學習網絡,如根據商務、科技等不同體裁的分類分別創建學習網絡;以及滿足學生對目的語文化訴求的英美文化學習網絡。不同類型的學習網絡應該包含內容豐富且用戶友好的超文本及滿足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超鏈接。不同需求的學生可以在相應的界面登錄,各取所需。這種分類學習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有明確的指向性,學習者可以較快取得成效。
2.學業求助系統。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常遇到各種認知難題,因此網絡平臺應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業求助需求。教師應構建在線幫助平臺,建立暢通的溝通體系,如電子郵件定期收發、定時電話解答、論壇溝通等。同時還應優化系統支持工具。先進的內置系統支持工具可提高效率、減少人力資源投入。基于計算機的交互式學習環境ILEs中的求助設計則屬于這一類。ILEs環境包括電腦輔助教學、智能導師系統、問題解決系統、多媒體材料適應性應用、引導發現學習的系統等[8]。設計學業求助系統的同時,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遇到學業困難時的內在行為選擇,以縮短求助等待時間,提高幫助效率。
3.休閑學習系統。學習者的成功經歷對于進一步學習有重要促進作用。課后與學習相關的休閑娛樂活動同時也有助于自信心的樹立和成就感的增強。因此自主學習網絡中不能忽視積極休閑學習系統的構建和完善。外語電影庫、外語新聞庫、在線聊天工具等都可以作為休閑學習系統的一部分,讓學習者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外語學習的樂趣和魅力。網絡平臺中應包含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語料,如名師講堂、多媒體課件、影視資料等,學生遇到學習阻力時可自主地利用豐富的語料。
(二)加工內容,列出認知地圖
教師為增加學生的選擇性,通常充分挖掘潛在資源,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內容。但是大量的信息如果未經加工,就會使學生無所適從。為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師應該給學生列出大綱,畫出導圖,從而促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識記。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可以列出雅思、托福、托業等測試復習的導圖,然后列出學習材料中相關的概念、原理、方法等,以及前后的承繼關系,讓學生按照科學的步驟和方式在課外復習舊知、學習新知。
(三)測量偏差,更新指導方式
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拓寬自主學習的渠道,豐富自主學習的方法。
首先,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應相互促動。課堂教學目標是以國家總體教學思想和理念為出發點的,課堂教學目標決定了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是以個人的學習和需求動機為出發點,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決定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內容。兩者不應互相矛盾,而應該相互反映、相互支持。然而,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需求與自主學習內容會具有偏移度。教師應根據經驗和對個體學生的了解,對不同學習需求所對應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測量學生自主學習需求與學習內容的偏移度,并在課堂和課后進行引導和糾正。學生隨著學習困難的加大,也可能會動機減弱,教師應該及時地進行干預和控制,通過指導學生掌握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使之對自己的學習適度調節。
(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契合度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具有共性,即不同的學生所學的內容是統一的;而自主學習的內容具有個性,即隨著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其自主學習的內容也不同。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的契合度決定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課堂教學內容與自主學習內容契合度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完全統一,第二類是課堂內容包容自主學習內容,第三類是自主學習內容包容課堂學習內容,第四類是課堂內容與自主學習內容出現分歧。因此教師應提高二者的契合度,進而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根據課堂教學指導自我掌控自主學習的能力。
討論學習動機對于學習者和教師都具有深刻意義。動機的激發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自主學習網絡平臺的科學化人性化的多方考慮。準確把握學生的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是建立合理的網絡平臺的前提和基礎。教師應更新觀念,了解自主學習網絡平臺構建的新發展,構建合理的分類界面,及時測量自主學習和學習目標的偏差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創建更為科學的自主學習網絡,研究課堂教學內容與自主學習內容的契合度,從而使課上課下的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共同促進學習者學習能力的提高。
閱讀期刊:英語畫刊
《英語畫刊(高中版)》(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杭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深受讀者歡迎,被評為"全國讀者最喜愛的十大期刊"之一,經過國家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檢測連續十一年被評為國家級的質量優秀刊物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