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語文教育論文建議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的調動各種因素,全身心的投入到問題之中,不斷豐富著自身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最終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語文教學之友》服務于中等以上學校的語文教學,始終嚴格遵循貼近教學,為師生提供教學參考的辦學宗旨,努力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在辦刊宗旨的規定下,從理論上深入探討提高語文素質的教育規律,研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摸索創新型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的途徑;實踐上著重介紹語文教學改革的舉措、方法,傳播成功的教學經驗和信息。發行對象:訂戶遍及全國30個省市,兼有國外定戶。讀者對象多中等學校語言語文老教師,語文教研人員,以及部分大中學生。
摘要: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教法是為學法服務的,教無定法。結合新課改理念,落實素質教育,提倡“先學后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繼續提高學生現有成績,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通過個性化教育,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
關鍵詞: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一、規避中下等生自卑感,培養其學好語文的自信
在高中語文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中下等學生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好使、不是學習的材料等諸多負面情緒,從而對學習提不起任何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受這類負面情緒影響,成績會出現顯著性、持續性滑坡,由此導致他們對學習徹底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給予這類有自卑感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引導他們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改善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態,提升這類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信心以及勇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這類學生表現出的普遍性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師應該肯定這類學生的閃光點。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僅僅是學習速度的差別,并不能折射出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這就說明,優等生能掌握的語文知識和養成的語文素養,他們也一定可以掌握和形成,只不過需要“笨鳥先飛”。對于這類“問題”學生,教師一定要耐心的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可取之處,多把贊揚的聲音落在這些閃光點及進步的地方,這會讓學生接收到來自老師的肯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悅、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從而對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強烈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通過對高中語文課程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逐漸養成,語文成績也會得到逐漸提升。大仲馬曾經說過:“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刻鼓舞著你向事業的大路勇猛前進”。其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每個學生的學情,根據這些學生所反映出來的語文學習的問題和困難,確立幾個基本的“扶貧點”,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因材施教從古至今一直都在提倡。
某一天,孔子給學生們上完課,回到住處,學生公西華為他奉上一杯茶。恰巧這時,子路匆匆而來,并高聲向孔老夫子請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個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實施嗎?”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么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走不久,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么?”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后,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為什么一樣的問題,您的答案卻是南轅北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意識到教無定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而學以及因材擇學相結合,培養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來學習高中語文的全部課程。
再次,高中語文課程與小、初的語文課程學習有很大區別,教學內容中涉及學過的篇章并不多,高中語文課程所教授的理論知識更有深度和廣度、更難理解。因此,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不存在有基礎好壞的問題。在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各類學生的學習狀態“對癥下藥”,及時調整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
二、引導學生克服對語文學習的恐懼感,增強內心成就感
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反應出來的問題體現為:受語文成績高低的影響,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對高中語文教師都有錯誤的情感。具體表現為:怕上語文課、甚至是怕見語文老師等恐懼心理。為了讓受成績波動而對高中語文學習產生恐懼感的這類學生,增強對語文學習的成就感,應針對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征,從實際教學活動中,對課堂提問、教學進度、課后作業、階段考試等須作精心、合理的安排。
(一)精心備課。針對課堂中所反映出來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把握教學進度和教學難度;提高或降低對學生的標準和要求;講練結合,做到“少量多次”、反復“強化鞏固”。語文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課堂、課后反映,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對出現的問題需及時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保證學生能夠牢牢地掌握高中語文課程的基礎知識。
(二)教學進度。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調查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節奏,從而更好地控制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和教學重難點,要讓學生覺得“學的順手”。
(三)課后作業。習題、練習、課外作業等,教師應精心考量,嚴格控制數量和難度,切忌題海戰術,做到精益求精。
(四)階段考試。語文教師出試題時應該難度適中,使學生不僅能獨立、準時完成答題,同時也能使學生可以取得較理想的成績。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變革,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有利于堅定學生對學好語文的自信,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對語文學習的恐懼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高中語文課程學習的成就感,從而養成對高中語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高中語文課程,既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也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生從語文學習的質疑者和摸索者蛻變成為一個發現者和創造者時,其內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從而讓學生對語文學習能夠保持持久的動力和不滅的熱情。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