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01 所屬期刊:教育中文核心期刊
學術界雜志社簡介 《學術界》(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刊物。本刊堅持以憲法精神和創新理念,指導辦刊,努力追求學術創新、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探究和解決中國人自身發展問題,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權威和尊嚴。 《學術界
學術界雜志社簡介
《學術界》(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刊物。本刊堅持以憲法精神和創新理念,指導辦刊,努力追求學術創新、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探究和解決中國人自身發展問題,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權威和尊嚴。
《學術界》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學術界雜志欄目設置
學術探索、學科前沿、學術批評、學人論語、學者專論、學問人生、學界觀察
學術界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學術界雜志目錄參考2015年第08期
阿倫特與當代中國問題
新文化運動與啟蒙——對當前研究傾向的反思
縣域經濟發展路徑演進與政府治道變革
地區一體化與政治發展:一項體制轉型的邏輯框架
公立醫院自主權改革之路徑
自由在康德法律學說中的統攝性功能——兼論法作為文明狀態的表征和維系紐
胡塞爾現象學中的歷史問題
資本主義經濟的國家創新與國家壟斷
知識產權資本化的條件與價值評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批評者的批評
學術界雜志論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批評者的批評
在日常的倫理生活中,儒家倫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措辭,通常被視作是倫理行為可以依賴的行動準則,或者說,是人際交往或行動“道德正確性”的“可普遍化”的原則。由于該原則具有與世界其他主要文化在根源上的道德共性和形式上的類似表達,故而,被稱為“金規則”〔1〕。但是,在當今技術邏輯話語主導生活各領域的現代性場景下,對于金規則的理解也呈現出技術邏輯的科學推演范式,即以嚴密性的幾何學方式推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一來,使得原本具有豐富內涵的原則,簡化為貌似獲得精確性和某種清晰性的“規范化的倫理模型”。由此引發的問題是,不僅破壞了該原則本有的完備性意義,更為重要的將是,用以精神或道德貧困為代價而獲得的精確性和清晰性的“規范化倫理模型”來指導生活實踐,會給現實的倫理秩序帶來挑戰乃至導向倫理困境。為此,呈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現代性技術邏輯陷阱及現代性批評,追溯檢驗該原則在東西方主要倫理傳統下的原初意義,進而,探索并揭示其倫理意蘊,這對于我們完整地理解該原則并將之合宜性地用于生活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篇: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