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22 所屬期刊:政法中文核心期刊
期刊簡介 《北大法律評論》是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于1998年獨立創辦、組織和編輯的法學書刊,每年出版一卷兩輯。《北大法律評論》堅持學術自主、自尊和自律的原則,秉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傳統人文精神。現為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主要欄
期刊簡介
《北大法律評論》是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于1998年獨立創辦、組織和編輯的法學書刊,每年出版一卷兩輯。《北大法律評論》堅持學術自主、自尊和自律的原則,秉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傳統人文精神。現為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主要欄目
主題研討
本欄目所發表的文章為涉及同一問題的相關研究,相互印證、相互爭鳴,使讀者能對該主題有多方位的把握。
論文
本欄目下的文章,應建立在已有的研究脈絡和成果上,借助于概念和范式的厘定和梳理,力求對法學理論和法學研究傳統之形成作出一定貢獻。
評論
評論著重于思想上的突破與創新,強調思想的魅力。
學術書評
學術書評是對法律著作的深入評價,不論相關著作之遠近與新舊。
案例研究
提倡對相關案例,特別是有學術價值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
北大講壇
不定期地發表一些著名學者所作的學術講演。
相關欄目之設置,根據每輯稿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好公司”為什么要判決解散——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8號評析
公司清算義務人民事責任辨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9號
理解有限公司中的股東壓迫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10號評析
法教義學在商法上的應用——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15號為研究對象
從公司融資、公司財務到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過失責任作為私法自治之原則
由“司法革命”到“法官罷工”——民國司法進程問題(1912—1921
國內與國際爭議解決的異同——從宏觀理論到具體語境的啟示
國歌賦予自由
下凡的《紅樓夢》與不下凡的啟蒙——晚近中國政法轉型之際《紅樓夢》的啟
“規范說”與中國民事立法
有趣還是陣地?
相關推薦閱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并不是普及化更不是中國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上,“大眾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左翼作家聯盟就加強文藝的無產階級性而提出的一種號召。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國內革命斗爭以新的形式展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左翼進步力量積極推動發展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新文學,普羅文學開始登上文學的舞臺。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號召發展無產階級大眾文藝。“左聯”共組織開展了三次“文藝大眾化”討論,指出:“‘大眾化'是普羅文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普羅文學,假定沒有獲得大眾的理解和愛護,這是一種很重大的損失。要使普羅文學為大眾所理解和愛護,‘大眾化’這個問題便非馬上提起來不可了。”1931年,“左聯”執行委員會在決議中對文藝大眾化問題的意義作了闡述:“文學大眾化問題在目前意義的重大,……只有通過大眾化的路線,即實現了運動與組織的大眾化,作品以及其他一切的大眾化,才能完成我們當前的反帝反國民黨的蘇維埃革命的任務,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此后,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文化大眾化的含義作了初步闡釋,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群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他并把新民主主義文化界定民族的、科學的、大眾化的文化,亦即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942年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文藝大眾化的概念作了完整的表述,指出:“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毛澤東這一論述,既是對無產階級文學大眾化討論的科學總結,同時也提出了實現大眾化帶有普遍意義的一些思想,如思想感情問題、群眾語言問題等,這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上一篇:《中國統一戰線》期刊發表論文
下一篇:環球法律評論法律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