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范疇,其疾病發展過程往往伴隨著由筋到骨的病理改變,因此膝關節周圍經筋力學的失衡和關節失穩是其發病的主要力學基礎,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醫學骨科論文。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屬于中醫的“痹”范疇,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膝骨關節周圍經筋力學失衡、關節失穩是其發病的生物力學基礎[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膝骨關節炎在我國50歲以上人口中發病率為9.56%;在60歲以上人中,膝骨關節炎發病率為78.5%[2]。發病率與年齡成正相關,并且女性人口發病率高于男性[3]。膝骨關節炎的發病過程往往需要經歷從筋痹到骨痹的過程[4],膝關節疼痛是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多分為關節外疼痛和關節內疼痛。關節內疼痛以軟骨為致痛源,關節外疼痛多由滑囊、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起止點等組織炎性病變繼發引起[5]。膝骨關節炎按照疾病的發病性質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6],其中原發性在臨床上較多見。主要在于是人體膝關節軟骨富含蛋白多糖,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人體中的硫酸軟骨下降明顯,軟骨細胞組織遭到破壞,使之聚集力減弱,含水量顯著減少,從而降低膝關節抗疲勞的能力,因此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7]。另外,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運動量相對減少,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力,尤其是伸膝功能的肌肉會發生退行性改變,并且影響人體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減弱膝關節周圍肌肉對于膝關節的保護作用,最終導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骨關節炎發病率升高。
1八段錦對膝骨關節的作用
目前主要運用藥物、非藥物及手術等方法治療膝骨關節炎。其中最基本的治療方法為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物理因子治療療、健康宣教、功能鍛煉等。并且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變化逐漸調整治療方案,制定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在膝骨關節炎功能恢復中作用巨大。合適的功能鍛煉能增強受損傷的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耐力和肌力,以保證其關節活動度,維持關節的穩定性,保障其正常功能。雖然目前對功能鍛煉的有效性方面有臨床循證學依據,但其在療效機制在對增加關節穩定性,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度,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待繼續深入研究。在2013 年美國骨科醫師協會(AAOS)最新發布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循證醫學指南》中,首先推薦的就是讓臨床醫生指導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積極的有氧功能鍛煉,由此可見,在膝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功能鍛煉已經得到了廣大醫生的高度重視和認可。人體的運動系統主要由肌肉、骨骼、關節構成。各種人體運動最終通過肌肉舒張、收縮帶動骨骼運動來實現。肌肉的生理功能狀態是維持人體平衡穩定的基本保障,也是能夠進行步行的基礎。股四頭肌是控制伸膝的關鍵肌,其萎縮尤其是股內側肌萎縮導致膝關節失去保護,不穩定性增加,加重臨床癥狀,所以是股四頭肌萎縮是膝關節生物力學紊亂的重要因素[8]。通過對臨床膝骨關節炎患者等速肌力測試研究發現,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同時下降,并且腘繩肌肌力也大幅度下降[9]。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股四頭肌受損導致膝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活動度降低以致于關節周圍肌肉的廢用性萎縮。所以臨床要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鍛煉,加強膝關節穩定性,改善局部血液運行,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并且由于膝關節的疼痛也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產生自我保護反應,也可以導致肌肉的萎縮,肌力減退。膝關節的穩定性在于膝關節周圍肌群的恰當比例,尤其依賴于股四頭肌肌力[10],因此,膝骨關節炎存在的控制膝關節屈伸肌肌力平衡改變、穩定性異常、快收縮纖維功能下降和萎縮、腘繩肌協同活動增強、造成了膝關節功能失衡,使病情不斷進展[11]。運動訓練是防治膝骨關病痛的最為重要方法,通過鍛煉增強腿部肌肉的力量,并能通過肢體的主動運動防止肌肉的萎縮,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減輕膝關節疼痛,是治療膝骨關節炎初期、中期的有效方法。維持關節穩定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功能鍛煉,尤其是對股四頭肌的功能訓練,所以在功能鍛煉中只加強股四頭肌的訓練也是有一定意義的[12],是治療膝關節髕骨軟化的基礎方法,但有的研究報告稱對膝關節整體功能改善作用有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八段錦運動簡單、安全,是非常適合膝骨關節炎患者參與的傳統保健功法,具有積極推廣的價值。八段錦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堅持八段錦鍛煉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都有一定的影響,能顯著提高中老年受試者下肢肌力和耐力,改善中老年人關節、神經系統靈活性,提高其平衡能力,誘導和激發人體內在潛力,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同時八段錦作為輔助干預方式,聯合其他治療方法,對于膝骨關節炎預防、康復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13]。然而,目前對其機理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亟待我們在臨床和實驗中研究解決。
2八段錦功法特點
八段錦功法強調在功能鍛煉時呼吸均勻,思想安靜,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通過在大腦皮層產生良性反饋信息,調節受損傷部位微循環,修復病灶,以利于機體康復。八段錦在注重肢體鍛煉的同時也注重脊髓神經節段的鍛煉與放松,在鍛煉時要求訓練者的脊椎下沉,根節、中節、梢節的節節松開,結合手部拳式、足底動作的變化,類似蠶爬蠕動,旋轉蛹動,轉動如磨盤,扭動似擰繩,以獨特行氣方式產生其特殊的愉悅感[14]。長期的八段錦有氧訓練可使得訓練者的心肌纖維增粗,壁增厚,容量及每搏輸出量增加,收縮力量增強[15]。通過6個月的八段錦訓練對氣血不足者“面子”問題的實驗研究表明:人體血管彈性明顯改善,迷走神經興奮性提高,心臟收縮力增強,血管充盈度及節律性也增強。由此可見,八段錦鍛煉對于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活動有改善作用。提高人體血供能力,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提高膝關節的運動力量。八段錦鍛煉是在前后左右上下幾大方位的緩慢牽拉,這種內外兼修,陰陽結合的有氧運動會產生生理負荷,從而使關節、骨骼和肌肉得到系統全面的鍛煉。鍛煉過程中要求患者做到“內心平和、身體放松、動作自然”,通過八段錦功能鍛煉使外在軀干肢體的屈伸俯仰運動和內部氣機的升降開合,促進人體筋脈組織舒展牽伸,經絡舒暢,氣機的內外出入調達,外在“筋骨皮”與內在“精氣神”協調統一,從而實現“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功效[16],腘繩肌主要控制膝關節屈曲,如腘繩肌痙攣就會造成膝關節屈伸受限,導致股四頭肌收縮時,膝關節伸展不利,對膝關節的刺激加重,造成膝關節周圍疼痛。因此,八段錦鍛煉可以拉伸訓練腘繩肌,恢復膝關節的活動范圍,減輕疼痛。通過增強大腿肌群的肌肉肌力和耐力,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柔韌性,改善腿部肌肉萎縮、肌腱攣縮以及擴大關節活動度[17]。 八段錦“柔和流暢、動靜結合、松弛有度、剛柔并濟”。通過八段錦鍛煉,可調暢人體氣血,平衡陰陽,疏筋通脈。在八段錦整套動作中以“雙手托天理三焦”和“調理脾胃須單舉”來鍛煉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左右開弓似射雕”來訓練肢體兩側肌肉的穩定性,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強意志;以“五勞七傷向后瞧”來鍛煉患者肢體前后的穩定性,軀干的靈活性,轉頭扭臂,調整大腦與臟腑聯絡的交通要道——頸椎;“搖頭擺尾去心火”則全面鍛煉多方穩定性,上身前俯,尾閭擺動,以消除心煩;“背后七顛百病消”鍛煉患者的運動調節能力,振蕩導致全身的抖動,按摩五臟六腑。俗話說: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有研究表明:八段錦主動運動部位在肢體、脊柱等多處關節,刺激全身的肌肉和神經,加速全身血液運行以及淋巴液回流,利于減輕關節水腫局部和炎癥,解除關節疼痛。八段錦可增加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視覺與本體覺輸入,通過對膝關節肌肉的協調性訓練增加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力,改善關節活動度,加強關節周圍肌肉協調性,進一步促進全身運動協調,提高身體平衡能力[18],改善其運動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9],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關節疼痛癥狀[20]。通過八段錦鍛煉隨訪6個月觀發現:堅持八段錦鍛煉6個月,能有效促進膝關節肌肉協調性,改善膝骨關節炎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21]。
3小結
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會受到精神狀態的影響,過度焦慮能引發人體各個系統功能的紊亂,從而產生大量免疫抑制蛋白,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八段錦練習中,術者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進行肢體的鍛煉,使得人體的本體感覺、聽覺和視覺等機能高度興奮,體驗興奮、愉悅等積極情感,同時使全身的神經、肌肉組織得到鍛煉,促進神經系統靈敏和思維敏捷,有助于調節大腦的緊張和消極情緒。并可以引起人體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動性變化,調節內分泌系統狀況,改善機體功能。長期進行八段錦練習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延緩衰老。長期進行八段錦鍛煉,可以提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精力,改善軀體疼痛的程度?傊m當的進行八段錦練習不僅能改善心肺循環,有效改善膝關節炎患者生理、心理多項指標,有健身益心功效,降低疲勞和增強免疫力。而且對于膝關節炎患者來說,功能鍛煉肢體的活動能明顯改善肢體肌肉的功能,增強下肢耐力和肌力,緩解膝骨關節壓力。綜上可見,八段錦益于膝骨關節炎的防治、利于祛病健身、延年益壽。
閱讀期刊:臨床骨科
《臨床骨科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98年,由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省醫學會主辦。本刊是骨科專業學術性期刊,雙月刊,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