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詩歌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在此期間,各種文學潮流和流派融合在一起; 雖然詩人廣泛接受西方文學的潮流,但他們也普遍表達了一種“斯拉夫”的興趣; 一群取得巨大成就和影響的女詩人和女作家,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文學期刊論文。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迎來了其歷史發展的又一次繁榮,詩歌則是其中一片最為耀眼的天地。與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在19世紀初葉造就的“黃金時代”相對應,文學界形象地稱這個時期為“白銀時代”。這一時期詩歌發展呈現出不同于其它時期的以下主要特征:
一、現代主義各流派的涌現
這一詩歌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流派紛呈、群星閃耀、交相輝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象征派、阿克梅派、未來派。
象征派是歷經時間最長、發展最為完整,影響最為深遠的詩歌流派。俄國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成就,集中地體現在詩歌創作方面。它的產生主要受到西歐尤其是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同時又是在繼承19世紀俄羅斯詩歌傳統的同時“反叛”而出的一個新流派。象征派詩歌發展,有過三個浪潮。梅列日柯夫斯基、吉皮烏斯和明斯基是第一浪潮的主要代表。第二浪潮則以勃留索夫編輯出版三卷詩集《象征主義》為標志,其中堅人物有勃留索夫、巴爾蒙特、索洛古勃等,他們與梅列日柯夫斯基、吉皮烏斯和明斯基等一起,被稱為“年長一代” 象征派詩人。在20世紀初,以別雷、勃洛克、伊萬諾夫、索洛維約夫為代表被稱之為“年輕一代” 象征派詩人,他們在前兩個浪潮基礎上的創新和突破使象征派詩歌發展呈現第三次浪潮。
阿克梅派是繼象征主義后,20世紀初俄羅斯的又一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代表人物有古米廖夫、戈羅杰茨基、阿赫馬托娃、曼杰利什坦姆、庫茲明、津克維奇、納爾布特、薩多夫斯基等。在文學的創作特點上與象征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并發展了象征主義的一些特點。阿克梅派是以象征主義的繼承者和反對者的雙重面目出現的。阿克梅派注重詩歌文化遺產的捍衛與繼承。阿克梅派文學是資本主義思想在藝術中的表白,是對資本主義現實和俄羅斯帝國主義政策的贊揚。隨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時代的變遷,適合阿克梅派文學生存的土壤已不復存在。雖然阿克梅派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存在并不長久,但依舊涌現了許多優秀詩人和作品。阿克梅文學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的社會現實和精神狀態,具有重要的認識意識和美學價值,對俄羅斯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俄羅斯“白銀時代”出現的另一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是未來主義。這一流派從一開始它就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而由幾個彼此競爭的團體組成。一是“自我未來派”代表人物謝維里亞寧;二是接近自我未來派的“詩歌頂樓派”,成員有舍爾申涅維奇等;三是“離心機派”,加入者有帕斯捷爾納克、阿謝耶夫等人;四是“立體未來派”,由布爾柳克、克魯喬內赫、馬雅可夫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卡緬斯基等詩人組成。前三個分支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暫,總體成就不大,未來主義特征也不十分明顯。真正代表俄羅斯未來主義的是“立體未來派”。未來主義在崇尚文化虛無和追求古怪新奇方面有其極端性,但是他們的詩歌探索還是頗有成就的。馬雅可夫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卡緬斯基等詩人在詩歌語言和形式方面的實驗探索,對日后的俄羅斯詩歌發展和形式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產生了很大影響。
二、與西方文化的撞擊融匯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化的復興繁榮,并非俄國本土文化獨自發展演化的自然結果,而是這一文化與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發生撞擊之后的產物,是俄羅斯思想與文化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匯入現代世界思想文化潮流中而必然產生的現象,這個時期的文學大概是整個俄羅斯文學史上最大的文化特質復合體。象征主義、阿克梅主義和未來主義三大詩歌流派,在世界觀、藝術觀、思想體系上,他們受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尼采的個人主義和超人哲學等思想的深刻影響,承襲了唯美主義者王爾德、戈蒂耶,象征主義者波德萊爾、魏爾倫、馬拉美等許多方面的東西,但同時他們也是本民族詩人丘特切夫、費特等人文學遺產的直接繼承者,并與同時代的思想家尼·費多羅夫、符·索洛維約夫等人的宗教哲學、神學、宗教存在主義等有密切聯系。
從俄羅斯文化形成的特點和結構方面看,俄羅斯文化易于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俄羅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匯合體,結構多元并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經是俄羅斯文化的母體之一,因此后者自然對前者擁有內在的親合力。俄羅斯“白銀時代”的知識分子多接受過正統的西方教育,很多人又都曾長期旅居歐洲,親身體驗了西方文明和民主的氣氛,他們懷著對專制制度的無比憎恨,對自由生活的極度渴望,把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作為啟迪民智和反對專制制度的有力武器。
在文學領域,白銀時代的詩人、作家和理論批評家們,對西方文化和文學采取了廣泛接納的態度。其一是對古希臘文化的大力推崇,古希臘文化遺產不僅成為詩人們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而且構成他的藝術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是對各種非現實主義流派的充分關注,以追求在歐洲文學史上曾經各領風騷于一時的“巴羅克”詩風、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以及晚近興起的未來主義、表現主義等現代主義思潮為一種時尚,“新的顫動”、“新的文學”、“新的藝術”、“新的詩歌”這類概念,大量出現于當時的理論批評文字中。
三、女性文學家群體的崛起
俄羅斯白銀時代詩歌發展引人注目的的另一個特點是以米拉·洛赫維茨卡婭;季娜依達·吉皮烏斯;安娜·阿赫瑪托娃;索菲婭·巴爾諾克;馬琳娜·茨維塔耶娃等為代表的一批女詩人群體的崛起。從古至今,不論何國何地,女性似乎都是弱勢群體的代名詞。在古代的中國更是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但是在俄羅斯文學的“白銀時代”這種說法被完全打破。她們在文壇上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美的展現了白銀時代俄羅斯女性的才能和魅力。
在這些女性詩人中,以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的詩歌成就最大。這兩位是置之世界文壇也毫不遜色的巨擘,俄國詩壇百年不遇的天才。普希金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阿赫瑪托娃被稱為俄羅斯歌壇的“月亮”。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埃斯普馬克甚至認為,她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是她本人的遺憾,更是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遺憾。茨維塔耶娃的詩以生命和死亡、愛情和藝術、時代和祖國等大事為主題,被譽為不朽的、紀念碑式的詩篇,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此外,這一時期還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女性詩人、作家崛起于文壇。女性詩人、作家群群體的崛起締造了“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的繁華盛景,其文學成就照亮了俄羅斯文壇,也給世界文壇增加了光彩。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壇女性詩人、作家的群體崛起有其深厚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俄羅斯民間文學及本國19世紀經典作家作品的滋養,俄羅斯“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女性政治地位的提升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白銀時代女性作家群體崛起。白銀時代女性詩人、作家群體的崛起打破了俄羅斯“男性作家”獨統文壇的傳統格局,開啟了女性作家參與文學和文化建設進程的新篇章。白銀時代的女性作家不僅以自己獨具特色的創作傲視于文壇,并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了當時的文學和文化建設。白銀時代女性作家的輝煌成就影響了其后的俄羅斯文學,尤其是對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啟示了今天的女性作家,促進了俄羅斯女性作家的覺醒與成長。白銀時代女性作家群的創作是俄羅斯文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這些女性作家群的才華綻放和群體崛起才締造了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的繁華盛景。
以上本人對俄羅斯白銀時代詩歌發展主要特征作了嘗試性的淺析,意在拋磚引玉,求教學界諸位老師,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周啟超.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文池.在北大聽講座(第8輯):俄羅斯文化之旅. 新世界出版社.
[3]趙淑賢.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黑龍江社會科學.
閱讀期刊:北京文學
《北京文學》(月刊)創刊于1950年,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全方位面向讀者,本著刊物為讀者辦、為讀者服務、讓讀者喜歡的宗旨奉獻給大眾讀者以賞心悅目、酣暢淋漓的閱讀。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