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許多地區油煙污染已經成為僅次于工業污染和交通污染的第三大空氣污染,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本文就油煙污染對健康、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餐飲油煙,排煙風道,油煙控制
引言:酒樓、餐館及單位食堂產生的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較為嚴重。通過樓房煙道把油煙吸到樓房的頂部高空排放,也只是將部分或大部分油煙排放到室外空氣中,也就是說基本上只是轉移油煙, 并沒有凈化處理油煙,排出去的油煙同樣污染大氣環境。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的對策可以用“疏堵結合、標本兼治”來概括, 并以疏為主、以治本為主。
1.餐飲業油煙污染現狀
酒樓、餐館及單位食堂產生的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較為嚴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也蓬勃興起。由于餐飲業規劃建設與管理嚴重滯后,其產生的油煙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正常的生活,因此餐飲業的油煙污染擾民問題就成為近年來環境信訪群眾投訴最多的環境問題之一。據環保部門統計,因油煙污染環境的投訴信占投訴信總數的比例逐年上升, 而這當中又以中小餐飲業油煙污染問題最為突出,中小餐館(30平方米以下)大部份建在居民樓下,由于選址不當,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及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不力的緣故,廚房產生的油煙影響樓上或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引起環境糾紛,這也是近幾年環保部門處理群眾污染投訴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還有大量有證、無證占道經營的餐飲和燒烤攤點其油煙是無組織排放, 污染四周大氣環境。相對來說大型餐飲企業油煙的排放較為規范, 這些企業大部份經過環保部門審批,并安裝了油煙凈化裝置,油煙凈化處理后經專用煙道高空排放;但也存在一些大企業油煙凈化設施維修保養不力而無法正常使用、甚至停用的情況;企、事業單位食堂油煙污染防治情況參差不齊, 有些單位未采取任何環保措施油煙直排。
2.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上的問題
l)環保審批滯后。國家規定建設飲食服務項目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管理條例》),中小型飲食服務項目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大型項目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氛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環境影響登記表》) 提出審批意見。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和估計, 并就項目建設、污染防治提出建議。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污染,應在
項目籌備階段開展。但是現實情況不盡人意,除了大型飲食服務項目基本上能按規定審批外, 大部分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中小型飲食娛樂服務項目往往是在開工建設甚至接近竣工才進行,大量建設資金已經投人,此時環境影響評價已經失去了“預測和估計”的作用,環保部門再進行審批時項目建設已既成事實。目前沒有有效的機制使環保部門在飲食服務項目籌備階段即可介入, 環保部門也無從了解有多少項目正在準備建設。雖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城市長效管理規定, 餐飲業須經環保部門審批后方可辦理工商執照, 這些規定雖然促進和強化了工商與環保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提高了中小型飲食服務項目環保“審批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源頭控制”的問題,建設單位(業主) 在辦理工商執照時項目選址往往已經確定,購房租房手續辦理完畢, 有的已經開工建設甚至開業經營。
2)油煙治理技術含量有待提高且治理設施較昂貴。一些居民樓下的飲食店由于樓上住戶不讓從自己外墻上通過等因素限制, 油煙管道無法高空排放, 經營者也安裝了油煙凈化器,但目前油煙凈化器只能過濾油煙, 凈化效率不高且無法消除味道, 仍然還會擾民。同時安裝油煙凈化器少則近萬元, 多則幾萬元,則對一些投資才兒千元的小吃店來說無法承受。另外油煙凈化器存在著維護、保養麻煩且易損壞的問題,致使許多酒樓安裝的油煙凈化器使用一段后就無法正常運行。
3)環保執法人員嚴重不足。許多地區環保執法人員普遍不足而造成對中小餐飲業監管不力的現象。以福州市為例, 按照榕政[2儀碎』2號《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市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職責分工的決定》的文件, 規定30 0平方米以下的餐飲業均由區環保局負責管理, 而30 平方米以下的中小餐館數量眾多, 據統計有l 萬多家; 而區環保局環境監察人員編制均才不到5 名左右, 面對大量的中小餐飲業, 明顯力不從心。
4)投資少, 易回潮。一些居民樓下的飲食店因群眾投訴, 環保部門雖多次實施暫扣、查處, 但其投資少、設備簡陋, 取締后很容易重新開張, 給環保部門執法帶來難度。
5)部分小餐飲業經營者很多為弱勢群體, 環保意識差。一些經營者開辦飲食店時, 往往沒有考慮環保問題, 這些經營者很多為弱勢群眾,如,下崗人員、傷殘人等, 對這些人進行環保執法中經常得不到群眾的理解, 而受到不明分子的起哄、刁難, 使環保執法難度進一步加大。( 6 )環境行政訴訟時間長、成本高、效果差。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和完善, 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規,這一方面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行政, 另一方面必須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 加強服務的觀念, 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有力推進了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但在餐飲業環境執法過程中, 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卻有另外一種體驗。在環保行政處罰和行政訴訟過程中,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和時間。相對于成效來講, 環境執法花費了較大的成本和時間,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如,對一些餐飲店下達處罰
3.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的對策及措施
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的對策可以用“疏堵結合、標本兼治”來概括,并以疏為主、以治本為主。
(l)健全和完善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從源頭控制餐飲業的環境污染。法律法規的制定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而不斷完善發展的, 通過多年的執法實踐,我們認為有必要將餐飲業從建設項目管理中獨立出來, 針對餐飲業的特點進行立法, 國家在修訂有關環保法律法規時,可將地方成熟的做法和經驗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真正做到從源頭上控制餐飲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2 )完善城市布局規劃,政府相關部門嚴把審批關,齊抓共管。目前,雖然餐飲業環保審批后, 方可辦理營業執照,但對10平方米以下的飲食店, 執行情況不很理想建議將環保的前置條件, 放在衛生、稅務、工商之前。同時房產管理部門應加強門面房的管理,房屋售租
合同應載明房屋用途。環保局將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規定, 對居民樓下開力、餐飲業的, 所在樓必須有餐飲規劃功能,同時要有專用油煙排放煙囪, 方可予以審批; 因餐飲業大部份要建在沿街路邊, 所以要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布局,不再在沿街開發住宅。這樣可以避免周邊居民直接受到油煙污染影響;建議將一些餐飲企業整合, 在城市中建幾個餐飲業集中區,這樣便于油煙污染集中治理及環保部門監管。
(3)建立政府部門監管和公眾參與監督制度,推進公共管理。例如:可采取社區主動介入辦法, 一旦發現社區內裝修開辦餐飲業,一方面應告知、勸阻經營者,另一方面及時通報環保部門, 這樣一方面使投資者避免投資浪費,一方面避免一旦違規投入營業可能造成群眾污染投派居民樓下能否開辦飲食店, 環保局將根據環保法律、法規前提下,讓社區參與裁定, 這樣即能方便群眾生活,又能避免群眾污染投訴。
(4) 用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和設施, 提高油煙污染治理水平。目前油煙治理技術含量有待提高且設備價格高,很多小吃店無法承受。對此,必須組織科研部門, 研究技術先進、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油煙凈化裝置。
4. 結語
總之, 公眾要充分認識到油煙污染的危害, 加強對它的防治意識, 各級政府和環保等職能部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對策, 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宜人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GB 18483-2001,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S].
[2]DB 37/597-2006,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S].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