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不愿意等待,顧客希望到了超市能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然后快速的結賬離開超市;同樣,超市也希望顧客能夠快速選購完所需要的商品之后離開超市,從而也就不會造成超市內購物環境的擁堵,給新到達的顧客提供寬松的購物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到達,使顧客形成良性的路徑依賴,只要逛超市就會自發的來到該超市。所以對超市從入口一直到出口的布局優化,以減少顧客在超市選購商品時逗留的時間和結算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顧客的需求成為了超市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實例對濱海水木花都商業地塊中的超市建筑規劃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字:建筑設計,規劃設計,交通組織
0 引言
20世紀80年代,購物中心迅速發展,其功能也日趨多樣化,于是一些大型連鎖超市作為零售設施中的核心店進入了購物中心,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彌補了超市作為單一購物場所的缺陷,而且能從購物中心強大的集客能力中獲益,因此購物中心成為超級市場理想的選擇地點,大型購物中心的“附建”超市便產生了。
1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含義
1.1 “集中消費”趨勢
1)一次性購買齊。消費者喜歡在特定地點購買更多的消費品。2)購物時間集中。消費者更愿意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落消費,如雙休日、節假日消費。3)購物場所集中。
1.2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的含義
附屬于大型購物中心的、在大型購物中心中的超市,其組織形式可能是大型連鎖超市,也可能是大型購物中心自主經營的單店運營超市。
2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的位置、規模和類別
2.1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的位置
1)設置在購物中心的地下層。設置在地下一層或二層,比如:北京的萬達廣場、華堂商場等。單獨設置出入口和交通系統,超市的人流不與商場的人流交叉。
2)設置在購物中心的一層。不單獨設置出入口,超市的入口由商場的主入口進入。
3)設置在購物中心的頂層。設置在大型購物中心的頂層,設置單獨的出入口和交通系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超市強大的集客能力,使購物中心獲益。
2.2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的類別和經營規模
1)標準食品超市。這類超市經營規模比較小,大部分是購物中心自主經營的以食品為主的超市。相對應所在的購物中心的規模也比較小。
2)大型綜合超市。超市的經營規模一般比較大,對應的購物中心規模也就比較大,
3)會員倉儲式超市。超市的經營規模大、層高高,因此對購物中心的要求就比較高。購物中心中這類超市比較少見,一般是將超市放在單獨的一組建筑中。 3 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建筑空間構成
3.1 功能空間組合
“附建”超市同一般超市一樣,空間布局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可分為引導空間、營業空間和輔助空間。下面就引導空間作一論述。引導部分包括廣場、門廳、問詢寄存、垂直交通等,實為交通空間,具有疏散人流的功能。
3.1.1 廣場空間
廣場空間是主要人流的疏散場地,又是室內外空間的過渡空間,使進出超市的人流在此得到緩沖,避免同城市的交通發生沖突。“附建”超市的“廣場空間”一般有兩種方式:1)與購物中心合用一個“廣場空間”。弊端是超市人流與商場人流交叉較嚴重,這就要求在設計購物中心廣場空間時加以區分。
2)利用建筑背面或者側面,設置一個超市單獨的“小廣場空間”。弊端是超市人流會與內部的人員流線和貨流流線交叉,而且這樣的“小廣場空間”環境質量都不高。
3.1.2 主出入口
一般情況下,超市的出入口應當設置在來店人數最多、最集中的車站附近,或者靠近主要道路的地方。但是為了購物中心整體考慮,“附建”超市的出入口設置一般分三種情況:1)設置在商場內部,顧客在進入商場里面之后才會看到超市的主入口。這種出入口的設置方式比較隱蔽,顧客難以識別,但是不會破壞購物中心主入口的完整性。2)設置在購物中心主入口的旁邊,這樣的做法使得超市的主入口有比較好的識別性,但是它破壞了購物中心主入口的完整性。3)設置在購物中心建筑的背面,這樣的做法使得超市的主入口很難辨識,但是它使超市自己有一個完整的入口空間,同時也保全了購物中心主入口空間的完整性。這種做法的弊端可以通過一些標示和超市本身的品牌效應來吸引顧客彌補此缺陷。
3.1.3 問詢寄存
布置于室內外出入口之間,便于顧客存取物品。這里就“附建”超市的地下情況作一介紹。如果超市在地下,其問詢處的設置分兩種情況:1)一層的商場空間分出一部分空間設置;2)直接在地下空間設置。其中后者居多。
3.1.4 垂直交通
進入“附建”超市的方式有兩種:從外面直接進入和從購物中通過自動扶梯和垂直電梯來實現。同時“附建”超市也設有自己獨立的疏散口和疏散樓梯用于疏散人流。“附建”超市的后場一般設置疏散樓梯和客貨兩用電梯,服務員工和貨流,但是這些設施一般同購物中心共用。
3.2 動線系統分析
“附建”超市中的流線分為三種:人流、貨品流、車流。人流分為顧客人流和內部員工流線,其中顧客人流又分為直接進超市的顧客人流和從購物中心內部進超市的顧客人流。前者主要通過超市的自動人行扶梯把顧客送進超市;而后者一般通過購物中心內部的自動扶梯和垂直電梯進入超市空間,因此容易與商場的人流進行交叉,但這也是“附建”超市不同于一般超市的特點之一。而內部的員工流線則通過后場的內部樓梯、電梯進行人流組織,與一般超市無異。貨品流線、車流組織,要與所依附的購物中心統一組織,局限性比較大,沒有自己獨立的特點。
4 工程實例
4.1 項目概況
濱海水木花都商業地塊位于長興縣西部城區,南臨小區道路(路寬12米)、北靠縣前街(路寬45米,其中人行道10米),項目占地23554平方米。縣前街為長興著名干道,直接連通市中心,距離市中心僅一公里路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商業地塊根據要求一分為三,劃分成農貿市場、超市和公交中心站三個部分。
超市設在地塊的中間區域,東臨公交中心站,西靠農貿市場,是整個商業地塊的核心建筑。
4.2 規劃設計
4.2.1規劃立意
隨著濱海水木花都小區各期陸續的建成銷售,入住的業主數量不斷的增加,小區商業配套設施急需完善,來滿足住戶的需要。
為解決小區住戶以及整個長興城西居民的出行、購物等日常生活的諸多不便,我們結合地塊的環境特點,將該用地區塊一分為三,劃分成農貿市場、超市和公交中心站三個部分。這樣既便于分期建設,又充分滿足小區住戶的各種需求,完善小區以及長興城西配套設施,提升水木花都小區的整體樓盤品質。
4.2.2功能布局
超市設有3個主要出入口,分別面向縣前街、公交中心站和小區商業內街,人流可以從三個方向進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應”。
地下室建筑面積6157平方米,可停138輛機動車,設水池、水泵房、設備機房、配電間、制冷機房、垃圾房及排煙機房。
一層主要是以超市為主,局部為沿街商鋪,二層三層皆為超市。一層建筑面積5651.25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為4096平方米,層高6.5米,沿街商鋪設有夾層,底層高3.9米,夾層層高2.9米。在超市面向小區商業內街出入口處,設有320平方米左右的架空廣場,供人流集散。超市的貨流入口設在超市的西面,與農貿市場貨流入口相互對應,配有2臺貨梯,直通二、三層倉庫,便于管理、控制與交通組織。
二層建筑面積6262平方米,層高5.5米,其中超市營業面積為4998平方米,倉庫面積436平方米。
三層建筑面積6262平方米,層高5.5米,其中超市營業面積為4332平方米,倉庫面積436平方米。在三層東面設辦公區域,面積666平方米。
4.3 交通組織
設計立意:
超市設在地塊的中間區域,東臨公交中心站,西靠農貿市場,是整個商業地塊的核心建筑。
超市設有3個主要出入口,分別面向縣前街、公交中心站和小區商業內街,人流可以從三個方向進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應”。
機動車均通過西側的出入口和北側的出口進出。道路相互連通,兼做消防環道,轉彎半徑12米,寬度12米,滿足規范要求。地下車庫面積6157平方米,可停機動車138輛。
超市采用六部電梯,其中四部為客梯,位于北面與東面出入口處;西面卸貨平臺另設二部貨梯,連接二、三層倉庫;地下車庫設兩個雙車道出入口。
5 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型購物中心“附建”超市將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增長勢頭,這就是大型購物中心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因此對“附建”超市建筑設計方法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