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建設一直都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 公路質量的好壞影響國計民生,好的公路能使交通得到更好的管理。這取決于公路工程質量這一重要環節。工程建設是一完整的系統, 影響其質量的因素頗多, 其中技術規范、決策思想、上級政策、工作質量、施工工藝、管理水平以及設計、施工、監理、業主、監督等各相關單位的建設行為都影響工程質量的好壞。
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很多, 如技術規范、上級政策、決策思想、施工工藝、工作質量、管理水平以及設計、施工、監理、業主、監督等各相關單位的建設行為因素都與工程質量息息相關。這里就以下諸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一、項目研究不夠、遠景規劃不足以及立項工作倉促導致決策失誤
公路建設過程是一個技術、資金、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過程,其建設規模大、投資多、生產和使用周期長。因此,統籌規劃及科學決策尤為重要。應就項目的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經濟的合理性及宏觀-微觀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科學評估,如若立項不當,決策不周,將導致極大浪費以及嚴重后果。一是規模小,標準低,無法滿足設計交通量和設計年限要求,提早進行二次投資加以改造,不能發揮其規模效益;二是如果選擇的路線不合理,人為導致行車不便或增加行車距離,將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費,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如果技術方案、施工工藝選擇不當,主要材料的比選與審定不合理,都將使工程質量存在隱患。
二、項目管理方面經驗不足
由于我國公路建設市場體制尚不健全, 建設項目的行政管理體制、管理模式迥異, 資金來源不同, 各項目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很大差異, 建設市場距離規范化管理仍然有一定的距離。目前總體情況是:重點大型項目、世行貸款項目、領導重視項目的管理相對較規范化,而中小型項目、地方籌資項目的管理存在很多不規范行為;公路建設市場管理體制還未理順,管理工作不規范是影響公路建設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建設項目的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管理沒有完全實行。此外,業主項目管理能力不足,沒有項目管理及相關經驗。有些業主是由各相關單位抽調的人員組成的臨時指揮部, 存在短期、松散的思想觀念, 質量意識和合同意識淡薄; 甚至對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資質要求不嚴,導致一些項目有資質不符、越級承包及工地現場人員、設備與投標書不符的現象。以往的很多項目未做到造價合理、工期合理、分標合理。目前壓價競標、低價中標的情況很普遍,銀行貸款項目要求最低合理價中標,而我們現在的大環境中投標人競爭過度、標價過低,導致了試行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失效告終。低價不可能優質,優質工程的前提條件是資金足額且到位,低價中標的節約是假象,承包商在工程實施階段利用拼設備、分包、偷工減料、索賠、虛假計量、變更設計和單價等途徑來彌補低價造成的損失,令質量管理者措手不及,使工程質量存在很深的隱患。
三、項目設計存在問題
項目設計是施工的主要依據,是工程建設的靈魂和工程質量的龍頭,工程質量首先取決于設計的完善程度。公路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復雜,從規劃、立項、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設計文件、招標文件、合同條款和規范,到招標項目實施、落成,持續周期較長。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高等級公路建設的設計還在起步階段,目前為止有設計資質和設計經驗的單位很少, 且尚未建立完整的項目庫, 但設計任務卻如雨后春筍,沒有足夠的能力時間進行多方案比選, 沒有保證設計完善的條件。因此,我國高等級公路設計在路基路面防水、排水設計、防護工程等方面設計過于簡單,對交通工程、大型橋梁隧道、環境保護、景觀美化等設計缺乏經驗。
四、承包商施工經驗缺乏,施工能力有限
在某些高等級公路項目上,部分施工單位高等級公路施工經驗甚少,一無完備的筑路機械設備,二無足夠的管理人員,這給質量管理帶來了難題,經驗和能力不足就容易出問題:有些工程承包商對施工前期的物資準備、技術準備、組織準備、現場準備不到位,在施工作業組織、施工進度計劃、施工調度、現場管理、技術資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力不從心,導致工程管理處于混亂狀態,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證;有些承包商資金投入不足,對工程的難度估計不足,標段劃分太小又舍不得投入;更有甚者,一些工程承包商因力量不足,把工程分包出去,并對分出去的工程不聞不問,甚至出現層層分包,使公路工程質量難以控制。
五、工程選用原材料、機械設備無法滿足要求
原材料的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工程施工所選的原材料一般不是統一采購,統一配備,而是由承包商自行采購。所用原材料不滿足要求的原因包括:一是料源多,材料檢驗設備和人員不足; 二是為了降低成本,人為降低材料標準; 三是料場管理不嚴, 導致材料二次污染;四是材料供應者為牟取暴利,弄虛作假; 五是部分材料的采購和使用脫節。大多數地方材料如石灰、砂子、石料以小型加工為主, 無工業化生產的標準、規范和程序, 導致材料的材質、規格、等級、級配不穩定,工程上由于運距、價格、施工環境、外界干預等因素又必須使用。
公路建設采用機械化施工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建設工程施工的機械化水平用機械化程度、技術裝備率、設備完好率、機械利用率及機械操作正確性來衡量。在缺乏合格大型設備的條件下,很難完成高速優質、效益可觀的工程。
六、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目前公路建設的四級質量控制體系(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體系的正常運轉,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1.監理隊伍的力量尚且不足
現有監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遠不能滿足交通基本建設高速度、大規模、高標準的發展現狀。監理人員持證上崗率低,很多監理單位的行為不規范:有些監理單位的監理資質不符合相關要求;有些監理單位越級承擔監理任務;有些監理單位重經濟效益, 輕工作質量;有些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站在同一個立場, 在工程監理中弄虛作假;有些監理單位只派少數監理到駐地,其他靠臨時外聘。
2.制約監理單位的機制尚不完善
政府交通部門對監理單位主要進行宏觀管理,多是針對監理單位及其人員的資質進行管理,然而對監理單位的行為、工作運行情況和成效等的動態管理缺乏合適的途徑。目前,我國在法律法規、行政、經濟等方面對監理單位的制約機制尚不完善。
3.公路工程質量檢測設備和檢測手段尚不完善
一方面,建設和施工單位的一些領導和管理人員, 對工程質量監督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開展質量監督工作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大部分設計、施工、監理、監督單位的檢測設備、檢測手段和技術力量不能滿足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需要,甚至與實際要求相差甚遠,這將直接影響到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的力度和深度。
七、力求縮短工期,致使工程質量失控
工程項目的施工工期都是經精確計算后,科學安排出來的。工程進度受施工過程中各因素、各環節的影響,工程進度可根據實際的工程進展情況加以調整,如違反施工規律,盲目縮短工期,將導致質量控制難以進行。進度和質量相互矛盾,搶工期是工程質量的大敵。為提前通車需要搶工期,或因工程前期工程建設資金不到位導致計劃進度嚴重滯后而須后期趕工,都會帶來工程質量控制的極大困難。
八、結語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就目前公路工程質量問題問題而言,只有大力加強每個參建人員的質量意識, 從設計到施工嚴格把關,全面地施行招投標制, 真正落實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進一步規范公路工程建設市場, 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國公路工程的質量才會得到很好的控制。
參考文獻:
[1]《公路建設及監督管理辦法》作者: 李盛霖.
[2]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土建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建設與公路工程質量監控工作手冊》作者: 江偉.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