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政府提出了以內需發展為主,財政金融政策為輔的一攬子計劃,大大緩解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它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消費經濟論文。
一、引言
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是,對于如何引導消費的問題,卻是眾說紛紜,學界尚未取得共識。“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這個特殊時點很有必要鄭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引導消費。
二、提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當前經濟態勢的迫切要求
針對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提出了以發展內需為主,輔以財政、金融政策的一攬子計劃,[1]極大地緩解了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在全國人民的積極奮斗下,我國的經濟形勢看好。但是也必須看到,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和緩、復蘇,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在一段時期內,它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絕不能低估。嚴峻的事實是,我國內需缺乏強勁的后勁,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尚需時日,加上我們長期在消費問題上,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因而有關消費的政策、方針以及輿論宣傳,還不能到位,制約著內需的發展,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人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還存在與我們的愿望和要求上的差距。[2]所以,在實際上,發展以內需為基本驅動力的消費,提出掌握引導消費的方針和藝術這個理論與實踐問題,正是當務之急,順乎潮流而動。
(二)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呼喚
人類的生產總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統一,人類的生活也總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使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活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統一而日益完善的新時代,出現了電力機械裝備工業向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新能源工業的轉換,不但涌現出一批嶄新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新型工業,而且使傳統的工業和農業發生重大的變革;第一、第二產業向以精神享受為特征的服務業即第三產業轉換,引起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體力勞動為主向以腦力勞動為主、腦體結合的勞動生產方式轉換,引起社會勞動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電腦、信息技術、網絡與現代高速運行的交通、通訊結合,促使人們的距離趨零、地球變小的轉換,引起人們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3]一句話,這種因科技革命推動的生產力及其結構的轉換和變革,迫使世界發生全球性的經濟、社會調整變革。反映到人們對產品消費的要求,就是產品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一,生產與持續發展、人的健康長壽并行,以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諧結合,從而呼喚消費的理性引導。
(三)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課題
應該說,在我們中國,提出掌握引導消費的方針和藝術,絕不是一時應景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方針和根本任務。因為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根本動力和目標,絕不是唯利是圖,而是不斷地提高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水平。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必須領導中國人民,對舊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進行改革,建立一種嶄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以創造巨大的消費拉力,[4]使社會主義的航船,主要依靠自己的推動力破浪前進。
(四)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規律性取向
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在于遵循經濟的、社會的發展規律,這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規律、市場發展規律、商品變動與運行規律、環境與生態變動規律,等等,而且還包括社會、經濟生活變動規律、居民生活變動規律,等等。社會、經濟生活、居民生活,不僅僅與其所需要的商品數量、結構變動密切相關,而且還與其相應的質量變動息息聯系,它們影響并制約著人類的健康、疾病和壽命以及地球生態和環境的安全。如何消費,不僅需要居民個體十分注意,而且還要求社會、人類整體精心關切。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的歷史階段,隨著現代化、科技進步的快速推動,參照恩格爾定律,呼喚消費的理性研究。所以,引導消費就是這樣榮譽登場,擺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上,豈能等閑視之。
(五)國際經驗和我們自己正反兩方面實踐的重要啟示
由于經營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缺乏宏觀調節的市場經濟,對于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帶有一定的滯后性、盲目性和破壞性。以生產過剩為主要標志引起的經濟危機就是它的不可避免的產物。因此,適應市場經濟宏觀管理的要求,國家對于消費理所當然地也必須加以引導,以防止錯誤的市場信號,引導經營者的錯誤決策。同時,國家也很有必要對于經營者濫用科技、離開人道、離開科學的營銷行為加以監管。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這種引導,也只有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真正以人民利益為重才能真正全面、科學地做到。
三、我國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消費引導方針
近三十年來,關于消費引導的方針,在國內有過幾次不同的提法和爭論。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高消費。意見一出臺,很快被社會和學術界推倒。因為它嚴重脫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無論經濟發展的水平還是群眾生活的實際狀況,提出高消費都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違反經濟發展常識的。根據這次出現的教訓,后來,又提出適度消費的意見,也很快遭到學術界的質疑。學者認為,適度本身是個模糊概念。何為適,何為不適?何為度,何為過度?無法量化和測度。所謂適度消費,本質上還是限制消費。而限制消費很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也是同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動力、目標背道而馳的。反對適度消費的學者提出,應以積極消費取代之。[5]所謂積極消費,就是鼓勵消費、科學消費、引導消費。
閱讀期刊:消費指南
《消費指南》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的、全國惟一消費顧問型月刊雜志。是國家質檢系統惟一面向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產品購買、使用建議的權威期刊。《消費指南》的辦刊宗旨為:“以監督抽查產品質量為依托,提供權威的質量報告與消費信息,指導科學消費、理性消費”。媒體訴求為:“致力于提高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