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學范文,發表在雜志《中國教育信息化》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編輯部編輯出版的有一定學術水準的期刊雜志,具有CN和ISSN刊號,雜志期刊刊號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署查詢。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編輯部對投稿的稿子質量要求嚴格,其編輯出版的中國教育信息化刊物在業內享有較高的聲譽。設有欄目有專題、網絡建設、軟件開發、資源建設、教學探索、技術應用等欄目。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職稱論文
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義務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正是當前廣大數學教師非常關注的新課題。學生在數學上受到的素質教育如何,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地傳授一些知識,拓寬知識領域,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數學才能。將學生的所有良好的潛能保留在一個廣闊的結構之中,并通過教師不斷地提供釋放的時空而得到健康的發展,這就是素質教育的價值功能。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當前開展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體系,全面建立和完善這個體系決非易事,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遺余力去探索。
一、培養自學能力
學法即學習方法,指的是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程序、學習途徑、學習手段和技能等。學生的學習由過程到結果,都離不開學法,要學生掌握、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古人強調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時,就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比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國外有些學者預言:“未來的文盲是那些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素質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關鍵。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學法指導呢?我認為至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人手:如何預習,如何觀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由于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二、注重社會實踐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育追求的是個體智力的優異性和學問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價值似乎就在于更快更多地完成人類科學文化遺產的積累。于是,我們自上而下地人為地從文化中編選主題、語言和材料,學生則被動地面對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學術性文化——社會精英們諳熟的知識與經驗。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技術和觀念地傳授,努力的將這些文化堆積起來。這樣,教育就成為一種游離于社會現實的封閉的自我積累與發展過程。學生只需要掌握這些知識并儲存起來,并不需要了解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了解知識對社會的發展和自我適應的價值。這種認知的積累好比在個體與社會之間砌一堵墻,知識磚塊疊砌越高,個體與社會的割裂似乎就越嚴重。學生即便有了豐富的知識,卻因為各知識都隨相應不同的傳遞通道而存人大腦不同的“儲蓄箱”中,而存儲的知識又是面對著教師人為編制的與“儲蓄箱”中相應的知識對應的各種特定的問題情景,因而無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與重組中建構新的文化,也就難以面對來自復雜社會各種無法預見問題的挑戰。要知道,教育的價值在于使知識社會化、使個體社會化。“注重社會實踐”,就是要使小學數學教育成為開放的在對社會探求活動中自我積累的完善過程,讓學生在獲得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的發展與其社會的價值,認識知識探索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在社會活動中進行決策和參與改造的基本能力。
三、智力與能力并重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方法要科學化.就必須與心理學建立密切聯系。教學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學為基礎,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既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之下,學生主動參與、充滿情趣的實踐活動。以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基礎,做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并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標。我們要著重抓好以下兩個環節:一方面是著眼于人,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勞動,使學生產生信任感、親近感,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專注和不斷深入;要真誠地為學生服務,多征求學生的意見,盡量滿足學生學習心理上的需求:要著力培養學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另一方面著力于用,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教學中,一要重視暴露思維過程。獲取知識、訓練技能都要重視培養學生能夠有條有理有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和操作步驟。二要重視暴露學習方法。現代數學教學理論指出,數學學習有兩個方面,一是數學內容的學習,二是數學方法的學習。我國小學數學教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蘊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們深入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相應的教學方法往往會應運而生。如課本中關于怎樣引入概念,如何講解例題,以及怎樣運用插圖等等都有闡述或安排,這些內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學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增強意識性,明確要求,悉心指點。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