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導致每所學校有一定數量的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其他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以促進他們的持續改進,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義務教育論文。
學困生,顧名思義是指學習困難、學業成績差的學生。初中學困生是指在初中階段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生理或心理等原因而導致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的其他學生,未能達到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具體表現為:有的學生每門學科考試成績不及格;有的學生有些學科成績甚至低至個位數;有的學生不但考試科目成績差,甚至對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都沒有興趣。
一、初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一)智力水平較低
少數學生的智力低于正常水平,這些學生總體學業成績較差,雖然他們也在努力學習。這些學生有學好的愿望,也在努力學習,可是成績總是不理想,如數學、物理等學科有的只考幾分,像政治、歷史等學科也只考十幾分。
(二)某些疾病
有些學生雖智力正常,但是受疾病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較低學業成績較差。如多動癥、視力障礙(視神經萎縮癥)等。
(三)缺乏興趣,學習態度不端正
有些學生雖智力正常,可對學習不感興趣,一提學習就沒有了精神。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認真做,從而導致學業成績較差。如考試時答題紙上只有寥寥數筆,沒有幾個字;即使寫了一些,也是答非所問、不知所云。
(四)學習習慣差
有的學生整天忙忙碌碌,似乎學習很用功,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業成績也比較差。
(五)小學基礎差
有的學生小學成績較差,隨著初中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深,學生可支配的時間減少,這些學生感到學業負擔重,學業成績每況愈下。
(六)自卑心理較重
少數學生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比較嚴重,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貶低自己,這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導致學業成績較差。
二、應對初中學困生轉變的策略
教師要認真分析造成這些學生學習困難、學業成績差的原因,找到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并提出相應的期望要求。教師要對學困生有熱心、信心和耐心,促進他們的轉化。
(一)放低要求,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
由智力差造成的學困生,教師在學業上不要對其有過高的要求,主要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論文范文非智力因素是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等方面。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樂觀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度,良好的道德修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及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心理素質等。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二)關心學生,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
對于一些因疾病造成的學困生,教師要倍加關心,鼓勵學生早日戰勝病魔。對于那些因疾病無法治愈而影響成績的學生,要注重精神慰藉,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三)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學思想教育
對于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好、發現學生的特長,讓其在某些學科上爭取突破,促使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積極興趣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開闊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勇于探索。教師通過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生動有效的課堂、激勵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期望心理、保持課堂教學新鮮感等途徑和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嚴格要求,明確學習目的,促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習過程包括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多個環節,只有做好每一個環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認真預習、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對每天學習內容要胸中有數,將自己不懂的內容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解決。上課聽講一定集中注意力,要把教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向教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學習后發生的迅速遺忘。對于新學習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鞏固。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學生學習的效果能夠通過作業得到及時的反饋。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生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學習中還應當培養有疑必問、有錯必改、動手實驗、細致觀察、積極探究、練后反思、考后分析、先復習后作業、先做作業再玩等好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學業成績。
(五)幫助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樹立信心
對于那些小學基礎差的學生,要補好過去的知識,又要盡力學好現在的知識,不至于再掉隊。在政治、歷史等不需要基礎的學科上,要盡量取得突破,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他們能跟上教學進度,使自己的學業成績有所進步。
(六)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對于那些有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學生,教師要經常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多想想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學習之初,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小的學習目標,經過自己的努力并達到目標。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斷進步提高學習的信心,逐步克服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提高學業成績。
現階段初中由于實行教區招生和均衡分班,因此每個班級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教師要從國家、民族的高度,本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真正關心學困生,關注學困生的成長,讓他們受到平等的教育,讓學業成績“貧困”的學生精神上不“貧困”,行動上不“貧困”,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希望,不斷促進他們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宇瓊.淺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6).
[2] 房安榮,蔣文清,王和平,杜曉新.學困生與學優生學習時間管理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4).
[3] 陳栩,張建霞,郭斯萍.談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6(9).
閱讀期刊:初中生世界
本刊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江蘇教育報刊社主辦的以初中學生為讀者對象的綜合性學習雜志。它以“指導學習、發展智能、交流思想、開拓視野”為宗旨,為廣大初中學生開大千世界的窗口,樹人生理想的路標,探科學學習的方法,架師生心靈的橋梁。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