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文章探討了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通過運用游戲原則,禮儀教育與游戲特定案例的整合,禮儀教育游戲的優化策略,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幼兒教育論文。
一、游戲在禮儀教育中的應用原則
禮儀教育在體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理念時,需把握三條原則:第一,“為幼兒學習而生成游戲”,即教師從預設的禮儀學習目標出發來設計幼兒真正喜歡的游戲;第二,從幼兒自發的游戲中生成學習,即教師從幼兒的游戲中捕捉禮儀學習的契機;第三,整個活動滲透游戲精神,即以游戲的特點來檢驗各類預設活動的游戲性體驗,以此保證幼兒禮儀學習與游戲的契合、保證幼兒在活動中愉悅性和發展性的統一;第四,堅持教育原則,游戲中幼兒缺乏禮貌的行為要堅決制止,貫徹游戲目標中的禮儀規則,不能讓幼兒覺得單純是“玩”,隨意性強。
二、游戲與禮儀教育的融合
我園根據禮儀教育的目標,搜集、設計了可行性強的禮儀教育內容,如,“超市”主要體現購物的禮儀,“電影院”主要體現欣賞觀看的禮儀,“餐廳”主要體現在外用餐的禮儀,“公交巴士”主要體現乘車的禮儀,等等。醞釀產生了幼兒園“快樂攜手、有禮同行”混齡禮儀主題游戲,打破班級的界限,每個班級是一個活動場所,分別設置了“歡樂餐廳”“愛心百貨”“溫馨茶藝館”“笑哈哈電影院”“禮貌巴士”等場所,幼兒可自主選擇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場所進行購物、看電影、乘車、喝茶、購物等。具體禮儀游戲活動的內容與要求見表1.
三、禮儀教育游戲優化策略
(一)做好前期的經驗準備和游戲設計
在禮儀教育游戲中,我們強調“幼兒在前,教師在后;追隨幼兒,教師同行”互動策略的實施。在禮儀游戲的準備、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先到超市、電影院、餐廳、地鐵、公共汽車等地方觀察,與服務員等相關人物交流,跟家人了解這些場合的互動、交往方式,豐富游戲的經驗。在游戲前,教師要確定合理的教育目標,設計適宜的、基于日常生活的游戲內容。營造鼓勵型游戲環境,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氛圍自由愉悅,有適當的精神和物質激勵〔1〕。
(二)幼兒自主游戲,教師隨機教育
禮儀教育與游戲的融合是在不改變游戲性質的前提下進行,在游戲的過程中遵守使用禮儀規范,達到強化的效果,而不是“說教式”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兒的游戲情節〔2〕。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未必會遵循教師設計的進程進行活動。如在“笑哈哈電影院”的游戲中,個別幼兒買了“電影票”后還會自發地送給他人,邀請朋友一起看電影,或者自己想要更多的票。教師觀察發現后,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幼兒練習贈送與答謝禮儀,學習跟別人適當提出要求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三)運用移情策略
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點,考慮問題通常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難以充分考慮別人的感受。在禮儀游戲中,如果要讓幼兒把“禮貌待人”內化到往后的日常行為中,就要引導他們充分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情境讓幼兒體驗“不禮貌的行為”和“禮儀行為”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使幼兒逐漸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影響。例如,可以設計個別幼兒不禮貌的說話和舉止,讓其他幼兒從客觀的角度來體會和評價這種不良行為帶給他人的負面感受,然后再呈現同一情境中的“禮儀行為”,與不禮貌的行為進行對比,使幼兒真切體會到禮貌行為的重要性〔3〕。
(四)延伸到日常教育活動中
禮儀教育并非為了完成某項游戲活動、教育任務而創設,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教育效果,必須內化到幼兒的日常行為中。因此,禮儀教育要延伸、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各種教育契機,讓幼兒適當地、及時地運用在禮儀游戲中習得的禮貌用語、禮貌行為。
參考文獻:
〔1〕陳紅.幼兒禮儀教育內容與角色游戲之融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9).
〔2〕管旅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案例式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閱讀期刊: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月刊)雜志社于1937年在上海創刊。由于抗日戰爭被迫停刊。勝利后本刊在上海第一次復刊。解放后,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發行范圍擴及全國。1951年,《科學大眾》遷至北京出版發行,由中國科協前身中華科普協會主辦。1954年毛澤東同志在一次中直機關干部大會上說:“《科學大眾》我讀了很有益處,希望大家讀一讀,從中學點自然科學知識。”同年由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提寫刊名。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