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政道路設計是道路交通建設的一項非常重要內容,是城市建設成敗的關鍵,而且市政道路工程設計的綜合性很強,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作。文章主要介紹了市政道路設計之中的幾個方面,并分別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引言
隨著城市交通日益發展,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道路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行車安全,對車輛的燃料消耗、輪胎磨損等也會產生重要影響。而市政道路路線設計又是道路建設之根本,道路建成后將是長期存在的,它對沿線的經濟發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自然景觀、環境協調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公路路線設計時,如何根據地形等條件合理地選用各種線形要素,并巧妙地組合,是道路設計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一.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設計的重要的環節
工程設計的好壞, 設計對于施工、監理和養護對城市道路的質量和路用性能起決定性作用。深入細致的可研、方案、擴初和施工圖,是保證設計質量的前提。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項目籌備過程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較差,業主往往不要求設計單位做可研報告,即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不例外,缺乏路網協調性的交通分析。交通分析包括流量、流向、車輛組成、車速、周邊路網等的系統考慮。道路等級的定位、規模的確定都依賴于交通分析,如果僅給出個規劃紅線,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會出現新路修好了,擁堵隨后又出現了,設計人員也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程醫師。沒有正確的交通分析,是很難做好與周邊路網相協調的城市道路設計的。我國現在許多大中城市出現的擁堵現象很多與路網不夠協調有關,所以,充分重視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二.有關施工圖的設計
道路系統施工圖設計一般包括道路系統總平面設計、各組團道路平面設計、道路縱斷面設計、道路標準橫斷面設計、路面結構設計、交叉口豎向設計等內容。而系統總平面設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全面、直觀、準確地反映了整個城市路網的范圍和內容,總平面設計必須包含各條道路的平面位置、控制點坐標、橫斷面寬度、車道的組成情況等內容。各組團道路的平面設計為各條道路的施工提供了準確的定位,是施工測量放線的重要依據。除了要滿足上層次道路網規劃中的規定,道路平面設計還應考慮到機動車行駛及消防的要求,并根據需要適當增設消防通道,一般車道的寬度應>3.5m,道路的轉彎半徑必須>15m。在道路平面設計中,尤其要注意圓曲線的設計,其半徑的大小應符合規范及設計車速的要求。
道路縱斷面設計體現道路排水的走向,由于排水走向與場地設計平整標高互相影響,因此在設計時首先要定確定道路的關鍵控制點的標高,以滿足排水管線縱坡坡度設置等設計的需求。在道路標準橫斷面設計中,主要考慮道路的車道寬度設置,一般每條車道取3.5m,車道的橫坡坡度取1.5%~2.0%。目前,市政道路的路面結構主要以瀝青混凝土路面為主,路面結構按面層、基層、墊層進行設計。
三.路基路面的設計
1. 路基、路面設計的原則
對于公路路基以及路面設計應當充分結合當地地區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結合筆者的工程實踐,筆者總結了路基、路面設計時應當重點考慮的要素。
(1)在路線設計階段,充分重視路基設計方案,選擇經濟合理的設計高度,選擇合適的橫斷面型式和邊坡坡率,以有效地確保路基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和耐久性。
(2)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采取經濟有效的排水防護及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種不利因素對路基造成的危害。
(3)同時在當前形勢下環保理念,應當注重環境保護,強調路系水系設計,妥善處理取、棄土場,盡量采用生物防護技術,配合農田水利建設和自然環境進行綜合設計。
(4)充分利用機械化施工方法、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根據沿線地形地貌、地質、氣象、地震等資料,結合環境景觀選擇適當的路基橫斷面形成,進行路基排水、防護、棄土等的綜合設計,加強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工作。
2.路基路面的施工設計
(1)水泥穩定碎石層設計。水泥穩定碎石作為路面基層,較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開裂。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開裂經常會反射到瀝青路面面層,若這些裂縫不能及時處理就很容易導致路面破壞。
(2) 橋頭跳車。橋頭跳車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形成原因很復雜,影響因素也很多,但橋頭跳車的直接原因是橋臺與路堤的沉降差異。處理橋頭跳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加強地基(軟基)處理、提高壓實度、設置大尺寸搭板、設置過渡路面結構等,同時建議設計時可以加強搭板處路面結構和路基頂層的處理。
(3) 路基拼接。為保證新老路面拼接質量的技術措施主要有挖臺階、提高新填土壓實度標準、鋪設土工格柵等。但是在河塘路段,特別是在軟土地基路段不均勻沉降設計處理不到位的地方,經常出現縱向裂縫。
(4) 路基路面設計。當存在路基拼寬情況時,結合經驗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第一,根據理論計算和近幾年道路實際使用情況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問題的出現需要控制新老路兩側的差異沉降,建議原有路基與拓寬路基的路拱橫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應該大于0.5%。第二,采用間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離,縱斷面分離的路基拓寬設計,將拼寬路基沉降標準放寬,按照新建路基處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減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軟土地基處理費用。第三,土工格柵在路基拼接中應用時,為了保護鋪設在路基頂面以下20cm 處鋪設的格柵,設計時應該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項,在壓實路基時不能使用路拌機進行現場拌和,只能另找場地拌和后再運來攤鋪壓實。
四.排水系統及防護工程設計
對于公路路基排水設計應當采取防、排、疏結合形式,并且與路面排水、路基防護以及橋涵構筑物等相應協調,形成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統。通過工程實踐表明,對于填方路堤的排水方式可采取集中排水,而對于挖方段路面排水除設置淺碟型邊溝時采用散排外,其余設置集水井的挖方段路面均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對于路基排水設施應當按照《公路排水設計規范》的方法以及公式計算設計流量,以準確地確定其斷面尺寸,溝頂應高出溝內設計水面0.2m。
1.公路路基排水系統的設計原則主要是針對經濟實用,除必要路段外,其余路段采用自然漫流,路基排水系統即能滿足本身要求,又考慮與市政排水系統構成系統。
2.路基防護工程設計:路基防護工程是保證路基穩定,改善環境景觀,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措施。所選用的防護類型是針對當地氣候、水文、地形、地質條件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情況確定,并盡量與周圍景觀保持協調。
五.道路綠化設計
城市道路綠化有助于實現交通、組織街景、改善小氣候,并以豐富的景觀效果、多樣的綠地形式和多變的季相色彩影響著城市景觀空間和景觀視線。在對城市不同類型的干道進行綠化設計時,應該遵循生態學原理,并根據美學特征和人的行為游憩學原理來進行植物配置,體現各自的特點。綠化植物配置還應視地點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色。
景觀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應從人的需求出發,設計可供游人參與游賞的道路,實現其觀賞和游憩功能,并且兼顧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統性。防護型干道的綠化植物主要是用來實現隔離有害有毒氣體、噪音的功能,并且兼顧觀賞功能。植物的配置應選擇具有抗污染、吸塵、隔離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圓柏、桂花、珊瑚樹、夾竹桃等。綠化設計時,采用由喬木群落向小喬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過渡的形式,形成立體層次感,既能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又具有極好的景觀效果。園林道路的主路綠化代表整體園林綠化的形象和風格,植物配置應該鮮明,形成一定的氣勢和氛圍。綠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在視覺上應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有遮有敞,可以有草坪、花叢、灌叢、樹叢、孤植樹等,以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
結語
總之,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中的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城市的市政道路設計是應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問題,相信只要我們能在這個問題上多努力,我國的城市道路建設將出現新的面貌,城市形象得以改善,城市內涵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光等.大型環交交通改善設計與控制方法研究[C].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委員會成立20 周年論文集,1999.
[2]尤曉韋,張恩杰,張青喜.現代大陸交通工程學[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9.
[3]吳況懷.道路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9.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