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模式構建之時,語文論文認為教師應該對其進行科學的分組,以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為基點,從他們的興趣出發,積極的與教學實踐與生活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以達到建立健全小組合作模式的終極目標,使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教學事業發展的進程中熠熠生輝,發揮更大的價值。可以發表語文論文的期刊有《小學語文教師》(月刊)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管、上 海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教師教學輔導讀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 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學生作為語文教學課堂上的“主力軍”,語文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同時培養與鍛煉他們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最終達到強化他們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針對目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興致不高以及合作效率低下的實況,聯系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內容,探究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構建;教學設計
作為現代素質教育提倡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其借助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養成了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當然在合作學習模式中,也使小學生樹立了團結合作的精神。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啟用合作學習模式是必要的[2],而教師積極的為學生構建與創設合作教學情景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教師做好教學設計環節是極為關鍵的。
1合理的構建學習小組是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啟動的基礎
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參照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對其進行有效的分組,通常情況下以4~6人一組為宜,始終秉持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的分組原則。小組組長一般是由組織能力相對較強、成績優異、有獨特觀點、善于幫助他人的同學擔任,在合作小組組長的帶領下,組內同學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交流、討論、匯報等各個環節更能體現出有序性。例如在語文課程《示兒》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應用了小組合作這一新型的學習模式,每個小組又五名同學組成,小組組長確定之后,由組長將合作學習的任務分配給組員,例如某小組中有性格較為內斂的小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此時組長就可以將“查找并歸納作者陸游的生平經歷、創作風格”的學習任務布置給他們;將“《示兒》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總結”這一學習任務布置給那些語文基礎相對深厚、善于表達的同學完成,當每一位組員都完成組長布置的學習任務之時,組長繼而組織全體組員進行學習經驗交流,在思想碰撞與融匯的進程中,感受到這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可見,在學習合作的模式中,學生能夠自主的挖掘文章的深意,并在合作的進程中感受語文文化的精深。此外,本文作者建議語文教師不能讓一名同學長期的擔任組長的職務,采用組內成員輪流當組長的方式,以調動每一名同學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鍛煉與強化自身組織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合作學習模式才會將實用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從整體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2有效的提問是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實效性的保障
眾所周知,語文是國人的母語,在我國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那么為了強化合作學習模式的功效,教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最大限度的將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整合在一起,而具體的教學設計應該與語文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小學生性格發展的特征相匹配,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中達到學有所得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語文出版社A版五年級上冊《中秋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組織以小組的形式對該課文進行分段朗讀,在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對其整體的結構有大致的認識之后,教師將總結中秋節時間、來歷、習俗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分配給每一個小組;繼而教師為了打造生活化的小組學習模式,向他們提出這樣的探究題:“你們家鄉在中秋佳節之際有什么特有的風俗習慣?”此時小組同學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總結了“吃月餅”、“家人團聚”等,當合作學習模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之時,他們對“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表達的情感有更為深入的體會。小組同學各抒己見,對本篇文章的內涵有更為全面的認識與理解。為了使本堂語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環節更加的與生活貼近,教師給每組布置了“介紹自己最為難忘的一次中秋節”,那么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強化,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培養了小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在培養與強化他們自信心理都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總之,積極的將語文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整合,在培養與強化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體現了巨大的實用價值。
3綜合的對合作學習模式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價是關鍵
語文教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絕不能“只組織、無評價”,并且要重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以去凝聚小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組內自評與互評這是可以被輪換應用的基本評價方式,小組成員通過互相點評,認識到自身在學習語文知識方面存在的優勢與弊端;而小組成員自評方式的應用,是對自己學習方法的反思,例如有小學生在自評欄中寫下“因為我沒有仔細的通讀《狼牙山五壯士》的全文,所以對五壯士的愛國情懷以及人生豪邁總結得不夠深入”;教師的對小組合作模式應該有一個整體性的評價,包括組長的組織能力、組內分工的明確性、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態度與熱情度等。教師可以設置與之相匹配的獎項,例如最佳交流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以此途徑去激發小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強化他們合作的意識與理念;當然,評價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效率,語文教師應該借助“師評”環節,去糾正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環節存在的缺點,鼓勵他們不斷的強化對語文知識內涵深入思考與挖掘的能力,那么在綜合性評價的局勢中,小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能力實現同步的增強,此時合作學習模式構建的意義最大限度的彰顯出來。
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