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30 所屬期刊:社科中文核心期刊
《古地理學報》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天然氣所,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青海油田等聯合主辦。是我國古地理學領域中的唯一的一份學術
《古地理學報》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天然氣所,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青海油田等聯合主辦。是我國古地理學領域中的唯一的一份學術期刊,也是石油大學作為國家重點高等學府的重要標志性成果之一。
版權信息編輯周期:雙月ISSN:1671-1505CN:11-4678/P郵發代號:2-739歷史沿革:現用刊名:古地理學報創刊時間:1999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AJ—文摘雜志(俄)(2005)CA— 化學文摘(美)(2005)PA—美國石油文摘(美)(2005)CSA—劍橋科學文摘(美)(2006)GeoRef—美國地質文獻信息系統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石油文摘中國地質文摘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1]
辦刊宗旨編輯本刊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深入貫徹"雙百"方針,促進古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
欄目設置編輯巖相古地理學及沉積學、生物古地理學及古生態學、構造古地理學及古構造學、第四紀古地理學、人類歷史時期古地理學、古地理及礦產資源、地球化學及沉積環境、新技術及新方法。[1]
刊載內容編輯《古地理學報》是地學類學術性期刊,主要刊登國內外古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或學術領域的文章,如巖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構造古地理、地層古地理、層序地層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紀古地理、海洋及海岸古地理、人類史前時期古地理、人類文明對古今地理環境的影響、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積環境、沉積相、古生態、古氣候、古構造、古地貌、古水文、古巖溶、古土壤等學科和學術領域的科研成果和論文,以及以這些學科或學術領域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論述石油、天然氣、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等方面的論文。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光合作用的起源:一個引人入勝的重大科學命題
梅冥相;高金漢577-592中國東部晚白堊世恐龍化石集群埋藏特征及國內外對比
王能盛;曠紅偉;柳永清;彭楠;許歡;章朋;汪明偉;王寶紅;安偉593-610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遺跡組構研究:第13屆國際遺跡組構專題研討會綜述
張立軍;胡斌;齊永安;宋慧波;鄭偉;牛永斌;邢智峰;范若穎611-615簡訊
《古地理學報》在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前提3位
616《古地理學報》待發表文章目錄
718生物古地理學及古生態學
內蒙古錫林浩特盆地早侏羅世晚期植物群:兼論中國早侏羅世晚期氣候
鄧勝徽;商平;盧遠征;趙怡;李鑫;樊茹;董淑欣617-634巖相古地理學及沉積學
塔里木盆地奧陶系碳酸鹽巖巖溶分類、期次及勘探思路
王招明;張麗娟;孫崇浩635-644內蒙古東烏旗地區中下泥盆統泥鰍河組沉積相研究
杜葉龍;程銀行;李艷鋒;李敏;胡曉佳;張永;張天福;牛文超645-652利用風暴沉積類型恢復海平面變化:以北京西山下葦甸剖面寒武紀中晚期風暴沉積為例
景宇軒;劉建波;閆振;孫永超;許振清653-668砂巖侵入體系模擬及形成機理分析
易雪斐;張昌民;李少華;杜家元;李康;王浩宇;李向陽;周鳳娟;袁才669-676古地理學及礦產資源
山西沁水盆地東南部上石炭統—下二疊統太原組聚煤環境
推薦期刊:《自然資源學報》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主辦的資源學科研究的學術類期刊(1986-2000年間為季刊,2001-2008年間為雙月刊,2009年起改為月刊),創刊于1986年。主要反映中國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等領域研究的成果。
上一篇:干旱區研究自然科學期刊投稿
下一篇:土木工程學報土木工程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