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民感到自豪的時代,宋朝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從清代上政張澤端的繪畫中也可以看出社會繁榮的程度,畫作也富有成效。 縱觀中國畫的發展史,宋代繪畫在中國畫史上是一筆沉重的中風。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秀繪畫論文。
在這個時代里統治階級所設立的畫院則在整個宋代畫壇中占有絕對的主要地位,歸其原因則是因為宋代畫院在運行的過程中建立起了一整套教育教學和管理機制,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從選拔人才到教育教學的成熟藝術教育模式。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畫院培養了大批的繪畫人才,從而促進了宋代繪畫的發展。
代畫院的建立及其教育管理方式非常嚴謹,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而這樣的繪畫教育和管理對現代繪畫教育也是有可借鑒之處。作為成功的畫院教育方式,其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覷的,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宋代繪畫發展。本文就宋代畫院的設立、教育和管理以及對宋代繪畫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具體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宋代畫院的設立
經過朝代的更替,戰火的洗禮,宋太祖建立了宋朝。隨著時間的車輪前進,宋朝整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空前繁榮,繪畫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整個統治階級的重文輕武的傳統的影響下,使得宋代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宋代從上到皇帝本人,下到平民百姓,形成了對文學的一個追求局面,讓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處于一個較高的層次,特別是上層社會那些真正的文人,對文學、藝術的追求更為甚之。這種日常生活的追求逐漸成為一種靜雅的玩味,與生活分不開。所以在宋代建國初期,便以五代、唐的翰林畫院體制建立皇家畫院。
宋代畫院在初期亦稱翰林圖畫院,建立于最初為宋太宗雍熙元年,這時期的畫院完全是作為內廷供奉機構,并在畫院設置內侍二人管理,在整個中國的繪畫史中關于繪畫教育的問題上,翰林圖畫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直到真宗成平元年宋代畫院才得以建制,才稱得上是一個健全的機構。宋代畫院在建立初期,其人員結構是由宋朝之前的唐、五代時期的繪畫名人組成,在這一時期招進畫院的人物有:郭忠恕、高益、王道真、黃筌、黃居案父子、趙元長、孟顯、夏侯延佑、高文進、袁仁厚、勾龍爽、石恪等、周文矩、董羽、徐崇嗣、蔡潤、厲昭等,組成畫院的原始陣容,為宋初畫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宋代畫院的教育和管理
宋代畫院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到宋徽宗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其成果便表現出了很強影響力,而整體藝術水平及風格也逐漸體現了出來,并基本上開始影響整個宋代繪畫的發展。在這時期畫院不有名家,同時還有很多來畫院求師拜學的人。
在徽宗崇寧三年時,又在國子監設立畫學,而后又將畫學并入翰林圖畫局,這是國家培養繪畫而設立的最高學府。而這個機構最大的作用就是為畫院選拔優秀青年畫家,以便在以后不斷為畫院輸送人才,來保持畫院的生命力永遠不斷層。在選拔的方式上實行科舉考試,和我們現在的高考類似。而參加考試的人也是非常多,來自全國各地,在《畫繼·雜說》中是這樣記述當時的場景“圖畫院,四方召試者源源而來”可以從中看出來其畫院的選拔考試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荚嚂r也是多以古詩詞句來命題的,要求被考試者根據所出古詩詞句來畫出作品,在俞成的《螢窗叢說》中這樣說道:“徽宗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法補試四方畫工,以古人詩句命題,不知掄選幾許人也。”而其作品的好與差則是以“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的標準來評判。
畫學是一個教育機構,所以十分注重選拔上來的新人在后期的教育教學。其教學模式也是比較科學的,和現代的中國畫藝術教育相仿。在整個的教學上對專業分科也很詳細,主要分為六科,即佛道、山水、人物、鳥獸、花竹、尾木六個專業。學習當中其繪畫作品的評定標準和在選拔考試時的標準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更加細化和明確,其標準要求是:“筆簡意全,不模仿古人,而盡物之情態,形、色皆自然,意高韻古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設色細,運思巧為中;傳模圖繪,不失其真為下。”①這個評畫準則慢慢影響了宋代的繪畫及繪畫的審美觀念,造就了宋代繪畫的風格,與宋朝之前的唐五代繪畫風格相比較,可以看出宋代繪畫慢慢的形成了一個時代的特點。
而且在畫學里,學習不單單光學習單一的繪畫,還要學習其它的來以輔助,這些輔助課程有《說文》、《爾雅》、《釋名》等。這種課程的設置為畫院培養年輕一代畫家,幫助其提高自身修養達到更高的層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與現在的學院教學宗旨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說宋代繪畫能達到一個頂峰是有前提、有基礎的。
在畫院的管理上,則是授予畫家們官職,實行行政管理。宋代畫院官職的數量和門類都超過前朝,在官職的授予上根據繪畫技藝高低分別授予相應的官職,具體的官職設置中,畫院建立初期有翰林待詔、圖畫待詔、圖畫院袛侯等少量官職,在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便在原有官職的基礎上增加翰林應奉、翰林畫史、翰林入閣供奉、圖畫院藝學、御畫院藝學、圖畫院學生、畫學諭、畫學正等官職,到了南宋又增加了像袛應修內司、袛應甲庫等一些官職。從這些內容來看,可以得知宋代畫院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堪稱歷朝之最。同時對畫家授予官職也很大的程度上激勵了畫家們進畫院供職的積極性,畫家在授予官職后,其社會上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使得在整個社會環境中處于一個比較高的地位。從鄧椿的《畫繼》中看出來:“本朝舊制,凡以藝進者,雖服緋紫,不得佩魚。政宣間,獨許書畫院出職人佩魚,此異數也。”同樣在生活上也給予很多關照,同其他機構和人區別開來,《畫繼》中記載:“又他局工匠日支錢謂之食錢,惟兩局則謂之俸直,勘旁支給,不以眾工待也。”這之中的“兩局”其中包含了畫院,可見畫院中的畫家們在宋代的優越地位。
總之宋代畫院作為一個成功的古代藝術教育典范,其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其經驗影響著后代的繪畫教育。針對我們當代的藝術教育的不足,我們現在可以借鑒這樣的經驗進行改進,以便更好地發展我們的藝術教育。
三、宋代畫院對宋代繪畫的影響
宋代繪畫在整個中國美術史上具有極其輝煌燦爛的成就,把中國繪畫又推上了一個高峰。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和當時的畫院分不開的,畫院在當時扮演著領頭軍的角色,影響了宋代繪畫的發展。追其原因可以歸結于宋代畫院是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史上最為完備的,規模最大的藝術教育機構,并且在整個宋代繪畫成就里,讓人能耳熟能詳的作品有很大一部份是出自畫院的人之手。能形成這樣的局面,原因是畫院有國家作為支持,國家以特別的方式來發展繪畫藝術,加上在宋代皇帝當中不乏繪畫好手,在繪畫藝術的追求上更是勝人一籌,像趙佶便是一位“畫癡”皇帝。
在畫院建立初期,其繪畫方式是根據當時的統治者的喜好來決定的,而當時黃筌、黃居案父子的繪畫風格大行其道,其作品得到肯定。原因是黃氏一路畫風,畫面上表現出了繁花富貴的同時,再加上艷麗的色彩和精細的畫工迎合了統治者的華貴審美觀,從而使這一路風格成為主流,形成了當時所說的“黃體”,奠定了宋代花鳥畫寫實風格的基礎。在這之后畫院的崔白和畫院外趙昌更是將這一風格推向高峰,達到了“所畫無不精絕,落筆運思即成,不假于繩尺,曲直方圓皆中法度”②的程度,把花鳥的最生動的地方在畫面上表現淋漓盡致。宋代花鳥在受到這幾位大家的影響下,其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定型在了寫實上面。
在山水畫方面其畫院早期的燕文貴,其繪畫被稱為“燕家風景”。再則就是郭熙,其畫風更是被推為當世獨絕,特點是:“工畫山水寒林,施為巧贍,位置淵深,雖厚學慕容丘,亦能自放胸臆,巨幛高壁,多益壯。”③除繪畫外他在理論方面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不僅為宋代山水畫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這個重要理論就是山水畫中的“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到了南宋又出現了: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等山水畫大家,其影響力甚廣,其畫風有著沉穩有力的線條和水墨蒼茫淋漓的畫面表現力及構圖上的言簡意賅,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代表了南宋山水的發展水平。
人物畫在宋代則是更接近生活、貼近生活,被稱為“風俗畫”。代表作有出自畫家張擇端之手的《清明上河圖》。作品中描繪的是市井生活場面,通過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汴梁,其精湛的畫工代表了整個宋代的風俗畫的最高技藝,同時還有李唐的《村醫圖》,李嵩的《貨郎圖》等?v觀這些作品,除了反映當時的社會和繪畫技藝,還可以看出這宋代人物畫的發展是離不開畫院的。
所以宋代畫院從組建到發展成一個成熟的機構,在宋代繪畫的發展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其不但影響了宋代繪畫,也對后代乃至現代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潘公凱.李超.蕙蘭.陳永怡合,中國繪畫史插圖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宜和畫譜》卷十八,《花鳥門·崔白》
閱讀期刊:浙江畫報
《浙江畫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相關論文